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晚年,在接班人问题上有三大心结:国家安全心结、"赫鲁晓夫"心结、"独立王国"心结.国家安全心结促使他及早开始培养和锻炼接班人,在中央划分一线二线,并且反对"秀才"接班."赫鲁晓夫"心结使他始终担心接班人成为野心家和阴谋家,成为修正主义者."独立王国"心结使他对中央一线领导人不能真正放手,最终不得不在党的主席位置上"鞠躬尽瘁",而且无法避免在接班人问题上的权力斗争.在研究毛泽东接班人问题时,这三大心结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有着大而多的心结的生命个体,对心结与创作同构互动关系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因而通过鲁迅的心结来透视和挖掘鲁迅创作的深层内蕴是研读鲁迅的一个独特的角度,并有着全新的意义。从几组最有代表性的鲁迅的心结及其在作品中的对应物即殉道与散胙、屈辱与复仇、腊叶与死火、中间物与过客等来透视其人与文的内在互映及其映射出的深层人文蕴涵,并从三个层面来展开论析:梳理鲁迅文本中反复出现又在其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意象或词语作为走进鲁迅内心世界的切入点;以此为线索,以其本人及亲友乃至论敌的言论为支撑材料,返视其创作动力的原点,直逼其心结的内核;再返归文本,阐释其含蕴的与人类精神相通互融的博深的哲理情思和丰厚的人文内涵,以此走进由鲁迅的自我心灵、文本意象和人类文化精神共同构建的三位一体的精神艺术之宫。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出版了一本书《娱乐时代——当代中国文化百态》(群言出版社,2013),是这些年来在文化研究课堂与博士生、硕士生共同研究讨论的案例集。原先的书名是"审丑时代与酷之秀",结果出版社领导不同意,非要"赐"给我"娱乐时代"这个书名。我也不知道"酷之秀"为什么不能用,实际上,这些年流行文化、时尚文化、青年亚文化不就是一直在酷酷地大秀其道吗?新世纪十余年,是我国当代文化史上变革最快的时期。与文化现实关联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是一个新全球化时代--人类自主、自觉的类群生活时代.市场经济、全球化、交往实践三位一体,它们均归依于现代社会愈来愈迫切吁求的公共生活或日理想"生活共同体"之生存旨趣;全球化意味着一种"公共哲学时代"或日哲学的公共话语时代的来临,是一种多元的差异主体间平等对话的平台,一种多样性论说的开放的公共话语空间,而不是某种独断式话语霸权的专席;全球化时代的现代公共哲学以对"共生"与"和合"理念(其本质是对和谐的寻求与创造)的深层认肯意向为基础,是对建立在"公共理性"基础上不同族群生存之意义共契信念的解读与阐释,旨在探寻和求证当代人类"公共生活"之可能性、合理性、正当性的多重根据."公共性"生存信念应当成为全球社会公众共同一致的文化需要,成为公共生活和公共行为公正与否的内在的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5.
<春秋>与礼关系密切,礼的本末、常变关系,历来是<春秋>学讨论的热点.礼有本末之分、文实之别,礼有常亦有变.胡安国的<春秋传>提出了"正身治人礼之本、威仪文辞礼之末"的思想,强调"礼以敬为本"观点.胡安国认为,礼之"本"与"实"是不可更改的"礼之常";而礼之"末"与"文"则是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调整的"礼之变".在"礼之常"与"礼之变"之间,有一个基本的法则是必须遵守的,那就是"变而不失礼之正,则犹可矣"、"变而不越乎道之中".  相似文献   

6.
日本江户时代朱子学的形象变迁,经历了从"实理之学"到"真儒之学"再到"正统之学"的历史转向。同时,朱子学也自一个外来的学问,被置于多重性的对立、对抗的格局下,逐步深入到日本学问的内核,最终转换为所谓的"日本朱子学"。正是江户时代的历史变革与时代危机,才成就了朱子学在日本不断更新、不断转型的命运,也实现了朱子学超越"国家"藩篱,成为东亚之学问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人的生存状况如何?现代哲学家马丁·布伯提出,人执持双重的态度,因之世界于他呈现为双重世界——"你"之世界和"它"之世界,人与世界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关系,即"我—它"关系和"我—你"关系。"我—它"之间只是独白,"我—你"才能保持真正的对话。现代是"它"之世界伸延扩张到了极致的时代,是对话缺失的时代。布伯寄希望于教育,唯有教育能晓喻后人如何与"你"相遇和对话。  相似文献   

8.
"农本"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和农业社会的基本底色,是中国传统"农业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与基本命题,我们可以结合中华文化传统、古典文献和当今时代状况,从"农本之要""农政之道"和"治道之本"等多个角度来进行探究,并结合时代发展对以"农本"为基础的中国农耕文明和传统农业社会进行现代思考,反思其不足与缺陷,汲取其生存发展智慧,以期获得对中国传统"农本"思想较为客观、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构建当今时代的新型"农本"。  相似文献   

9.
正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历经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复兴之路》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生动诠释了近代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寻梦、追梦、圆梦的历史旅程。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三句诗对这段历史进行了生动叙说。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为了民族复兴,几代人魂牵梦萦,亿万人心结难解。历经上下求  相似文献   

10.
藉田礼是古代帝王春耕前亲耕农田,以祈五谷丰登,奉祀宗庙,劝农固本与祭天致孝的一种朝廷政治仪式。综观历代藉田赋作,尤以唐、宋时期,赋家多承袭潘岳《藉田赋》,且在崇尚帝王尊严与权威之科考制度影响下,最能宏扬天子"固本"与"致孝"之封建文化意义。唐代李蒙、阙名和石贯《藉田赋》,阙名《千亩望幸赋》和王棨《耕弄田赋》,赋作多以精简之律赋艺术手法,铺陈天子藉田之排场和过程;而宋代王禹偁《藉田赋》、李廌《藉田祈社稷赋》和杨杰《藉田居少阳之地赋》,则多清新之散文笔法,详述藉田礼制及方位,其多元之形式内涵与风格,确实具有传承与拓新之时代意义。唐、宋藉田赋之内容与体制虽异,却多具有颂扬帝王"劝农固本"与"祭祖致孝"之文化意涵。是以本论文拟解读唐、宋八篇藉田赋作,从藉田礼制之视界加以探索,说明唐、宋藉田礼制创作之时代背景,强调"固本"与"致孝"有其一脉相承之文化传统。从赋家颂赞天子耕藉礼仪中,诠释其丰富多元之审美风格,进而肯定藉田赋作之时代意涵及其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1.
康德以先验论(人为自然立法的现象学)论证知识的客观性和现象世界的实在性。海德格尔则认识到认识论意义的认识不具自存性,它还有更为深层的根基,即生存存在论,存在论层次的认识先于并高于认识论意义的认识。康德区分现象与本体主要为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作为现象根基的本体理念乃不在之"在",此说耐人寻味。海德格尔则批评康德的本体论只关乎在者而非"在"。海德格尔终生追问"在",指出思对"在"的归属与谐响,从康德之"问"回归于"答",同时也强调"在"与表象之同一,克服康德超验形而上学。康德的问题是"先天综合如何可能",海德格尔的问题是"在是怎么一回事"。前者讲思对"在"的综合,后者讲思对"在"的应合,二者都是伟大心灵传达"在"之词语的杰作,其不同意味着时代之不同,其不同也标出不同之时代。  相似文献   

12.
炎黄称谓最初可能为氏族中杰出的族长人物名字,进而成为部族集群之血缘和精神的宗主神,最终发展成为部族集群的称谓.炎黄早期诞生、发展、迁徒的空间,是今之渭水与泾水流域,这是可以得到文献与考古资料互证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也就是距今8000多年至距今5000多年的"农业革命"时代应为炎黄时代.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绘画专修的研习,抑或参展作品的创作,倒不如平时修身养性之涂鸦那样简单,为了追逐创作目标,都要在"我要画什么?""幅面取多大?""画面如何营构?"等问题上反复琢磨与周折。二百八十多年前时称"江南第一人"的清代画家石涛曾谓"笔墨当随时代",法围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亦言:"不管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我们属于我们的时代,我们共同分担时代所给予我们的见解、偏见和误会……"这也就是说,美术世界之主体属于其所生存的时代,绘画创作必须真实反映时代给予自己的感受,表现自己所感受的视觉或观念之美。  相似文献   

14.
《论语》中的"君子"是古代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终生的理想人格,时代"最美人物"是对"君子"的继承与升华,两者在不同的时空境域中有着内在的契合性。"最美人物"亦是新时代的"君子",它彰显着丰厚的时代意蕴:以人为本的哲学价值、道德自觉的伦理价值以及和谐的美学价值。因此借鉴古代"君子"的培育养成方式,有利于从常态上构建完善的"最美人物"评选机制、激励机制与宣传机制。  相似文献   

15.
<庄子.天下篇>在总论部分对"古之道术"的基本评价,就是"无乎不在"."古之道术"是指五帝时代的神巫之学.由于神巫之学的影响力深远,是后来史官之学与百家之学的源头所在,故日"无乎不在".明确"道术无乎不在"'的真正含意,对于解决篇中其它难点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男才女貌"是中国传统的择偶标准,这与男尊女卑的思想有很大关系。《世说新语》是魏晋时期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时人对这一传统观念的大胆反叛,我们可以感受到魏晋女子那张扬的个性、机智勇敢的才情,而魏晋男子的仪容之美、形态之美和言辞之美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魏晋时期"女才男貌"意识产生的原因既是时代风尚的影响,也与女子地位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正"执法公正替民解忧"——乐清市检察院控申部员额检察官朱文平接过村民老邵手中的锦旗,觉得这些日子的努力都是值得了。老邵是一位上访户。今年3月,朱文平审查案件后认为,原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原不起诉决定并无不当,此后他通过实地勘察、释法说理、召开答复会等方式,终于解开了老邵等村民的心结。这是温州检察机关践行"枫桥经验"  相似文献   

18.
"改调歌之"是元末明初南曲地域声腔繁衍生发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是南戏向传奇演进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的选择。"改调歌之"延续了早期南戏活泼、自由的乡野俚俗本色,使南曲进一步演化成诸多地域声腔,促进了传奇时代的到来。本文力图从明初南曲地域声腔的发展变革来探讨南曲"改调歌之"的内涵、意义,认为"改调歌之"本质上是传奇内部音乐体制的突破,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南曲对于地域语言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与近代西方哲学的意识性取向不同,中国古代哲学始终以修身为本。对该论断的佐证,在先秦儒道两家文献中比比皆是。单就身体本身来说,道家身体观将其视为"道"之直接体现,故主张"顺性命之情"、"安时而处顺";儒家身体观视其为人文化成之展示场,故主张"克己复礼"、"修己以敬"。有趣的是,儒道旨趣虽然不同,但在成书时代接近的《庄子》、《孟子》中,皆有"辟杨墨"之文字被保存下来,所论皆与身体之对待相关。以此为切入点,可以窥见两家身体观之差异与各自特点。  相似文献   

20.
"非人"是现代艺术批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加塞特和利奥塔的理论可以代表两个不同时代的看法。"非人"的出现是分裂和异化时代的必然现象,现代艺术中的"非人"是那些努力用儿童的"天真之眼"、"野蛮人"的原始视角和动物的感觉来观照世界的"新人"。"非人"是人之镜,"非人"的产生根源于人对自身的无限性的省思,"非人"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