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方  周艳青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2):113-116
经典文学文本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经典文学文本入选语文教材的篇目不定、师生阅读兴趣较低、解读方式一元化、阅读教学评价模糊化等问题的存在,使得目前的中学语文经典文学文本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困境。在第八次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行综合的改革,转化经典文学文本的价值、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合理利用现代视听媒体、激发师生阅读和学习经典文学文本的内在动力,是提高语文经典文学文本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教学的前奏,亳不夸张地说,有什么样的文本解读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教学的核心,生本对话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这是核心要义,是阅读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笔者以为,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不能走马观花,急于求成,不能蜻蜒点水、浅尝辄止,正如叶圣陶所云"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方能入情得意".  相似文献   

3.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是语文课程的总纲领,对语文教学的目的进行了阐释,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了界定。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提升。阅读教学正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而语文课程标准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支架”。阅读教学的本质特征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不是文本唯一的解读者。学生有自主选择文本的权利,也有选择怎样阅读的权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多元解读教学模式的构建成为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热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多元解读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存在着多种误区。误区之一:多元解读脱离文本“本体”实际;误区之二:多元解读缺乏价值引领;误区之三:多元解读流于形式;误区之四:多元解读忽视学生的发展特征。多元解读必须走出并超越这些误区,建立多元解读的合理性标准,对推进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发挥应有的功用。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如何教"。与这两个问题密切相关联的是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二者是一个整体和系统,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创造出一堂堂精彩实用的语文课,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就应脚踏实地地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探究。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阅读与写作犹如人体的呼吸吐纳一样,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部分.近年来,不少语文教师偏偏割裂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为寻求常识而单纯解读文本,为应付作文考试而编制教学套路。其实,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的学习都可以说是为写作服务的,阅读教学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应当穿插渗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文学领域出现的一批"新文本",在其表现内容上,尤其是思想观念方面,有着长足的突破,其中相当部分进入了各个层面的语文教学读本。本文认为:由于语文教学的性质,在文本解读上,正确的解读需要做到两点,即"读懂"和"敢懂"。读懂,是指解读必须建立在作品的本义基础上,同时又必须在学科知识上有依据的;敢懂,是指作品中出现带有"禁区"意味的思想观念时,在读懂之后能敢于认可自己的解,从而在正确解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语文课目应有的教学效能。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文本的解读与表达,通过文本来实现人文精神的体悟与捍卫。语文学习要有文化的内核,要有生活的外延,要参与人生的阅历和生命的体验。语文学习的主体始终应该是"我"。  相似文献   

9.
拓展教学是对语文教学的新的探索与改革.要真正发挥阅读教学拓展的有效性,必须找准拓展切入点,可以从新课启动、精美语言、文本空白、领悟主题、捕捉质疑等角度入手,进行有效拓展,而且这些拓展要立足"文本",立足"学生发展",立足"适度"等原则,才能使拓展成为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由于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的偏误,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一些只注重形式的"流行病":活动层出不穷,流于形式;分组讨论泛滥成灾,合作学习成为"拉郎配";媒体课件花里胡哨,华而不实.针对上述弊端,阅读教学应注意巧设活动,不可偏离语文学科的规律;自主合作,不可缺失教师的主导地位;手段翻新,不可忽视文本的品味解读.  相似文献   

11.
所谓"立体化阅读教学",就是以文本为媒介,加强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立体对话,力求多维立体地解决阅读教学的平面化、浅显化问题,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必须强调立足文本,细中学;引入资料,拓中学,使语文课堂充分厚实起来。  相似文献   

12.
郑建胜 《阅读与作文》2007,(6):48-48,21
新课标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对文章的解读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使阅读教学呈现出“百家争鸣”现象。然而,部分教师却从纯“文本崇拜”走向另一个极端——纯“文本批判”。甚至于完全忽略文本的暗示、提示,随心所欲,毫无限制地进行解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经典文学的一种亵渎,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悲哀。试举以下课例,以期引发对此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1999——2006年来全国及地方高考语文试卷中涉及的46个作文话题作为研究对象,从话题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去考察我国高考作文话题的发展趋势,并从中得出了有益的语文教学启示:语文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日常教学中培养他们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倡导文本的多样化解读;减少思维束缚,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丰富的场景联想和辩证分析的能力;注重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保证学生的体验和认识是真实可信的。  相似文献   

14.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成效,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文本的有效解读。以初中英语牛津教材(上海版)中部分阅读文本为例,教师要根据文本,设计各类活动,带领学生理解文本,并逐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基于教材内容,结合教学实际,合理重组和建构文本,并适度超越文本以收到较好的课程教学成效,才能提升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践行新课程教学理念,最终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前言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欣赏、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其实是一个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品位文本,从而与文本、与作者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内心中、在情感上与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阅读教学要注重体验和感悟。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文本解读不应是过去对教参观点的简单复制,而应是个性化、多元化的。本文以接受美学理论为依据,从文本、解读、创造三个角度,提出文本阅读情境化、文本解读多元化、期待视野拓展化的体悟式阅读教学观。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许多环节,从本质上说,是从写作的角度进行分析鉴赏的,是写作知识的传授与习得。因此,阅读教学中应该进行适当的写作教学与训练的渗透。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教学与训练的渗透,可以从多点进行:以教学文本中的经典词语为基础进行"联词组段"训练,以教学文本中的精彩语段为基础的创新练笔,以教学文本为对象的不同层面的赏析、评介等文艺评论性的练笔,以教学文本为基础的积累写作素材训练。阅读教学向写作教学、训练渗透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教、读、写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其中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间的"对话"是这个活动的重要特点,三者"对话"成功,就会促进阅读教学的发展,否则,阅读教学目标难以达到。  相似文献   

19.
史峰 《阅读与作文》2007,(11):48-48,46
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个“度”,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同样存在一个“适度”的问题。要在教学中对文本进行有效且准确的解读,就要做到四个“尊重”,否则会造成语文教学的混乱和无效。  相似文献   

20.
依据文本特征进行阅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据此,必须对文本的特征有准确的理解。文本是以作者的个体生命精神为能源,以语言艺术为中介,通过作者心灵的发酵生成文境而呈现出来的。依据文本特征进行阅读教学的精义就是调动学生的心灵智慧,沟通学生的心灵与文本的联系,让学生触摸文本,感知文本,融入文本,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