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尹季 《船山学刊》2003,(2):139-141
《白鹿原》叙述了清朝末年至建国初期渭河平原约五十年变迁的神奇史诗,展现了一轴中国农村斑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在这个自足的白鹿原世界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生动的、性格各异的女人,她们与其中的男人们一道共同构建了一个极具传统家族文化内涵的“关中世界”。本文试图通过对作品中三类女性形象的分析,来解读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思考。一、传统家族文化的践行者形象《白鹿原》作品中有着一群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的女性,这一类女性有着中华民族传统妇女的共同美德:善良、勤劳、坚韧,但她们言行举止遵循“三从四德”的严格规范。…  相似文献   

2.
唐代异物化女类小说彻底摆脱了以往此类小说辨妖妄的功利教化目的,还着重描写了人间男子与精怪化成的女子们之间深厚真挚的感情。小说在思想上开始对异类女子们表示认同、赞美,在艺术创作上又进一步把她们人化、性情化,并把握住她们的原形,赋予她们的自由个性,创作出既趋近于现实女性,又充满理想美的自由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3.
汉乐府是继《诗经》《楚辞》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奇葩。其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不仅活画出当时社会女子的群像,更鲜明地展现出中华民族女子们独具魅力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男性想象力支配的女性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世界级的文学大师中,曹雪芹也是以善于塑造女性形象而著名的.在作品的开头,他特地点明“亦可使闺阁昭传”的命意.直到今天,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群,还以巨大的艺术生命力活在人们的脑海中.作者甚至于曾认为:“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作品中第一主人公贾宝玉也曾被一些论者誉为尊重妇女或具有男女平等思想的人物.从文学释义学角度看,文本中有无数潜文本,文本的特定释义与阅读主体及其历史文化语境相关,文本的意义是被阅读主体的前理解所限定的一进入理解,理解便不同,有多少前理解,就有多少种释义.女性主义批评从性别路线出发,为作品尤其是男性作者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性别警惕性:“让压迫者对被压迫者讲述他的压迫.在道义上是可疑的”;“所有男人写的关于女人的书都应加以怀疑,因为男人的身份如在讼案中,是法官又是诉讼人”.那么,从女性主义视角,如何看待《红楼梦》尤其是其中的女性形象呢?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中牛魔王形象的文化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游记》塑造了众多的妖怪形象,其中牛魔王是作品中出场最早、着墨最浓、最受作者重视、最具文化内涵的妖怪形象.它不仅是《西游记》以猴说法佛学思想的重要补充,表征了作者抑道扬佛的思想倾向,作者还赋予了牛魔王一个世俗人所具有的世间相,写了他从魔到归佛的过程,并在其形象的哲学层面上,继承了禅宗以牛说法的思想.作品还通过对牛魔王的妻子、儿子、弟弟和江湖朋友的描写,把牛魔王形象的文化内涵,推进到了佛教唯识学的层面上,使牛魔王这一形象,沉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电视剧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其深刻的文化功能制约着社会秩序的建设,她们不但会规范社会人的行为,而且会具有更隐含的操纵和控制的作用,使受众根据传媒所构建的性别意义、模式和特征进行自我塑造和性别意识的定位.以王海鸰最具代表性的电视剧作品《中国式离婚》为个案,分析这些女性角色及其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从观众观赏心理角度,探析电视剧形象是否会成为现实观念建构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在以战争为特征的40年代,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主要可归纳为三类:献身抗战的知识女性、歧路彷徨的自主知识女性和弱质知识女性.罗维娜、曾树生和苏文纨们是这些形象的代表,她们有的成为讴歌的对象,有的则备受争议,关键在于她们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她们的选择相对其人生理想、个性气质、社会环境来说都有合理性,而巴金、王西彦和钱钟书等作家对待女性或同情悲悯或轻蔑嘲弄的不同创作心态也对形象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中,都不约而同地创作了许多反映女子遭遇及女性对爱情幸福追求的作品,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两个文言小说作品所展现的女性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共同反映了女性形象的某些方面。  相似文献   

9.
男权社会中,男性始终居于统治地位,是社会的优等公民,而女性则处于被动的、从属的地位,被视为他者。因此,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经常受到歪曲,她们要么被描写成美丽纯洁的天使,要么被定义为悍妇、巫婆,而且大多数人物形象都是以男性文本及经历为基础。鉴于此,为了呼唤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主义者纷纷致力于挖掘被传统文学史淹没的女作家及其作品,建构女性主义自己的文学,威拉.凯瑟就是被重新发掘的女作家之一。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对威拉.凯瑟的代表作《我的安东妮亚》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唐人小说中的爱情题材以其曲折生动的情节结构、风采各异的人物形象取得了艺术上的巨大成功,成为众多题材中最令人瞩目的一种。其中的《李娃传》、《霍小玉传》和《莺莺传》更以其对女性心理的细腻描绘和理性认知,成为爱情题材中的皎皎明珠。本文试以文本分析为着力点,通过对上述作品中三位女性性格特征的研究,得出结论:成长环境影响她们性格的形成。性格特征决定了她们的爱情追求和爱情结局。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在《传奇》中塑造了众多各具个性、命运悲凉的女性形象 ,挖掘出她们蕴藏的觉醒、抗争意识 ,揭示了她们女性意识幻灭的缘由 ,即“洋场社会”的浸渍、“夫权体制”的淫威、金钱“枷锁”的束缚  相似文献   

12.
<正> 在现代作家的作品中,论题材人物的广阔性,沈从文应首屈一指。但他写得最成功的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意义的则是自然女性。鲜明的时代性与社会性是“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历史性特征。新旧社会力量斗争构成的社会关系不仅成为新文学的主要内容,而且被认为是人物性格及环境典型化的主要尺度。这种倾向表现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则是几乎所有女性性格均被描写为某种社会力量自觉或不自觉的代表者,她们的生存环境都是由支配她们的社会关系所构成。鲁迅小说中的祥林嫂和子君,郭沫若历史剧中的“三个叛逆的女性”,便都是代表着某种道德力量而又受道德力量支配的人物。这种普遍的社会性倾向成为新文学矢志不移的发展方向,至30年代,在马克思主义思潮影响下,更增加了革命的色彩。于是继“五四”时代的道德女性,又出现了革命女性。茅盾在《蚀》、《虹》等小说中所塑造的就是这类女性的典型。沈从文笔下的自然女性完全是另一类性格。在这些性格中社会性已淡化,而自然性则成为其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刘春轶 《兰州学刊》2007,(5):138-139,154
近年来随着对东北作家群意义和价值的发掘,端木蕻良的研究也不断地得到深化.端木蕻良以擅写女性著称,而对其笔下女性形象的研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主要论述了端木作品,尤其是前期作品中所写的东北女性形象,"雄强性"是她们区别于其他同时代作家笔下女性的最突出特征.这里作者从东北地域文化角度,对形成现代文学史上这类具有独特特征的女性形象的成因进行了细致分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伦理道德因素等.正是由于黑土地独特的地域文化氛围,才培育出了这些强悍迷人、真率放浪的挚情女子.  相似文献   

14.
多丽丝·莱辛的女性观点新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苏忱 《江淮论坛》2005,(5):144-148
当代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众多作品中,都会蕴涵着具有受虐倾向的女性形象,她们在爱情中放弃了自我,自愿成为两性关系中的牺牲品。本文试从这样一种重复的互文式的写作出发,以作者在四个不同时期的四部代表作为例,探讨莱辛在对待女性问题上的悖论,即女性必要经历受虐的过程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  相似文献   

15.
麦卡勒斯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具有男性特质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很多是作者自己真实的生存镜像.通过解读这些被社会排斥的性别身份颠覆者,可以探析到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在二元对立的性别制度中,无论选择妥协还是抗争,"双性同体"的理想注定是无法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武光  李晓丹 《兰州学刊》2009,(7):165-167
《在路上》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颇受争议的,作者凯鲁亚克对于她们的刻画也远远不如小说中的男性形象那样丰满和深入。如果细细品读,我们便会发现,在这部小说中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女性形象——母性/天使形象和荡妇形象。由于《在路上》中与萨尔和迪安交往的女性总是不断地以轻浮、反叛、堕落的形象出现,人们便一概对其进行道德谴责,因此也造成了一定的误读。笔者认为,只有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才能更深刻地解读她们。  相似文献   

17.
党月异 《齐鲁学刊》2003,(2):107-109
《牡丹亭》所呈现的审美价值是多元化的 ,蕴涵着作家独特的个人气质和社会历史律动的脉搏所共同构筑的审美理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性爱之美与情爱之美 ,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 ,滑稽之美与庄严之美。各种不同形态的美的发展、对峙、关联与共存使作品达到最终的完满 ,对中国古典美学有一定程度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一部反封建的伟大作品,小说描写了很多女性形象,尤其是少女的形象.这些聪明美丽纯真的姑娘让作者看到了那个黑暗的封建社会中的"真善美",他动情地歌颂她们,并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假恶丑"的社会是怎样无情地毁灭着"真善美",令人对封建社会制度产生无比痛恨.  相似文献   

19.
王双  冯倩 《社会科学论坛》2008,(18):142-145
汉乐府是继<诗经><楚辞>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奇葩.其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不仅活画出当时社会女子的群像.更鲜明地展现出中华民族女子们独具魅力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梳理了中国“美女蛇”故事的古籍文本和当代口头异文 ,将其划分为“蛇妖妻”和“蛇贤妻”两种亚型 ,其中 ,以《白蛇传》为代表的蛇仙妻故事发展为美女蛇故事的主流 ;关于美女蛇故事的源头和演变 ,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观点 ,并赞同立足于中国本土民俗文化传统来阐释美女蛇故事的发生问题 ;通过对众多美女蛇形象的分析 ,作者认为美女蛇形象反映了男权社会中女性所承受的不公命运以及她们的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