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男旦艺术以男扮女装为核心,是中国戏曲表演行当的典型形式。如何在肯定男旦艺术性别价值的基础上,做好男旦艺术国际传播,让世界共享这一艺术形式的魅力,是推动男旦艺术崛起的关键。通过对男旦艺术与性别观念互构历史的梳理,结合男旦艺术国际传播的现状与困境,指出男旦艺术国际传播具有三种新可能:一是做好传播主体、渠道与形式的突破,二是传播以性别超越为内核的民族性内容,三是挖掘并传播可供国际受众共享的世界性内容。  相似文献   

2.
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在其四十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创作演出了一大批代表剧目,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与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先生一生中排演的最后一出新戏,堪称梅(兰芳)派的艺术高峰,也是梅派剧目传承最为广泛的剧目之一.该剧始创于上世纪50年代未,在梅兰芳大师亲任团长的梅兰芳京剧团为班底,创作演出了《穆桂英挂帅》,轰动一时.后梅兰芳京剧团并入北京京剧团,也在演出这个戏.80年代北京京剧院成立梅兰芳京剧团,梅兰芳大师哲嗣梅葆玖先生亲任团长,传承演出了该剧,并且将该剧传授给董圆圆、胡文阁等弟子传人,使这出梅派经典剧目在北京京剧院成为经典保留剧目.  相似文献   

3.
韩旭 《北京纪事》2016,(2):52-59
令人期待的艺术品质提高工程 众所周知,京剧艺术传承的载体是剧目,所有流派的技艺以及唱念做打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在剧目的表演上.而剧目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也是一个不断重新选择的过程.这个选择包括了时代的选择、观众的选择,还有演员自身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采薇 《社区》2014,(23):16-17
2014年是梅兰芳诞辰120周年。梅兰芳是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大师,也是第一位将京剧艺术推向世界的人,其开创的“梅派”戏剧表演艺术被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梅兰芳现已成为中国京剧表演艺术的象征,他在北京生活的半个世纪,留下了许许多多传奇故事和文化遗迹。  相似文献   

5.
明清两朝,男旦演员空前走红。对于如此一种意味深长的文化现象.我们在讨论滋生明清戏曲男旦“走红”背后的潜在因素时,往往带有简单化、绝对化的思维定式。明清时期男旦“走红”现象并非完全由官府针对女演员的禁令所致,也非官府的剡意提倡.而是戏剧表演本身的需要以及当时声色娱乐需求的产物。以辫证的态度从社会学、性别学和艺术学多层面、多角度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评价这种艺术现象。  相似文献   

6.
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交流:中日版昆曲《牡丹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国宝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先生领衔的昆曲<牡丹亭>的公演,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而作为日本一代艺术大师,拥有"歌舞伎的奇迹"、"梦之女"等美誉的坂东玉三郎如何走上女形(男旦)表演技艺之路?如何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又如何放下身段,克服语言障碍,演绎昆曲经典剧目<牡丹亭>,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将会引发我们对加强中日深层的文化交流、以及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等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7.
古老的豫剧在过去百年中经历过多次改革与发展,每一次改革都紧跟时代步伐。经过不断的改进,豫剧的主题刻画也由最初的粗线条逐渐演变为现在的细腻深刻,豫剧的表演、音乐、舞美也在经历同样的变迁。比较不同时期的豫剧剧目代表作,可以发现豫剧"爱情"主题的深化发展和豫剧艺术形式的与时俱进,是豫剧发展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8.
2010年5月11日,昆曲《怜香伴》将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该剧用男旦表演的方式讲述了四百年前两位美人之间的情感故事,出品方称其为中国戏曲男旦的复兴之作。由此,男旦这一名字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布依族地戏大部分明显受汉族屯堡地戏的影响,表演的剧目与屯堡人的剧目相同;但一些戏班也传演与屯堡汉族地戏班不同的剧目.来源于汉族屯堡人的地戏及其剧目,已融入了布依族的民俗生活,并成为布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传于贵阳市白云区牛场乡蓬莱村的布依族地戏,其表现形态与安顺屯堡地戏有很大差异:主要表演祭祀性歌舞.总之,布依族对地戏的发展和保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布依族地戏的独特价值,逐步获得了政府和社会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文中从不同时代的美学追求和主题,社会主义英雄与平凡的普通人,艺术表现的继承与创新三方面比较分析了《创业史》和《平凡的世界》这两部长篇巨著在时代、美学追求、典型塑造上的不同特点,揭示了路遥在艺术表现上对柳青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正在采访李红艳之前,我听说她是梅派传人、梅葆玖老师的得意弟子,因此专门找了资料,看了很多她表演的视频,竟发现其中有不少刀马旦的武戏——《梁红玉》《盗库银》《虹桥赠珠》……李红艳在台上气质大方,动作利索、准确到位,武功技艺稳健娴熟,让人不由得心生疑问:李红艳究竟走了一条怎样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徐渭和八大山人都是中国画坛著名的写意画家,对后来的许多画家有重要影响,八大山人继承并发扬了徐渭的写意画法,二者的绘画艺术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由于个人经历及艺术思想的不同,二人的写意花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服装表演从14世纪创立至今,已呈现出不同的服装风格、舞台表演样式以及对模特专业素质不同的培养方法。尽管服装表演的最终目的是进行服装商业活动,但艺术训练在舞台服装表演、模特的舞台感觉和素养建造上一直辅以并进行着最纯实的工作。本文将借助舞蹈这一最贴近人的身体表现、最能表达人的真实情感的艺术,探讨舞蹈的练习与服装表演训练的相关问题。主要是通过舞蹈表演训练中的身体感觉、风格、情感、审美等训练方法,探索研究对舞台服装表演和模特训练的艺术锻造,以及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舞蹈"韵律组合"三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一种表演艺术都需要形式与内容的完美融合,外在形式美与内在意蕴美的高度统一,是艺术家们孜孜不倦穷其毕生的追求目标.在艺术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形式与内容、形式美与意蕴美的关系问题,始终伴随着基本功(技术)和作品表现(艺术)的关系问题.一般讲,对于表演艺术的学习者,要经过表演基本功和表演剧目的分别学习过程.这种学习过程,一方面易于循序渐进地获得系统的知识与规范的技术,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产生技术与艺术脱节的副作用.因此,表演艺术教育工作者,历来都十分重视促进学生将表演技术与表演艺术联系起来,尽快缩小基本功学习与作品表演之间的距离.北京舞蹈学院唐满城教授开设的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卓有成效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表现舞蹈韵律美的能力,成为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与剧目课程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8月2日,梅葆玖大师逝世百日,北京京剧院及梅兰芳艺术基金会等四单位,假座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梅派经典剧目中的经典唱腔,以传统乐器伴奏与中国电影乐团大型交响音乐结合演唱,这当然并非首创,昔日的一些样板戏,大都引入交响音乐伴奏。但将传统剧目的优秀唱段,特别是像梅氏父子两代百年来的经典唱段,融入西洋交响乐中,这就不能说不是一个创举,这也是梅葆玖生前的强烈愿望。于今,他的单位--北京京剧院,在其院长李恩杰的策划下,联络一批领导和志士仁人,克服一切困难,推出了这样一台以一个旦角流派--梅派的在社会上经久传唱的新旧经典唱段的交响音乐会,以此来纪念和缅怀梅葆玖大师仙逝百日,可谓用心良苦,并获得圆满成功,既满足了葆玖大师介入交响音乐的心愿,又让更多的青年人步入京剧的圣洁殿堂。  相似文献   

16.
京剧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只有在传承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会有所发展,才会拥有长久的生命力.而这创新,既体现在剧目的创作方面,亦体现在京剧演出的推广与运营方面.新编剧目是京剧艺术寻求发展的必然产物,如何能创作出符合当今时代潮流的作品,如何让这些新编剧目保留在舞台之上,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元代的历史剧中,三国戏约占1/7。这些数量众多的剧目涉及到整个三国时代纷繁的历史风貌,其题材继承了前代三国故事的发展成果。从三国历史到东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从隋唐民间艺术和文人诗歌到宋元讲史和宋金戏曲,无不给元杂剧中三国戏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和艺术渊源,从而使元杂剧中的三国戏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清代民间“关戏”可概括为三个特点 :剧种多、剧目多、名家多。京剧诞生之后 ,在继承和借鉴花、雅二部“关戏”的基础上 ,对于“剧目多、名家多”的特点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并将“关戏”在演出中推向了高潮。“关戏”作为关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其独具特色的内涵和表演形式 ,跨越着时空和地域 ,继续在红氍毹上表现着它的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考索梅兰芳能演和已演剧目是研究梅兰芳表演艺术的重要课题,但因缺乏全面准确的记载,加之统计方法有异,故人言人殊。新发现梅兰芳纪念馆藏有《梅氏缀玉轩剧目》抄本一册,其著录的105个剧目大部分是梅兰芳的演出剧目,有些则是能演而未演的剧目。著录者不是梅兰芳本人,很可能是著有《梅屑》一文的亚庸。其著录的最后一个剧目《花蕊夫人》,有人认为是尚小云所编演,但其问世早于尚小云编演的同名剧目。《梅氏缀玉轩剧目》未著录1927年12月26日在北平首演的古装新戏《俊袭人》,据此可推断其写定时间在1927年底之前。《梅氏缀玉轩剧目》出自梅兰芳故居,著录虽有遗漏,但它是当时著录梅氏能演和已演剧目最多的文献,既可从中一窥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青年梅兰芳超群的艺术功力,亦可见我国戏曲史由以剧作家和文本为中心向以演员和舞台表演为中心转型之新变。  相似文献   

20.
2016年4月25日,我们敬仰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之幼子、京剧梅派艺术的嫡系传承者和当今梅派艺术掌门人、中国戏剧艺术的代表人物,梅葆玖先生与世长辞。给京剧艺术和中华文化带来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失,更给所有爱戴他的广大观众、同行及社会各界带来巨大悲痛,引无数人泪洒天地人间,无不为痛失梅葆玖先生这位德高望重的京剧大师扼腕叹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