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宇江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6(3)
在产权的分割与整合统一谱系上,“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之间具有方向相反的单向性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具有“对称性”特点.“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的“对称性”主要体现在两者理论的同源性以及产权效应在量化意义上的等距离性.文章从理论模型、本质属性和定量分析三个方面,系统介绍和分析了西方学者对于“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现象之间“对称性”的有关论证,以期阐明“反公地悲剧”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研究路径,并为后续产权配置方式的研究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2.
加强药品专利保护才能避免"公地悲剧"、促进医药产业的发展,但目前医药产业"专利丛林"现象,极易造成专利成果利用不足和上游基础研究被闲置的"反公地悲剧",为此学界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中形成了"药品专利消极主义"和"药品专利积极主义"两种不同观点,笔者通过深入剖析指出,"药品专利消极主义"更具有可信度。 相似文献
3.
黄志兵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5):47-51
从公共管理的视角来看,“反公地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机制,而目前解决“反公地悲剧”最佳途径是由政府出面,整合产权,优化资源配置。当前,要解决中国公立高校产权制度改革面临的“反公地悲剧”现状,政府可以通过立法来构建一个以教育产权的重新界定、整合、使用以及交易为内容,以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目标的公立高校产权管理体制,从根本上避免公立高校中的“反公地悲剧”现象。 相似文献
4.
钟霞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43-49
苏南地区公地数量多,性质复杂,包括有宗族的土地、宗教团体的土地、学田和公益机构的土地,这些公地多用于救济和公益事业。如何处理公地问题,是苏南土改的重要内容。地区党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公地政策,分两步处理公地,初始分配出现过一些问题,后经过纠正得以顺利完成。这一过程体现了地区领导对公地政策执行的慎重性和为苏南土改顺利进行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运用“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的理论,分析了高校校办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难、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难和企业经济效益提高难等现象的根源,指出了校办产业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新型产业管理体制、加强资产委托管理及完善学校产业投入撤出机制等校办产业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旭晨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0(6)
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严重短缺,大量农地被以各种开发的名义“圈占”,农民出于理性选择导致蔓延全国的耕地抛荒和农村建设用地闲置浪费,基层政府财政供养人口的急剧膨胀以及“乡官”、“村官”的腐败行为,正交织形成了我国农村“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同时盛行的奇特现象.究其根源还在于低效滞后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残缺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将农地集体所有上升为农地国家所有,赋予农民永久的农地使用权,引导和鼓励个体农民在产权清晰后以自愿的方式,重新走向多种形式和不同规模的联合,大力改革基层行政管理体制等是消除这两种“悲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由于人口过速增长和不合理的传统发展模式等原因,江西鄱阳湖区盲目围垦和酷渔滥捕等短期行为,造成了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利用效率低,经济发展缓慢等区域性的环境与发展不协调问题,对鄱阳湖区发展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基于公地悲剧的启示,本文从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的角度探讨造成鄱阳湖生态恶化的社会原因,探讨从产权界定、理清管理体制的角度出发的治理方案,继而解决鄱阳湖的生态恶化问题,最终从制度上解决鄱阳湖生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公地悲剧"的治理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地悲剧”源于公共资源的私人利用方式。公有的土地制度可以在改革传统的政府主导(或控制)型的实现方式的前提下,创造灵活多样的受益人自主组织的实现方式,以寻求土地利用的综合效应。但不管怎样,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对公有土地经营的监督、指导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公地悲剧及其解决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丁的公地悲剧理论形象而深刻地阐明了制度、产权在解决社会问题时的根本性基础作用。网络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愈益显露出网络公地悲剧的特征。本文通过对网络社会本质与特点的剖析,阐明了网络公地悲剧发生的危险,提出了网络公地悲剧的预防及其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2.
溥林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3):54-57
欧洲中世纪大学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是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 ,是了解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和科学知识的重要媒介。它不但促进了经院哲学的繁荣 ,为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作了准备 ,而且为“思想自由 ,学术独立”的理想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董子云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52(1):165-176
12世纪法学复兴促成了律师职业在西欧范围内的兴起,也奠定了西方律师职业伦理的传统。这一理论体系可以分为两条主线,即律师是“骑士兼教士”以及“法官的奴仆”。其中,律师是“骑士兼教士”的命题引申出了不得违背良心而辩护的原则,决定了律师职业的社会地位、社会责任和得体服装等。而律师是“法官的奴仆”的命题则揭示了司法审判活动中法官和律师的主从关系,律师是帮助法官发现真相的工具。因此,律师应当仅仅陈述真相,不得以烦冗的讼词干扰法官判断,且必须具备得体的行为和情感。1274年起,中世纪法学中的相关伦理讨论不断渗透法兰西王国立法,其影响甚至超越了旧制度并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4.
论中世纪维吾尔族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扎克·买提尼亚孜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本文以《突厥语大词典》中所记载的饮食词条为据,论述中世纪维吾尔族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孙守春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3(3):41-44
等级制是传统社会的一个共有特征,它形成于加洛林王朝时期和契约、法相联系。初期稳定了封建秩序,但也造成了王权的削弱,对等级制产生、特征及衰落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西欧封建社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陈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59(2):224-229
土地的公共权利是公地的基本特征。在英国,这种权利从中世纪末期到近代早期逐渐衰弱。与此同时,公地面积也在削减,议会圈地运动只是其消失的最后一个环节,而土地的公共权利则依然存在于公地消失之后。 相似文献
17.
中世纪欧洲科学技术浅析——也谈中世纪是近代的摇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的中世纪被很多人视作科学史上的“黑暗时代”。但是,深入的研究表明,中世纪传承了古代文化,孕育了近代科学的萌芽。如丹皮尔所说“中世纪是近代的摇篮”。文章从中世纪的技术、大学教育及对亚里士多德体系的扬弃三个方面加以论证,以期引发对中世纪的科学技术进行更为客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5):130-135
维兰是中世纪英格兰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自11世纪诺曼征服以来,维兰这一概念从法国引入英格兰,首次出现在1086年的《末日审判书》中。随着普通法的形成,维兰的非自由法律身份逐渐确立,他们被赋予一系列奴役性的义务。但事实上,维兰的法律身份与实际地位相去甚远。早在13世纪,著名法学家勃拉克顿即已为此提出维兰制的相对性理论。维兰身份的不自由属性以及维兰制盛行的地域和时间都是相当有限的。 相似文献
19.
冯正好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1)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是国王或大封建主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一种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认可证书.它的出现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经济发展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内容主要是确认城市的自治权和其他特权,明确市民享有的各项自由、各种经济和法律上的特权等等.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特别授权"的法律,是近代资本主义宪政制度的起源和基础.它不仅促进了中世纪西欧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整个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公地悲剧"与产权调整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地悲剧"的产权模式表明了产权结构调整与资源配置效率相适应是一个不断的试错过程,有效的产权制度必然促使成本与收益向行为者集中.产权结构调整与产权束调整是产权制度创新的主要方式.无论何种方式的产权制度变革都需遵循一定的规则,其调整的目的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权效率、增加产权主体收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