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清照是我国宋朝时代的大诗人。她的词虽然遗留下来的不过五十首左右,但却有不少篇章是优美感人、辗转传诵、脍炙人口的,在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这是因为她的作品具有出色的艺术成就与撼人的艺术美。李清照的词,从内容上看,她写的不  相似文献   

2.
蔡琰的《悲愤诗》,真实而具体地描绘了诗人在汉末大动乱中的悲惨遭遇,是对汉末军阀混战给人民造成的灾难的血泪控诉,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艺术特色。首先是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统一。《悲愤诗》是叙事诗,但她是诗人通过自叙不幸遭遇,以追怀悲愤之作。《后汉书·董祀妻传》说《悲愤诗》是诗人重嫁董祀之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而作。诗人写诗的目的,决定了她叙事与抒情相随,叙事以抒发悲愤感情为依归。诗人在汉末动乱中流落南匈奴十二年,要写的事情很多,但作者只选择了三个悲愤感人的场面来加以集中描绘,即第一段写的被掳,第二段写的怀乡、别子,第三段写的回乡的遭遇。这  相似文献   

3.
杜甫善用虚词,他不仅一般地使用,还超越语法常规,使虚词成为诗之眼目,从而取得非同一般的艺术效果.杜诗以虚词为眼,在数量和质量上均超过同时代诗人,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出诗人极具个性的艺术特征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4.
谈诗漫笔     
李白的“清平乐”三首写在宫苑中赏花的杨贵妃.诗人用“云想衣裳花想容”形容她的外貌,用“会向瑶台月下逢”的仙女形容她的风姿,用“一枝浓艳露凝香”来比喻她的华美,用“云雨巫山”、“君王带笑看”和“飞燕新妆”来表现她的妩媚.这在应制写宫中美女诗中,应属“上乘”之作.但这位美得象神仙一般的活贵妃,却不能打动  相似文献   

5.
(一) 臧克家的诗多含叙事成分,他写叙事诗更花费了多年心血。从自传体长诗到民间故事诗,从诗报告到诗体小说,乃至三千行,五千行的长篇史诗,对于叙事诗的体裁与体式,诗人作过多方面的长期探索。这种种探索,丰富了新诗的现实主义艺术传统,也对诗人自身艺术个性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叙事诗既叙事又抒情,恰符臧克家现实感与身世感并重的审美心理结构。以事写心的艺术形式技巧,反映了诗人情事并包的审美心理内容。他偏爱叙事诗,正是由亍叙事诗是情事  相似文献   

6.
杜甫(712—770)的诗歌以广博深厚的内容和丰富多采的艺术形式为我国文学积累了大量财富,他把中国古典诗歌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秋兴》八首是杜甫在公元766年(大历元年)、55岁旅居夔府时的作品。这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写这组诗时,离开安史之乱的爆发(755)已十一年,自诗人759年弃官走秦州、辗转入蜀已过了七个  相似文献   

7.
唐代情诗以含蓄为主要特色,表现在艺术手法和诗歌内容两方面,这两方面又互相联系。一、艺术手法上以含蓄为主要特色从《诗经》到唐诗,艺术上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千百年的文学积淀下,诗歌创作日趋浑融完整、含蓄深邃。使得唐代爱情诗有条件以深婉、含蓄为其最重要的艺术特色。唐代情诗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和诗人个人的感受,加之诗作为正统文学,是不允许诗人“妄  相似文献   

8.
吴嘉纪(1618—1684)字宾贤,号野人,江苏泰州人。他是明末清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多寓写故国之思,反映民间疾苦,内容比较充实;在艺术表现上,情真语切,专于用白描手法纪写时事,也独具特色。著有《陋轩诗》及其续集,近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增辑佚诗,排印出版了《吴嘉纪诗笺校》。  相似文献   

9.
《死水》是闻一多先生写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完美结合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以一种别样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而且也坚决地贯彻了诗人"三美论"的艺术主张.正是这首诗,让读者同时看到了诗人的伟大灵魂和他对艺术的独特追求.  相似文献   

10.
《驶向拜占庭》系叶芝晚年诗作,阐述了诗人对生命和艺术的思考和冥想。诗人运用诗剧的形式来描写一位古稀老人对生命的哀叹:戏剧人生,短暂而悲凉;与此同时,诗人把写实、象征、玄思的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勾勒出一个象征不朽艺术并带有神秘色彩的拜占庭形象,表达了要把脱离肉体的灵魂附着在代表永恒的艺术品之上的愿望,用艺术去升华戏剧人生,以获得不朽和永生。这种生命观和艺术观是诗人久被压制的情欲获得一种“替代性”满足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湘籍诗人唐兴玲诗语自然流转,富有想象,陌生搭配仿佛天成,结构上讲究对比和突转,思绪跳跃,抒情绵密,有华美的片段,也有质朴的叙事。论文以她四首遗诗为例,指出沉重是诗人真实的生命体验,温情与宽怀是她的人生与写作态度。通过表现爱、存在、死亡、时间、艺术等命题,诗人营造了饱蘸爱的"棉花糖",心疼体贴丈夫的"妻子",武艺高强的"女人",凝铸死亡、时间与艺术的好东西"铜镜"等唯美意象和形象。  相似文献   

12.
痛苦令人深刻,而诗歌本身,又正是牵肠挂肚之物。由于情感作用,会引起内分泌的微妙变化,而表现为诗人气质的不同反应。作为对诗人艺术气质的比喻,本文称多血质的诗人为用心写诗者,称胆汁质的诗人为用肝写诗者。心在左而肝在右,所谓用左边写与用右边写,此处与余光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王十朋的山水诗与宦游诗数量多、成就高.这些诗抒发了诗人忧国爱民、修德勤政、笃于乡情亲情友情等纯正高尚情操,跃动着一颗光明正大、仁义忠孝之心,是仁者、儒者、学者的真诚之诗.在艺术表现上,诗人把诗与画、自然气象与人文精神、写实景实事与想象虚拟、赋与比兴、诗与题序、分写与总写、古体与近体相互结合和照应,也体现出诗人在追求浑然天成中注意锤炼字句、擅长铺排与对仗的艺术功力.在古代山水诗与宦游诗的发展中卓有贡献,在宋诗低潮期中起到了振衰起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艺作品由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两个方面所构成。不朽的文艺作品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体。这本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文艺常识,但由于极左思潮的长期作祟,重内容轻形式、重思想轻艺术竟成为风靡许久的时尚。比如,一提杜甫,便推崇“三吏”、“三别”,肯定诗歌的“人民性”、“忧国忧民”之类;一提白居易,就推崇《卖炭翁》、《杜陵受》,肯定诗人讽谕诗的深刻思想性。而作为诗人,杜甫、白居易在具体诗作中所表现出的艺术才华、艺术造诣、艺术技巧究竟如何,却往往置之于不顾了。于是,在我们以诗著称的国家里,竟…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的词可称“心态词”,其突出特征是,处处着眼于描述诗人作为出身宋代仕宦家庭的知识妇女对理想执著追求而失落、迷茫以至于愁肠百结的忧患心态。在艺术表现上,它的情景布设常是随着审美感觉走,“铺叙”的描写方法,类似午“意识流”、“感受流”。李词的写心态,不仅在艺术上是“超前”的,而且以折射的方式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  相似文献   

16.
现代打油诗对传统打油诗既有传承也有新变,其文体上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通俗而不低俗、诙谐而不油滑、真诚而又豁达等三个方面.作为一种通俗的文学样式,现代打油诗摈弃了传统打油诗的低俗内容、诙谐幽默的同时又能够谑而不虐.现代人抒写真性情、表现大胸襟的打油诗写作提升了这一文体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7.
现代打油诗对传统打油诗既有传承也有新变,其文体上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通俗而不低俗、诙谐而不油滑、真诚而又豁达等三个方面。作为一种通俗的文学样式,现代打油诗摈弃了传统打油诗的低俗内容、诙谐幽默的同时又能够谑而不虐。现代人抒写真性情、表现大胸襟的打油诗写作提升了这一文体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8.
十四行诗是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艺术的集中体现.他并不赞成与他同时代的现代主叉诗人完全抛弃传统、一味求新求变的做法,强调继承诗歌传统,在传统范围内进行革新.在运用十四行诗这一饱受现代主义诗人诟病的古老诗体时,弗罗斯特对既有的诗歌形式进行了大胆地创新,主要表现在格律和韵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解读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思想,分析和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生态批评的重要内容。从生态批评视角出发,我国晋代诗人陶渊明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诗作中充满了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思想,对唤醒现代人生态保护意识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伊丽莎白·毕晓普是美国杰出的现代诗人。她在诗中明确表示,艺术来源于生活、模仿生活,旨在表达思想;写诗是一个由客观到主观、物质到精神,思想和现实相互交融、渗透的动态的过程;并提出了她的"动态诗学观"。她认为写诗要观察事实的细节、沉入或者潜入未知,以及诗歌本身要能表达诗人的感情,诗要新颖,要能给人以快乐,使生活可以忍受。她的梦幻诗具有超现实主义性质,但她又不是一位超现实主义诗人。她把梦作为一种题材和写作方法,表现社会意识,是她未实现的愿望的满足。她的梦幻诗中,半梦和半醒的状态交替出现。她开发潜意识,认为意识和潜意识是并不割裂的,但理性才是主要的、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