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省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不仅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而且还会促进河北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对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了估算,指出了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影响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推动因素和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加快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略论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吕世平丁虹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这一世界性现象,是社会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促进整个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本文试图从中西方农村剩余劳动力比较研究中,就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  相似文献   

3.
从8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转移,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转移速度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转移。十多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践证明,它对于现存的传统体制的冲击,对于城乡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大国的经济起飞必定要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在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原因的基础上 ,我们可以提出如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的建议与对策 :着眼于农业内部 ,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 ;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拓展劳务输出空间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区域间转移和向国外输出 ;不同地区需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 ,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趋势 ,制定适宜的城镇化政策 ,使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协调起来  相似文献   

5.
没有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没有江西全省经济的腾飞,而农村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转移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输送农民工并不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的根本途径,在农村地区发展二、三产业,改变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才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关键。要以全民创业为主线,充分调动农民工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工回乡自主创业,在全省掀起发展二、三产业的高潮,从而推动江西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形势、特点及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点,事关农村经济的振兴和社会的稳定。随着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乡镇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然出现新的形势和特点,而这些新的形势、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经济转型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对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剖析,论述了新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就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进行了进一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及其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教育发展的滞后是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凸现的主要原因。必须根据我国具体实际,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实现农村工业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扩张农业内部就业容量;加强技能培训,大力提升农民素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依靠发展"劳务经济"式的转移思路、小城镇建设的适应性等问题需要我们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认真思考、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经济转型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对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剖析,论述了新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就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进行了进一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当前热点的“三农”问题出发,着重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不可回避的、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根本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克服盲目流动的倾向。通过体制、制度改革,努力发展大中小城市,更重要的是发展农村经济等措施,走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1.
人口城市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吉林省经济发展中必须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有必要对吉林省人口城市化状况进行分析,剖析吉林省人口城市化过程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密切关系,并以吉林省人口城市化发展进程为基础,通过对现阶段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的估计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问题的分析,探讨如何在吉林省人口城市化发展中形成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梁少英 《学术论坛》2001,(Z1):56-59
一、发展小城镇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根本途径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必须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产业转移和地域转移的协调和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走西方向城市转移的路子在中国难度很大.本文运用人口流动模型,结合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寻求其转移的新思路.中国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除了有序地向城镇转移外,还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开拓农业新型范围经济,深挖农业内部的就业潜力,两者并举是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长期战略.  相似文献   

14.
在对人力资本投资及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典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人力资本投资现状、根源及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后认为:重视人力资本投资拉动作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是我国经济良性发展的“发动机”。文章最后对如何加强和完善农村教育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措施,以期能对决策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李秋红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5(11):136-141
我国正面临世界上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这一过程虽然受制度和体制的约束越来越少,但却受当前经济发展乃至经济波动的制约.这方面的制约突出地表现为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一个尖锐的矛盾,即大量的需要转移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与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城镇的发展所能容纳的就业量之间的矛盾.从实现农业内部劳动生产率与就业双增长、重视非正规经济部门的发展两方面实现就业容量的扩张,通过经济的增长实现就业的增长,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6.
自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表现出了离土不离省、候鸟式迁移等新特点。本文以广东省为例,通过对广东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进一步结合数据资料归纳出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因素,从而针对上述问题,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至今还未能形成有效开发利用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稳定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机制。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冗余和转移的不稳定,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现代化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本文旨在针对这一严峻现实,着重剖析40年来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验教训,探索在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条件下,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稳定转移机制,加速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现代化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农村工业化是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世纪我国农村小康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否能够较好地解决,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取决于工业的发展.然而,西方发展经济学家的城市化理论在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被认为是代价最低、最具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小城镇"很难担负起转移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任,只有农村工业化才是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中小城市周围的小城镇转移是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双低的转移模式;提出在中小城市周围发展小城镇是西部地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必然选择,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本身需要的劳动力会大大减少,大批劳动力将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何在呢?我认为,除了控制人口增长以减少未来劳动力的数量之外,根本出路在于努力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三个转移:一是从耕地向耕地以外的土地和山山水水转移;二是从农业向其他行业转移;三是从乡村向小城镇转移.而农业的发展是实现转移的前提,农民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是实现转移的关键.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使农村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将大大改变农业结构及农村结构,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可以说,实现三个转移不仅是解决农村劳动就业问题,而且是整个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