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作家白先勇与朱天文先后在他们的作品中书写了特定时空中新旧两代台北人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白先勇《永远的尹雪艳》塑造了一个具有颠覆意义的舞女形象尹雪艳,同样,朱天文《世纪末的华丽》中女模特儿米亚的形象也令人印象深刻。时隔25年的两篇小说,不约而同呈现出一种对现代性的审视与观照,创作于台湾后工业化时期的作品《世纪末的华丽》相比白先勇的《永远的尹雪艳》更是融入了对于后现代性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2.
白先勇是继张爱玲以后,又一个以女性形象塑造见长的作家。以《台北人》小说中的第一篇《永远的尹雪艳》为例,笔者尝试着从白先生对尹雪艳形象的塑造来细究这个女性形象塑造的得失与意义。笔者认为,这篇小说的目的可能根本不在于描写人物的容貌和生活。容貌和生活总是鲜活的,鲜活的东西总会老去枯萎。而永远的尹雪艳,也恰恰因为“永远”,因为这个几乎是失败的人物形象,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单调与空洞。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白先勇《永远的尹雪艳》进行全新的阐释,认为这篇小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交叠着“欲望”和“命运”双重“神性”的独特的艺术形象,并在艺术手法上融写实与象征为一体。  相似文献   

4.
白先勇塑造了很多蕴义丰富的女性形象,尹雪艳即是研究者不可忽视的一个形象。但是评论界大都把她看成"幽灵"、"死神"或是"精灵",然而透过小说文字的表层发现:她既不是能够把人们推向死亡的"幽灵"、"死神",也不是迷人的"精灵",尹雪艳有着难言的苦楚和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的短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不仅思想内容深刻凝重,而且艺术创作上精雕细琢,独具匠心。本文从三个方面浅析该小说的艺术特色:一、作者通过对人物的穿着打扮、神情、动作、语言细致入微的描绘,再加上多处有特征的细节描写和白描手法的运用,塑造出一个个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二、文章结构严谨、简练、集中,在较短的篇幅里蕴藏了丰富的生活内容;三、文章语言客观冷静、古朴清新、寓意深刻,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6.
铁凝在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中,塑造了一个介于母性与女性之间的社会角色白大省,独特的女性心理使她在剖析女性精神世界时也直指男权文化的影响对白大省母性意识的强化与女性意识的背离。  相似文献   

7.
《人生与伴侣》2014,(3):30-31
或许80后、90后们,最多知道张纪中版《笑傲江湖》中的任盈盈,大多没看过《皇城根儿》、《东边日出西边雨》、《来来往往》,至于《秦颂》那会儿,还没赶上电影业被土豪洋豪争相砸钱的“大时代”。所以关于许晴的一切,不妨就从最近赖声川《如梦之梦》的顾香兰开始吧:那个比白先勇小说里金大班、尹雪艳等角色亲历过更多历史人世衰荣的女人,穿梭于不同的时空,活成了一个风姿绰约的寓言。  相似文献   

8.
《永远有多远》是铁凝笔下暖色调却又颇具悲剧色彩的小说,塑造了一个传统意义下善良、仁义的北京胡同里的一个普通女性形象。铁凝为主人公选取了一个破有寓意的名字——白大省,这一名字本身显示了铁凝作为女性的自省,同时也对这个为爱生存地卑微女子的生存方式进行质询。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被前人称为"空前绝后之作",把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创作推向最高峰。在近五百篇故事中,蒲松龄一反传统,颠覆了前人对女性描写的传统模式,写出了一个个有悖于常情的奇女子,塑造了异彩纷呈的女性艺术世界。虽然《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是从男权文化背景下的男权视角来塑造的,没有完全脱离封建思想、封建道德之局限,但毕竟对时代有所超越,赋予女性形象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杜牧的《杜秋娘涛》序中说:“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锜妾。”诗中写道: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老濞即山铸,后庭千蛾眉;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后面自注说:“劝君莫惜金缕衣……李锜长唱此词。”也有人说,是李锜爱听杜秋娘替他唱这首词。就杜牧诗中的“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两句来看,应该是杜秋娘替李锜唱的。 李锜是一个骄奢淫佚的藩镇割据者,他的姬妄很多,杜秋娘不过是“千蛾眉”中的一个。杜秋娘端起杯子替李锜唱《金缕衣》,无非是替他助兴,劝他尽情淫乐而已。试看《金缕衣》全诗:  相似文献   

11.
白先勇的《孽子》以其同性恋题材和对父子关系的描写征服了读者,小说中的父亲形象传达了作者对父子关系的思考.从小说所表现出来的反抗意识和重塑父亲的意识可以明显地看到中西文化的精神特质在白先勇小说中的体现,传统的家庭教育以及留学美国的背景对白先勇心中父亲形象的形成影响颇深.白先勇在反抗传统父亲专制的同时,也在寻找有同情心并具有引导作用的精神之父.《孽子》吸收了传统父亲形象,也对其进行了重新塑造,并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2.
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建国以后,老舍除去担任繁重的领导工作外,一直勤奋地坚持创作。仅以剧本而论,就有二十多个。话剧《龙须沟》是他建国初期的代表作,也是这一时期我国当代戏剧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龙须沟》创作难度很大,因此。这个剧本所取得的成功艺术经验,尤其具有借鉴意义。本文试就《龙须沟》的创作旨意、冲突设置、人物塑造等方面,谈点粗浅看法。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台北人》和《纽约客》是台湾作家白先勇到美国后创作的两部短篇小说集。它们不仅反映了作家在艺术创作上的卓越成就,而且也反映了作家对台湾社会、人生的深刻思索。在这两部小说集中,作者以神采各异的女性形象为其描写的核心,以悲天悯人的情怀为这些女子从大陆到台湾又到纽约的两代人的命运,唱出了一曲哀  相似文献   

14.
《羊脂球》是法国作家莫泊桑最具代表性的一部短篇小说,作品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塑造了一个处在社会最底层、被侮辱受损害的妓女形象——羊脂球。玉墨是华裔美国作家严歌苓的中篇小说《金陵十三钗》中着力塑造的秦淮河畔娼妓领袖。笔者发现两位作家都多次涉猎娼妓题材,不论是男性作家莫泊桑站在"他者"位置塑造的女性形象,还是女性作家严歌苓发出的对同类观照的声音,对"女性的伟力"的探索,均展示了在一个国难当头的危机时刻来自于一群特殊女性的牺牲,由此而完成的对俗世的救赎。  相似文献   

15.
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创作的娜拉形象,因其觉醒和出走震惊了世界文坛,成为女性解放的代言人,娜拉精神唤醒了成千上万的女性与不合理、不公平的社会进行斗争。《康蒂妲》和《终身大事》是在娜拉精神的感召下分别由萧伯纳和胡适创作的剧本。三部戏剧都是以女性在婚恋生活中遭遇的困境为出发点,反映不同社会环境下女性独立和女性解放的问题。三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虽然在人物塑造和表现深度上各有差异,但她们和她们所表现出来的娜拉精神对世界文学和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白先勇认为,“从屈原的《离骚》到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中所表现出人世沧桑的一种苍凉感,正是中国文学最高的境界。”本文试从白先勇代表作《台北人》与杜甫《秋兴八首》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对照入手,说明杜甫对白先勇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时期的女性文学从初步从西方引进女权主义理论开始,直至今日,流逝30多年的历史长河,已开辟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处女地。女性意识在中国经历了“集体无意识” 、“彷徨”、“呐喊”及至对抗,到寻求多元发展方向的艰难探索历程。进入新世纪,卷入时代大潮的女性,也正溯游而上,在现代都市中找寻独立的自我。一贯以市民生存为表现对象的50后女作家池莉和执着展现都市女性精神空间的流派之外的60后女作家潘向黎,她们对“都市女性”这一群体作了深刻的精神剖析。两篇中篇小说池莉《她的城》和潘向黎《弥城》流露出的女性意识显示了现代都市中的女性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18.
张资平多产高量的小说创作中,塑造了大批女性形象,这些鲜活的生命形象几乎贯穿于其作品始终,也饱含了张氏对女性命运的认识和关怀。细读长篇小说《苔莉》,剖析隐含在女主人公苔莉性格中的两组矛盾对立因子——追求恋爱婚姻自由与主动依附男性、"五四"新女性现代意识与封建传统思想——之间的相互碰撞、牵制之关系,可以对其悲剧人生以及觉醒女性未完成的现代性之路作出有意味的探究。  相似文献   

19.
<台北人>中的所谓"风尘女性系列"指的是<永远的尹雪艳>、<游园惊梦>、<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与<孤恋花>这样四篇小说作品,它们讲述的都是风尘女性(曾经的或现在的)的故事,并且拥有近乎相同的故事结构框架:风尘女子与豪门巨商的恩怨情恨纠葛.这篇论文试图从叙述学的角度解析这些小说文本是如何戏剧性地呈示处在不同人生阶段的风尘女性的命运情状与性格心理的,并揭示这些小说文本之间所具有的结构关联.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四个方面考订杜牧的《杜秋娘诗》不是作于大和七年。首先 ,杜牧聘于牛僧孺的时间是在大和七年至九年三年间 ,仅系于大和七年缺乏充足理由 ;其次 ,杜牧在此期间公开攻击李训、郑注不被打击反而被迁升 ,于理不合 ;再其次 ,将该诗系于大和七年与诗中表述的内容不相吻合 ,也与杜牧的一贯为人和政治态度相矛盾。文章联系杜牧的行踪、诗中的内容和为人 ,将该诗的创作时间订在开成二年。《杜秋娘诗》的系年不仅仅是时间问题 ,它还反映了杜牧的为人和政治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