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30年代中期以来,鲁迅的诗有相当多已经被译成英文;但相关研究很少,而且有诸多错误。本文厘清了一些讹传,梳理了鲁迅诗歌的英译史,尤其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并对比较重要的译本,如杨宪益和戴乃迭、黄新渠、吴钧陶、W.J.F詹纳尔、陈颖和寇志明等人的译文进行了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2.
袁园 《南都学坛》2009,29(3):52-55
新世纪以来,生态诗歌是诗坛上较为活跃的创作潮流,其创作主题呈现出对生态规律的尊重、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和对工具理性的批判。新世纪生态诗歌具备了形成新的诗歌思潮的基础,不仅改变了当代诗歌中自然描写长期被忽略的现状,彰显出自然景观的美学魅力,而且有效地借鉴传统诗歌资源,衔接上了被割断的民族诗歌血脉,较好地实现了生态主题与诗歌文体相融合的美学效果,预示了新世纪文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不容乐观的是,目前学界对生态诗歌的研究滞后于创作,具有严格学理意义的生态诗歌概念尚未得到界定,且生态诗歌创作在理论上盲目追逐西方生态学文论,缺乏对本土文艺生态资源的进一步开掘,尚未形成立足当下、借鉴传统的生态诗学体系,生态诗歌亟需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诗歌作品相对他的杂文、小说,数量并不多,影响也有限.然而他的诗歌创作,又是不可完全忽视的一部分,表现出中国近现代诗歌在过渡时期的明显特征.鲁迅青年时期开始旧体诗创作,多与朋友交流,表达他对人生、社会的看法,有抒情、言志和讽世多种.他的自由体新诗响应五四新文化运动而作,艺术成就略逊,但《野草》集中的一些散文诗足以展现他的诗歌才华.在诗与散文的写作上,鲁迅用笔有所区别,散文技巧相对成熟.另外,针对鲁迅诗歌研究状况,简要地提及当前诗歌研究需避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鲁迅诗歌研究述略江锡铨与其他体裁的鲁迅著作研究一样,鲁迅诗歌研究也在新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鲁迅诗歌研究的肇端,可以上溯到1925年孙伏园的《京副一周年》[1]。从那时起至“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的40年间,几代学人在鲁迅诗歌的笺注、考释、钩稽、鉴...  相似文献   

5.
对于2005年度鲁迅作品研究的论文,有必要进行系统的梳理。笔者按照鲁迅作品的各分集、各文类,作出介绍性、综合性评述。述中有评,评述结合,既为读者提供了按图索骥的方便,也在评述中显示了笔者的观点。本综述共分两大部分:鲁迅作品各分集及文类研究和鲁迅作品整体研究(各种视角和层面)。第一部分意在对鲁迅作品的各个分集(如《呐喊》、《彷徨》等)和诸种文类(如杂文、诗歌等)进行汇总整理,共分9小节。第二部分意在从各种视角和层面透视对于鲁迅作品的整体研究,这一部分发文数量不多,笔者精选了其中5种较具代表性和颇具新意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一生,是不断革命的一生, “永远进击”的一生。他运用各种各样的文艺武器参加当时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成为“中国革命的伟人”。诗歌,是他斗争的重要武器之一。鲁迅用它指向形形色色的敌人,指向钻进革命营垒中的“蛀虫”,揭露了他们丑恶的嘴脸,暴露了他们的卑劣灵魂。鲁迅后期诗歌中的相当一部分,成了同革命营垒内部的“蛀虫”进行长期不懈斗争的光辉记录。在这类诗歌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革命营垒内部“蛀虫”的无比痛恨,并高度概括了丰富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这是鲁迅留给我们的一份极为珍贵的遗产。学习这类诗歌,对我们提高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增强我们同王张江姚“四人帮”反党集团作斗争的本领,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非语言交际是人类交际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文学体裁中.中国古典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非语言交际,它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增加了诗歌的弹性和张力;对此加以关注和解读将拓宽诗歌研究的视野,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语境中的新世纪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20世纪的中国新诗而言,新世纪诗歌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它已处于互联网的语境之中.互联网语境中的新世纪诗歌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极为显在的变易,表现出一些新的诗学特征.文章从创作情态、阅读方式和诗学意义等几个层面阐述了这些变化,并指出建构网络诗学将是新世纪诗歌研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摩罗诗力说》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早期力作,它既标志中国比较文学新的开端,也标志鲁迅比较文学研究的成熟;鲁迅既有全球意识、世界文学的理念,又有跨时空的中外浪漫主义诗歌的平行研究;在比较文学理念和方法论及具体实践方面,《摩罗诗力说》都有卓越建树。  相似文献   

10.
首先,“当代文学正在经历无情的死亡,幸存者很少,殉葬品很多“,有学者在文学评论中将当代文学简单地理解为“小说家文学”,或把新疆当代文学中的20世纪80年代文学称为“诗歌文学”,90年代文学称为“散文文学”,新世纪10年文学称为“小说文学”,这样的分类看起来比较清晰明确,但是遮蔽了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缺少对于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在内的新疆当代文学的总体关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遵循“回到鲁迅作品中去”研究鲁迅的原则,透过诗歌这一鲁迅“娱情遣兴”所作的媒体,去把握分析鲁迅的形象,从而发现其诗歌中所显示出的鲁迅韧性战斗的精神,正直高洁的品格和沉郁悲壮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这首作于一九○○年秋的、独具特色的诗(《鲁迅全集》第七卷,714页),一向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有关鲁迅诗歌的注释和研究中,要么略去它,要么就给予它“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思想感情”,“说明具有高尚情操的莲蓬人却不断受到秋风的侵袭,受到权贵的奚落和世俗的冷遇”但“没有畏缩”、“没有妥协”之类的断语。这类断语之所以产生,我认为受《爱莲说》的影响很大。两者也确实在题材上一样(写莲),作者对莲的态度一样(歌颂),手法也一样(都是象  相似文献   

13.
在鲁迅先生战斗的一生中,诗歌并不是他的主要武器,但这并不是说,他在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无足轻重,价值不大。恰恰相反,鲁迅的诗论和诗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它为我国新文学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高长虹在建国后的文学史界有很长时间被冷落和遗忘 ,其根本原因与其当年和鲁迅的矛盾有关。近年来学术界开始重新研究高长虹 ,一些曾经被误解甚至有所歪曲的事实已经被重新认识 ,高长虹研究有望成为新世纪的一个学术热点  相似文献   

15.
<正> 鲁迅的诗歌和他的杂文一样,是暴露黑暗、歌颂光明、宣传革命、打击敌人的锐利武器,具是强烈的战斗性和深刻的思想性,是鲁迅留给我们的丰富、灿烂的文学遗产的一部分。鲁迅曾说:“可以宝贵的文字,是用生命的一部分,或全部换来的东西,非身经战斗的战士,不能写出。”(《〈毁灭〉第二部一至三章译后附记》)鲁迅从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青年时期,就开始写诗,主要是写旧体诗,也写一些白话新诗和民歌体政治讽刺  相似文献   

16.
黄节《诗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学》是近代研究中国诗歌的开创性著作 ,它与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王国维的《宋元戏剧考》、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一样具有学科建设的奠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诗歌会是“左联”领导的群众性诗歌团体,它对我国新诗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诗歌会紧密配合党领导的革命运动,为反帝反封大喊大叫,它大力倡导诗歌大众化,推动新诗与群众结合,使新诗放一异彩。我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与中国诗歌会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是诗歌会的热情指导者和  相似文献   

18.
鲁迅本质上是个诗人,他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记述着一生的哲思与境遇。他的诗歌绝不是直白的,而是内含着丰富的意象;挖掘鲁迅诗歌的意象,不仅可以加深对鲁迅诗歌深意的理解,而且对繁荣现代诗歌的认识,都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诗言志”,“诗缘情”,诗歌、艺术的特质在于它的表情性。一切优秀的诗歌、艺术作品无不具有独特的情感内容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王维的诗歌自然亦是如此。自从北宋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问世之后,千百年来,“诗中有画”一直被公认为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但是,“诗中有画”的具体内涵究竟如何,历代的诗论家很少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伊始,70后诗人崭露头角。沈浩波被认为是70后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论文集中考察他的诗歌创作和诗学主张,以其诗中所引用的中国古典诗歌为切入点,从诗性消解、孤独感和生命意识等方面透视其创作的基本精神取向,这便于我们理解以沈浩波为代表的"下半身"诗歌,乃至新世纪以来的先锋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