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期以来,文章与文学交叉杂糅,各不独立,影响了文章学、文学学两个学科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人们的文章、文学的创作实践。两者杂糅的原因是由来已久的概念模糊。近现代以来,学者们开始注意到这种杂糅现象,致力于两者的分野。文章、文学的分野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独立性原则,二是相对性原则,三是兼融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文学,同整个中国文化一样,其精美的程度,可谓世界之冠;历史之悠久,发育之完美,内容与形式之精妙,无与伦比。中国文化与文学独特的情感方式与表达方式取决于中国民族的生存方式与思维方式,而又反作用于后者,进一步固化和强化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文学审美心理。在这一往复交互的漫长过程中,中国文学自身不断趋于精审完善而达于极致。  相似文献   

3.
这个题目已经酝酿很久了,尽管至今仍感力不胜任,但客观形势的需要,迫使我们起来——要为文章学的独立发展而斗争。  相似文献   

4.
5.
论清代满族文人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乎每个民族的民间文学都构成其文人文学发生、发展、变迁的一个重要资源或推动力量,而清代满族的文人文学与民间文学之间,却存在着相当明显的分野。清代满族的文人文学是沿着汉文学的发展路径并作为汉文学的一部分兴起并发展起来的,而民间文学则沿着满族文学的历史传统,主要以口传的形式传承,形成了二者的分立状态。其原因首先在于满洲民族入关的历史性迁移使满族在地域上分割为原驻地与迁徙地两大不同的区域,也使原本统一的民族文化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中成长变迁,其次也是在汉文化的涵化作用下,满族民族文化包括其传统文学被边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鉴于现代文章写作和文学创作的实际、作品的实际已早分道扬镳,泾渭分明,而理论的界划、学术的争论却仍在难解难分、莫衷一是的境况,对古代文章文学分野理论作一历史的纵观,对于文章学理论的建树和文学学的发展也许不无好处。但因论者纷纭,且多重复,只能择其要者而述之,故曰述略。 笔者认为,古代文章文学分野的理论是与古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与古代哲学、美学思想的演进,特别是与古代文化学、语文学和古代文章、文学发展的实际密切相关的,倘要作一些粗线条的界划,大致可分萌芽时期,始分时期和大别时期。试分述如后。  相似文献   

7.
就经典意义上的明清文学类型而言 ,始终贯穿着古典主义精神。明代文学流派众多 ,无论是前后七子、唐宋派 ,还是明末诸派 ,基本上都笼罩在从秦汉到唐宋的影响之中 ,构成整个明代文学思潮发展的背景。清代文学的古典主义建筑在对前代思想总结的基础之上 ,将前代那种古典的精神境界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学问 ,使之客观化、学术化。正是这种古典精神客观化的发展 ,使得中国文学史上的优秀遗产得以保存并被现代人所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8.
我国文章一向以精约见称,无论古今,行文简练都是衡量文章优劣的一条重要标准。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什么样的文章能称为简练,怎样才能使文章简练。  相似文献   

9.
文章写作具体包括前文章修改、文章修改和后文章修改,文章强调了前文章修改(即修改提纲)的方法,突出了后文章修改(论文发表以后的再修改)的意义和作用。这三重修改都是针对本科生汉语研习与写作的实际来谈论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界普遍认为,《新青年》群体的现实主义文学倾向与创造社的浪漫文学倾向,来自于俄国人道主义文学和西方个性主义文学的不同影响。本文认为,这种分野,主要受到了这两大群体留学日本时期所接受的日本"代际"文化的不同影响。具有"明治青年"色彩的《新青年》一代的个性观,理性色彩较为浓厚,因而其创作偏于国民性批判和客观化描写;而具有"大正青年"色彩的创造社一代的个性观,感性被提到了重要位置,主观性、情感性格外突出,因而其创作偏向了浪漫文学一路。  相似文献   

11.
善与恶是评判人品行的对立概念,它的标准和尺度并非是纯客观的,而是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认识。当人们用权利的角度来考量善恶时,善恶分野的界限便模糊了,恶甚至也是人们的权利,由此形成善——恶冲突、善——善冲突、恶——恶冲突三种模式。对此,人们应以广阔的胸襟容之,才能谋得最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从西周《诗经》文化以来就是一个文学中国的国度,而非理学道学的国度。重回文学中国不仅仅是华夏民族所急需,对人类未来走向也应该具有指引作用。苏东坡以诗词文赋阐述其审美人生的哲学思想,并从道学研究本身完成了与北宋五子的分野,从而成为文学中国的伟大里程碑。作为伟大文学家,苏东坡的审美人生方式,才是华夏民族品格真正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考古学研究的时间范畴主要包括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其中石器时代又可细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三个小的发展阶段。新石器时代的开始,应该以磨制石器和农业经济两项内容的同时出现为标志。作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中间环节,中石器时代的存在可能具有普遍意义,但是在具体演化模式和转变速率上各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文化内涵至少可区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铜石并用时代"一词没有实际意义,概念本身存在较大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4.
王启凡 《理论界》2010,(12):149-150
新市民文学是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产生的一种文学现象,它是因中国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由以政治意识形态为中心转向以商业意识形态为中心"而产生的。商品化经济的建立使中国市民阶层发生了一种新的变化———新兴市民的兴起,表现他们在经济转轨、市场竞争的文化转型期的遭际、个人感性化的生存状态和文化价值,传达作家对于生存的个人化的独特感悟和理解的新市民文学也就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新时期十年文学的评价,似乎暂告了一个段落。未来的中国文学将怎样发展,又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关注这一问题,理所应当。因为文学创作者可以以此为参照,寻求、选择、确定自己的位置,认定前进的方向;而读者、鉴赏者可以以此为参照,调整、摆正自己衡量、评价作品的标准、尺度。谈未来,不能不谈现在,因为现在是走向未来的基础;而谈现在和未来,又很难避免要涉及历史,因为现在,或说现在的某些方面、某些部分又是历史的积淀,即是未来也无法一下子摆脱掉历史积淀的某些影响和制约。当然,这些影响和制约,或者是有形的,或者是无形的;或者是人们自觉的,或者是并不自觉的。  相似文献   

16.
受现代新儒家重要代表牟宗三的影响,台港学人往往以康德的思路研究孟子,认为康德和孟子异代同心,其伦理思想相差无几,甚至孟子在许多地方还超过了康德。这种学风近年来在大陆学者中间也日渐盛行。我们认为,孟子与康德之间虽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也存有相当大的差距,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伦理思想。康德代表的是西方传统的理性伦理,孟子代表的则是儒家的心学伦理,根据孔孟思想的内在联系,我们称之为仁性伦理,这二者决非同类。本文仅对孟子仁性伦理与康德理性伦理的不同特点,作一个初步的分疏。  相似文献   

17.
以古希腊理性主义和希伯来精神为深层意蕴的西方文化和以中国哲学天人合一观念为核心的东方文化是人类历史地形成的两大异域文化体系。两种异质的文化传统缔造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同时也衍生了两种侧度不同的价值观念系统。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在两种文化的比较研究当中,能够对其价值观做出系统的观照,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两种文化的质别所在。  相似文献   

18.
先锋文学的出现,不仅从整体上提升了中国文学之艺术形式与技巧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充当了颠覆时代共名之急先锋,使文学进入了崭新的无名时代,从而也掀起了新时期个性化写作的高潮。同时,过分形式化追求也导致了整个文本之文义脱节、晦涩难懂,令读者遭遇完全"期待遇挫",从而有丧失文学活动四要素中读者这一重要环节之倾向。而这也正是"先锋文学"昙花一现之根由所在。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教育和文化研究中 ,我们始终没有澄清意识上的混同 ,这种混同在文化定位上主要表现为三个问题 :把中国传统的士视同今天的知识分子 ;将文化定义为有价值的人工创造 ;视西方文化为人类文化的最高形式甚至唯一形式。只有澄清这三个问题 ,我们才能发掘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成分 ,进而高举中国文化中人文主义的旗帜 ,为人类摆脱现代科技理性精神危机 ,做出我们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产生于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蕴含着不同的特质.认真探讨中西哲学的差异,对于把握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进而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试图用春秋战国时期哲学家的思想,与大致相当于这一时期的古希腊罗马哲学作一比较,以明辨中西哲学之差异和特质. 1 就产生原因而言,中国哲学受制于政治需要和伦理修养,西方哲学则根源于对自然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