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片新闻     
《四川社科界》2010,(1):F0004-F0004
都江堰(DujiangYan),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据古史资料的记载,一反过去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的传说,论证了宝瓶口和沱江是古代蜀国开明氏所凿,开且进一步探索了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这一传说的由来。  相似文献   

3.
“都江堰这个伟大水利工程并非李冰修建”,是喻权域同志在《都江堰古史新论》一文中提出来的“新论”(见《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第三期)。他的理由是:都江堰的关键工程宝瓶口和沱江,不是李冰开凿的,而是在“李冰之前就有的”,这才是都江堰“历史的本来面目”;而关于这一切,早已在许多古史资料中得到了证明。然而,根据这些古史资料,究竟能够得出什么结论,我们同喻权域有不同看法,特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4.
自贡     
自贡世称“盐都”。其盐井原分自流井与贡井两群,合称自贡。四川在上古时代.只销巴东的泉盐(主要是巫溪、云阳、忠县、彭水四县,其次是奉节、万县、开县、长宁四县,邛崃县的火井槽,上古时也有盐泉)。秦灭巴蜀时,巴东盐泉被楚国占有了。于是秦国与楚国为了争夺巴东的盐泉发生了几十年的拉锯战,直到楚亡才结束。在秦人尚未夺得巴东盐泉之前,蜀郡盐荒严重。蜀太守李冰,创造坑道取盐的方法,在广都县界(今成都附近双流一带)掘深坑取得含盐的水来煎盐,解决当时食盐缺乏的困难。《华阳国志》说李冰“又识齐水脉,穿广都盐井诸陂池。于是蜀盛有养生之饶焉”。这是我国古代很大的一项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可以同都江堰水利工程媲美。李冰创造的坑井,是掘地作大坑取水,挖造梯级,用人携牛皮袋下去汲水,肩负出来煎煮。比较盐泉煎盐困难百倍。但是经过劳动人民不断改进,最后变成筒井,终于压倒盐泉生产而成为几千年来四川首屈一指的经济生产事业。贡井这个名字,原始名称为“太公井”,是第六世纪就已有了的。那时并无竹筒井,只有坑井。  相似文献   

5.
秦堰楼是都江堰景区的制高点,依山而筑,飞檐跷角,很有些苍古,是观看都江堰全景的绝好地方。这里曾经是一个古观景台。据说,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和李冰。都曾在这里观察过水势,毛主席在1958年3月来到都江堰视察。也曾到过这个平台上,后来这里也被人们叫做“幸福台”。1992年,人们在观景台上修建了这座秦堰楼,让游客也可以登高望远。  相似文献   

6.
背景资料 李冰陵园在什邡洛水镇章山.距什邡20公里,距洛水镇2公里.是一处古朴凝重.含秦汉风格的建筑群。2200多年前.秦代蜀邵郡守李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二江于成都之中”.建成恩泽万世.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导洛通山.洛水出瀑口,别江.郫.会新都在渡”一疏通洛水.打开洪水堵塞的瀑口.在高景关下设平梁.分流入朱.  相似文献   

7.
从最近召开的“纪念李冰兴建都江堰2250周年国际文化节”筹备工作会议上获悉,四川省政府决定于1994年——李冰修建都江堰2250周年之际举办国际文化节和国际学术讨论会。届时,四川人民将与来自五大洲和全国各地的朋友共同举行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缅怀李冰等先贤修建和发展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子孙万代的历史功绩,展示四川人民勇于改革、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让世界了解四川,认识四川,招商引资,以推动四川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寓言。相传古时候,在冀州(现在的河北、山西等地)的南边,河阳(现在的河南一带)的北边,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周围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相似文献   

9.
“李冰是秦蜀守”说,发端于东汉末年应劭的《风俗通》。它颠倒了李冰生活的年代,制造了都江堰历史研究中的矛盾和混乱。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对“秦守”说提出质疑的同时,探究李冰的真实身份。  相似文献   

10.
如何评价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它在古代文论中的地位如何?这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问题。近年来,我对我国古代的小说理论资料作了一些初步的搜检,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祖先的小说理论是一座宝库,正等待着我们去挖掘、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之所以珍贵,首先就因为它蕴藏着不少诗文理论中没有或缺乏的宝藏。开掘这些宝藏,就可以使人们重新完整地认识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古代文学批评与理论的研究只偏于诗文方面。就以“文革”之前所出的各本批  相似文献   

11.
位于安徽寿县境内之安丰塘,旧称芍陂,是我国著名的最早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楚文化在水利方面有深远影响的一个遗迹。今天的安丰塘,虽然它的面积由于历史的变迁比古代已大大缩小了,但仍在造福于社会。二千多年来,这一个古老的水利工程一直相传为春秋中期楚相孙叔敖所始创。近几年来,有人对比说提出质疑,认为芍陂不一定  相似文献   

12.
随和 《中文信息》2008,(1):52-53
南阳汉画馆始建于1935年10月,新馆位于河南南阳市西南方方的卧龙岗龙首处,是一座收藏、陈列和研究汉代画像石的专业性博物馆,她是我国建馆历史最早、规模最大、藏品数量最多的一座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南阳画像石刻多出土于汉代画像石墓,题材丰富,雕刻古朴,是我国古代世术中的瑰宝,被誉为“敦煌前的敦煌”。  相似文献   

13.
《中文信息》2005,(4):54-59
在我国古代四大名镇中,汉口镇,景德镇,佛山镇如今都早已撤镇建市,唯独地处开封市西南20公里处的朱仙镇依然保留着其镇的行政编制,因此它是我国目前唯一座尚存的古代名镇。  相似文献   

14.
特色 ,是图书出版工作始终追求的一种境界 ,古籍出版也不例外。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 ,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古代思想、古代政治、古代经济、古代文化、古代科技、古代军事 ,一座座宝库恢宏繁富、博大精深。然而 ,如何将其开掘得富有特色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人新我精 ,实现出版的高层境界 ,实在需要一番努力。古籍出版讲求特色 ,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即她的专业特色、地域文化特色和编创特色。先谈谈专业特色。专业特色实际上是由古籍专业本身决定的。广义上理解 ,凡是经过历史积淀的知识都可以称之为古籍。在图书出版的…  相似文献   

15.
李冰的名字,是和中外闻名的都江堰联系在一起的。他担任蜀郡守以后,曾做了大量造福人民的事,被群众奉为“川主”历千百年。直到今天,他仍然是一位值得纪念的伟大人物。 可是,在历史文献中,对他的生平记载得过于简略,就连他究竟是什么时候任蜀郡守的,也缺乏翔实的记录。早期文献只有这么两条:一是汉应劭《风俗通》“秦昭王使李冰为蜀守”;一是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周灭后,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 秦昭王在位五十六年之久,在他七十五岁死的那年,儿子孝文王继位。可是孝文王即位后很快就死了,终年五十三岁。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孝文王不可能任命李冰。  相似文献   

16.
石鼓书院是一座历经唐、宋、元、明、清五朝的千年学府,在我国古代书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但不幸的是,1944年6月,却毁于日军炮火。2006年6月,衡阳市政府重修石鼓书院。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七年,考古工作者在登封告成镇王城岗所发观的一座古代城堡基址,是河南新石器时代考古上的一个重要收获;这是我国首次发掘的一座比较完整的原始城堡,也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城堡基址之一。该城址刚一发现,很快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与关注,许多专家学者亲赴现场,边看边议,并在当时的发掘现场座谈会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九八三年五月,在郑州召开的中国考古学会年会上,同志们根据新近公布的该城堡的较为详细的发掘资料,对此继续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几  相似文献   

18.
灵渠现状与历史真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渠,开凿于二千多年前的秦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水利工程,在世界水利史上也占有显著的地位。1985年8月中旬由水文、水工、地质、测量、文物、历史、经济等多学科的专家组成的考察队前往兴安灵渠和相思埭运河两处,进行实地测量与考察。这是我区自然科学者与社会科学者协作开展科学研究的一次有意义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为配合新疆塔城额敏县城———铁厂沟公路改建项目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2 0 0 2年 6月在新建公路的施工范围内抢救发掘了 7座古代墓葬 ,出土随葬品有铜器、骨器、石器和玻璃器等。从出土文物看 ,墓葬的年代在公元前 70 0年到公元前 50 0年间 ,是早期游牧民族的墓葬。由额敏县城到铁厂沟之间长一百多公里的区间 ,是被两山夹着的山谷草场 ,水丰草茂 ,是古代游牧民族理想的生存场所。据考古调查 ,这一地区至少分布有一百多座古代墓葬。墓葬的地表均有石、土的封堆 ,有的封堆上立有长条状的立石。这次发掘的 7座墓葬位于一碗泉和库拉苏两个地方…  相似文献   

20.
皇泽寺位于广元市西郊嘉陵江畔,背依乌龙山,旧称乌奴寺,又名川主庙,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而兴建的。后因武则天生于广元,又当了皇帝,把川主庙改名为皇泽寺。皇泽寺是清代修复的一座依山取势,古朴典雅,气势巍然的古建筑寺院。寺内保存着从北魏时期至清代的丰富摩崖石刻造像、这些珍贵文物现仅存6个窟群,50个龛窟,大小佛像1203躯,大部分为盛唐时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