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求新美、追求个性是当今服装流行的大趋势,可以说,服装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每一个人的生活水平、审美观念和文化素养。人们在追求生活美化、穿着的科学化方面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着装并不是简单的防寒,实用也再不是第一需要,特别是在现代社会高科技发展的今天,给行行业业带来巨大的变化。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有较强的审美意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基本常识。服装的发展与变化,更能直接体现出社会风貌,人们的文化层次,那么如何体现着装美,我认为这是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需要探讨的一个课题。人类社…  相似文献   

2.
爱美是人的天性,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特定的化妆款式和规章制度,近现代之前的时尚无论是新妆型的出现、传播还是发展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当今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时尚节拍之下,通过对唐代妇女的化妆研究,系统论述唐代妇女化妆的种类和形式,从历史和故事中找到新的美感,去探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去充实自己,才能真正把握时尚的脉动和流行的趋势,从而在风云不定的“时髦”二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一、目的及背景化妆,作为女性日常生活习俗,在国内外都有着久远的历史,它蕴涵着丰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内涵,它的盛衰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更替、风尚之变迁。唐朝是中国古代妇女地位最高的时期,妇女着装和化妆较自由。本文选取了我国历史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唐朝妇女妆面文化,以此来论证化妆是人类社会发展一面清晰的折射镜,是把握时尚脉动的风向标。唐朝无论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上来看都可以算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巅峰。一个时代的妆面特点,必然同当时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由于统治阶级倡导世态风流少拘,上层妇女不断在化妆技巧和产品的“推陈出新”上花尽心思和钱财,使得社会各阶层的妇女纷纷效仿。由此,唐朝妇女装扮的变化发展节...  相似文献   

3.
服装,可以认为是以人为对象的,附加于人体的各种衣物、饰品等等的总称。服装不仅具有物质性价值(护体、挡风、御寒),还具有精神价值。服装是现代人的一种心理、生理需要,是推销到社会中的“人”这种商品的包装品。服装文化,从一个侧面显示着人类文明,文明世界的表征之一就是人们的着装,这也是马戏团让猴子穿着花衣能取悦观众的原因。根据达尔文的观点,人与猿有共同的祖先。但无数年的历史演变,服装为什么仅仅选择了人?  相似文献   

4.
遥望清华园     
我叫小美,从小就是一个爱美的女孩,也是一个爱做梦的女孩。我的梦想是长大以后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用我的双手,为千千万万爱美的人设计出各种款式的服装, 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丽。然而, 中考那年,由于父母的坚持,我没有读高中而是进入了一所中专学  相似文献   

5.
唐代女装的“时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装的流行趋势多以女装的流行来引导,唐代的女装不仅是那个时代的流行产物,而且对现代人的着衣方式具有深远的影响。唐装的长短搭配,性感着衣以及男装女穿等方式,不仅在当时是一种时尚,如今也是我们女性着装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新天地》2012,(5):44
人过中年,或多或少都感觉到了身体的变化。这个时候就要选对合适的服装款式,通过服装的轮廓线条及面料来掩盖我们日益下垂的肌肉和不再紧实的皮肤。尤其是比较丰满的女性,请记住服装选择4要点:  相似文献   

7.
一服装的审美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美。服装的美是与人体配合的美,是集多方面为一体的整体效果的美,它在多样、对比、统一中求得体现。现代服装的美,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综合统一体。其总体流行趋势是有规律可循的.它依存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围绕着审美趣味去展现它那无限丰富和变化的美。讲求功能性,这是现代工业设计的共同特点。作为服装设计,在不防碍美的造型的前提下,必须满足人体穿着舒适、合理、合体的要求。随着现代服装理论的发展与运用,对于着装者与服装,人体与服装结构,适体性与流行性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引起一系列服装观念的改变。往日那种师徒相传、一把尺一根画粉的窄狭的行当界线,早已打破。服装已不再是古老裁缝店案板上的平面状态,它进入现代设计的广阔领域,由平面的、孤立的,跃入立体的、多元的、多方位的形态空间。服装设计不仅是多学科技术,而且也是综合艺术,一门不断变化求新、不断追求美的境界的艺术. 目前国外流行的女装,有一类是呈倒三角形的宽松式样,它们采用的是直线裁剪法。从单件衣服去看,轮廊简单、结构单调,既无曲线又少有变化,极少运用装饰的处理手法,与  相似文献   

8.
所谓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①虽然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将贯穿人的一生,但青少年时期无疑仍是社会化的重要时期。青少年社会化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完美的自我观念。二是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三是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o三方面缺一不可,而三者之中首要的、最为关键的是第一方面——形成个性,培养完美的自我观念。因为个性又是社会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服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禁”即服饰禁令,是中国古代国家权力机制对社会成员衣着服饰进行强制干预的各种限制规定。其内容既包括对社会民众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乃至衣长袖宽的尺寸规格限制,同时也包括取缔某些社会服装,强迫社会成员改易他服,彻底废除原有服饰习俗的强权措施。历代服饰禁令的颁布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社会民众衣着服饰的自主选择权利,扼杀了古代社会成员穿衣着装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的活力生机,从而使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历史变迁,被打上了十分强烈的专制政治印记。  相似文献   

10.
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部.治服第三》对服装的评判,涉及了服装美学的一系列重要问题。由当代服装美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李渔的服装美学观,可以发现他所批评的等级社会中服装流行的不合理因素,大体上就是伊丽莎白.赫洛克所谓的“出于虔诚的模仿”和“出于竞争的模仿”;他所推崇的服装款式,基本上与安妮.霍兰德所归纳的为寻求视觉愉悦的无意识的渴望、永久的怀旧情节、性的因素等决定服装流行趋向的三个要素相吻合。这些观念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  相似文献   

11.
前段时间,央视“焦点访谈”播放了一期有关“制服”的节目,说的是某市一些部门、行业未经批准,擅自统一着装,并且大都是仿制“99”式警服,就连收费站的收费员、单位的保安、酒店的门卫、停车场的管理员等并不具备执法资格的人员也纷纷套上仿制的警服。那些仿制服装的颜色及款式与“99”式警服极其相似,足以乱真。一时间,似乎满街都是“警察”,难怪乎群众说:“远看是警察,近看像警察,仔细一看,不是警察。”制服特指公检法等特殊执法单位的服装,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和符号。这类职业的人员身着特殊的服装,可以区别于其他人员,有利于特殊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服装对于人们不仅具有使用价值 ,同时还具有相当的审美价值。本文通过对服装及人们穿着服装后的着装状态———“装扮”进行美学考察 ,探讨了服装审美的客观标准及其社会作用 ,以及服装美的层次性和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服装面料外观再设计现状的思考与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服装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向,服装设计已不再局限于款式和色彩上的变化,面料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处理显得越来越突出。服装面料外观再设计以视觉创新和工艺特殊为设计师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14.
浅谈服装审美心理与色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实生活中,服装色彩,装扮体表,美化生活。它集科技与艺术于一身,融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于一体,充分展示现代人的审美思想及追求。服装审美心理与色彩的产生、色彩引起的审美心理及其性格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探究色彩与服装审美的心理关系,对着装、服装设计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女装男性化的表现及其社会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装男性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西方均有不少女子选择男性装束。女装男性化作为女性的着装风格选择,不仅反映着女性着装者个性化的心理特点,同时服装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反映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现象。女装男性化曾是女性对男权社会的一种抗争手段,同时也是社会开放、经济繁荣的特征之一。进入20世纪以来,女装男性化成为男女平等的表现,更是一种被服装设计师反复运用的服装风格。  相似文献   

16.
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的日益开放,“洋名牌”高中国人的生活已经并不遥远。意大利的服装、法国的手袋、西班牙的皮鞋、英格兰的风衣、德国的地板……在一轮轮的广告轰炸下,现今许多中国人也能对这些昂贵的奢侈品如数家珍,一些赶时髦、讲究品质的人说不定还会咬牙买上几件“提升品位”。这些炫目光环下的国际名牌就果真代表着与众不同的优异品质么?当然不是——近几年来,中国消费者在感情上和经济利益上受“洋名牌”伤害的事例,已经发生多次了。  相似文献   

17.
穿出自我     
<正>女人爱美,天经地义,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展现方式,所以为了我们最可爱的女性读者们,在伊衣馆,一场着装搭配技巧的小讲座就此上演。资深服装设计师张沈丽亚是当天小讲座的老师,"穿得  相似文献   

18.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一度消弱了政治思想教育,对国际资产阶级的“和平演变”缺少警惕,至使一个时期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泛滥,一些西方的资产阶级学术观点也乘机渗入我国学术领域.什么“现象学”、“主体论”、“人道主义”、“人本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一齐袭来.晦涩的哲学术语,虚伪惑人的概念困挠着理论家的头脑;一些青年人更是如获至宝“茅塞顿开”,一时形成“萨特热”,甚至有人崇拜尼采,在思想、生活中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挽救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当时的青年人出于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强烈的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起民族解放和独立的社会责任,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今天,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当代青年人、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应谈将“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的“五四”精神内化为自身强烈的责任意识,并以责任意识为理念,勇于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任务.  相似文献   

20.
鲁齐 《北京纪事》2013,(5):18-21
张娇,一个时尚爱美的北京女孩,17年隐居深山,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在荒野中奇迹般营造了一万多亩“原始森林”。这里不仅生长着蕙兰等大批珍稀植物,还成了狐狸、羚羊、野猪等野生动物怡然自乐的天堂。联合国环保署官员贝尔先生称她是“中国荒野保护第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