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齐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5):117-119
长期以来 ,学术界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确立的政体认为是责任内阁制。从其条文入手 ,通过与实行典型总统制政体的美国及责任内阁制政体的英国的比较 ,可以确认《临时约法》所确立的政体实际上是兼有总统制和内阁制因素的混合政体。 相似文献
2.
伴随越来越多新兴民主国家在政治转型时实行半总统制,如今半总统制体制日益成为比较政治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学界从不同角度对半总统制加以定义并进行类型分析,其中魏玛共和国是历史上的典型案例。魏玛共和国的经验教训和各国的政治实践表明,一国的权力关系结构和制度设计关乎该国政治运行的走向,权力关系结构过度分散和政党政治的过度分化不利于政治的稳定发展,尤其不利于民主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政治经济学近来较多关注的一个学术兴趣点是:不同的政治制度是怎样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经济政策的。理解总统制和议会制区别之关键,乃是行政和立法部门之间的关系,而其关系的核心内容则是:分权的程度和意图分离的程度,以及由这两种程度的不同而导致的行政单方面的权力大小与议会立法凝聚力之强弱。总统制和议会制对经济政策影响的重大区别是:总统制下的公共支出及税收要低于议会制下的公共支出及税收;公共物品在总统制下的提供水平也不如议会制下高,并且,指向性项目在总统制下比较多,而全国性项目在议会制下比较多;就腐败而言,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总统制提高而议会制则降低了腐败;就政策稳定性而言,总统制倾向于既定政策的强力执行,而议会制中的政策变化比较灵活。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确立总统制的国家.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制宪者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创建了这一新的政府体制,他们的思想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来自欧洲的混合政府理论与分权制衡思想,特别是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被大多数制宪者接受;二是殖民地至美国独立以来的政治经历,其中包括总督制、州际委员会制和强州长制,每一种制度的利弊都为总统制的确立提供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
论民国时期影响女性服饰演变的诸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服饰史上,中华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有着重要地位。它以中西交融、满汉交融为特色,充分展示了这一时期女性服饰大跨度的历史变革,突显了人性化、个性化和近代化的时代特征。影响民国时期女性服饰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清末民初,绵亘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崩溃,是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变迁,使从等级着装向自由着装的演变成为可能。审美观念的变化、时装表演与选美活动的开展、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也是影响服饰文化变迁的重要原因。而近代服装服饰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则为民国时期女性服饰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服饰的变革是生活方式变革的一部分,往往成为社会风尚变迁的亮点之一。唯其如此,对新鲜服饰的态度,又往往显现出新旧观念的冲突。民国时期,时尚的女子装束每每一出现,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甚至有时受到政府的干预。新的生活方式,总会伴随社会的发展而流行,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是中国科学技术走向近代的关键时期,以"学"为"道"是这一时期科技观的核心。本文从科学技术的泛政治化、工具化和功利化倾向以及科学技术体制化的形成等三个方面对民国时期科技观的形成原由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中山陵园的建设中,梅花的种植是园景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纵向看,民国年间中山陵园梅花风景建设大致可以划分为抗战前、沦陷期、抗战后三个阶段.形成了二道沟梅林、梅花山两道专题景观.二道沟梅林是中山陵园建设初期最重要的梅花景区,梅花生长一直延续到加世纪60年代.梅花山旧名吴王坟,本为陵园纪念植物园蔷薇花木区,抗战前梅、桃、樱等花栽培颇盛,蔚为大观.1944年汪精卫死葬于此,改名梅花山,为战后这里梅花景观的建设提供了潜在的契机.国民政府还都后,陵园管理机构着力恢复,梅花山再次成了重要的赏梅胜地,为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的梅花风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国时期,封建皇权庇佑、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与社会动荡的出现,使祖先崇拜呈现凋零态势;传统宗教组织的涣散、寺产兴学风潮的兴起及革命与战争的冲击,使传统宗教信仰日渐衰替;西方传教士采取调整教理、兴办慈善事业等传教路径以及民国政府的信仰自由的法律保障,推动了西教信仰快速传播与发展;新旧事物的更替、政府的干预、民智渐开等,使诸神信仰与迷信活动有了渐息之倾向。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整个中国的社会信仰呈现出新旧并存、传统衰微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秦咏英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4)
本文主要是对民国时期(1911~1949)大陆和海外对台研究状况的分析与评述。具体是梳理并勾勒对台研究的历史线索,针对其中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资料,则进行扼要的强调,以突出对台研究的实际水平。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出现过三场规模较大的国都论争,学界对每场论争进行了深入探讨,既梳理了各方的主张和实践,也阐释了论争的意义和影响。近年来,随着新史料的发掘和研究视角的转化,一批新意迭出的成果不断涌现。但就研究路径和对象而言,该课题仍有一些值得推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陈静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3):67-71
1902年新式警察在天津产生时,其内部并未有保安警察这样的警种,进入民国后,因时局动荡,社会治安环境不断恶化,为维护上述环境下的社会秩序,保安警察得以创设组建。保安警察队产生后,在维护社会治安、处置社会突发群体事件及抵抗外来侵略等方面发挥的特殊的重作用。民国大部分时期,天津保安警察队主用来维护地方当政者的利益,但是,警察队在实现上述目的的同时对天津地方社会的稳定也起了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謇与民国初年的经济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初年,在中国经济面临新转机和新困难之际,状元出身的南通大实业家张謇抵达北京,出任工商农林两部总长.在任职期间,张謇获得了推行经济改革思想和主张的机会,他提出了系列改革纲领,这些措施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建设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发挥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徐臻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8,(1):80-83,45
自1991年以来,俄罗斯已经先后举行了四届总统选举,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作为民主制度重要内容的总统选举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转型时期的俄罗斯总统选举已基本符合民主选举的要求,但在"超级总统制"和不成熟的政党政治条件下,政党在选举中的作用十分有限,政权力量和候选人的个人政治魅力成为选举政治的主导因素.可以预见,即将于2008年3月举行的第五届总统选举仍将延续这一态势. 相似文献
14.
世纪转型时期的《野草》研究著述颇丰,主要可概括为美学视角下的《野草》研究,即《野草》朦胧美、"力之美"、语言修辞艺术的研究;哲学视角下的《野草》研究,涉及从存在主义、现代主义、生命哲学等角度解读《野草》的研究;比较文学视角下的《野草》研究,涉及从中外不同国度、东西方文学、文化背景下的《野草》研究;心理学视角下的《野草》研究,从鲁迅的人生困境与心理语境角度解读《野草》的研究。上述研究开拓了《野草》研究的新思路和新视域,显示了世纪之交《野草》研究的多元化状态。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高校文化育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学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4):80-84
文章重点梳理了近年来学术界对高校文化育人的背景、概念、功能、途径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述评。近年来针对高校文化育人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研究视野整体性不足、研究时效时代感不强、研究范围狭窄化明显等主要问题应引起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从魏晋士族制度的起讫时间、中正评士的标准及其变化、士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士族制度的瓦解原因等方面对魏晋士族制度发展的全过程进行了历史考察,并认为近年学界讨论魏晋士族制度时所依陈寅恪先生提出的标准,即门第和婚宦,是值得商榷的.而其后学申论其说就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甘于恩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3):159-163
闽语语法的调查研究近年来有长足的进步,但较局限于孤立的、静态的描写,内部的比较研究尚欠缺。本文尝试对闽语的两大次方言的疑问句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和总结这两种方言在是非、正反、选择、特指疑问句上的异同点,并强调方言语法研究期待方法上的更新。 相似文献
18.
19.
议会是政党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和必争之地.在民国时期的第二届国会选举中,政党竞选完全异化成朋党之争,各派系为了集团利益,不择手段,抛弃选举的民主、公正精神.贿选之严重,违法舞弊之普遍,司法救济之苍白,前所未有.代议制、政党政治、选举制度等,这些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骨架再一次被扭曲,由此也进一步动摇和削弱了国人对现代西方民主制度本已脆弱的信心.这对其后北洋时期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知识社会学的视野来考察林语堂的“闲适”文学理念,会发现这种闲适话语在1930年代的各种意识形态中隐伏着沉痛.这种沉痛来自于闲适话语处境的尴尬,来自于“闲适”文化视角对东西方的凝视与糅合,更来自于闲适作为一种自由主义观念形态的艰难指向.同时,林语堂的文学理念在与诸多观念的博弈中显示出了乌托邦想象、异端思想以及一种“非政治”的政治观等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