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第俄提玛在《会饮篇》中以缺席的方式表达了女性经验视角下关于爱若斯的独立观点。她通过描述爱若斯的居间性与唯一性,揭示了女性视角下爱欲的中介、自然与超越功能,并展示了人们在追求美时无关乎性别的理念。虽然第俄提玛描述下无性别、抽象且无身体差异的主体更有利于男性,但她关于爱欲的观念,因为注入了女性经验,使得柏拉图勾画的哲学真理之路更具有完整性、持续性和永恒性。  相似文献   

2.
重点读解柏拉图《会饮》中第俄提玛的最高爱欲秘传,试图追索施特劳斯反省西方现代性危机的思想历程。近代政治哲人马基雅维利抛弃了哲人的最高的爱欲教诲,认为人之中的最高乃是现世功业,是对不朽荣耀的爱。这在一定程度上标示着古今断裂,呈现了事关哲人品质的古今之争。  相似文献   

3.
德勒兹的形而上学是一种颠倒的柏拉图主义,它颠转了柏拉图哲学中作为绝对同一的理念和作为绝对差异的假象的位置,从而将绝对差异确定为哲学的至上原理。如果说作为"颠倒了的理念"的绝对差异就是摆脱了同一性支配的存在,那么与这种存在对应的存在方式就是作为"颠倒了的永恒"的未来,而后者正是时间的第三综合这个德勒兹哲学中的疑难理论试图向人们传达的内容。只有从这种颠倒的柏拉图主义出发,时间的第三综合在德勒兹形而上学中发挥的作用才能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的辩证法在其认识论与形而上学体系中,甚至在整个西方哲学传统中,无疑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柏拉图而言,辩证法本质上是通向事物之定义的方法,是哲学家可获得的到达真理的最佳手段。辩证法作为一种发现"实在"的哲学工具,由于受其词源意义的影响,与问答对话的形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作为对定义的探索方式,它在柏拉图思想的不同阶段则又有不同的呈现和发展变化。总体而言,柏拉图的辩证法沿袭其思想发展历程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了技巧、学科和最高科学三个发展阶段。这种发展一方面体现在其内涵从"言辩"向"思辨"的转向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其基本定位从对言语逻辑矛盾的揭示到基于数学分析的辩证综合,再到科学整体论的构想这一转变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试析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理论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是理念论唯心主义著名的代表。他第一个自觉地从哲学高度提出和思考美学问题,并较完整地创立了美学思想,是西方美学的开山祖。柏拉图美学思想根植于“理念论”和“灵感说”。对柏拉图美学思想理论根源的探析,有利于我们批判吸收西方优秀文化遗产和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真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行的哲学教科书把真理的本质规定为:真理就是人们的认识、意识中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的内容,或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笔者认为,真理只是客观的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 (一) 哲学发展史表明,人们对真理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认为真理是感觉和事物及现象的符合到认为真理是理性与规律的统一的过程。哲学一词按词义来说,就是“爱智”,也就是探求真理的意思,因此古往今来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7.
列奥·施特劳斯将古希腊的诗与哲学之争描述为阿里斯托芬与柏拉图针对苏格拉底的身份与品性问题的争论。《云》中的苏格拉底是一个缺乏政治智慧或审慎德性的自然哲人,其无爱欲性和非诗艺性对城邦造成了伤害。柏拉图对这些指控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辩驳。《会饮》贬低和否定了诗人的爱欲,肯定了哲人爱欲的至上性。《王制》不仅证实了哲人的政治智慧或审慎,而且建构了哲人独特的诗艺性。柏拉图从城邦伦理和哲学真理的双重角度对诗的批判彻底颠覆了阿里斯托芬所宣示的胜利,要求诗从属于哲学。施特劳斯对诗与哲学之争的阐释回应了尼采的苏格拉底批判,并从中孕育了古典政治哲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玛迪>,<自鲸>、<皮埃尔>构成了麦尔维尔精神探索的三部曲,它们分别从人类思维形式、精神存在方面对人类精神活动的表现形式真理、命运、善作出了形而上学的哲学思考.正如西方文明的探索一开始就蒙上了悲剧的影子,麦尔维尔的探索注定是要失败的.即便这样,在追求精神自由、探索真理的道路上,麦尔维尔决不向既定的权威,信仰、观念以及同时代固有的哲学思想屈服,成了一个敢于说"不"的精神朝圣者.  相似文献   

9.
审美化的神秘主义——柏拉图论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是柏拉图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他认为,真、善、美都是爱的追求对象,爱同时又可以划分为世俗之爱和神圣之爱.要想达到真正的神圣之爱必须要经过一条神秘的上升之路.柏拉图关于爱的理论突破了情感范围,进入了更加深广的认识论和本体论层面,最终将审美主义和神秘主义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对后世哲学和宗教的发展留下了无限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在其对话中,并未把修辞学看成是哲学的对立面。对转义的重视促使柏拉图重新规划了一种"哲学修辞",其目的在于打开一条灵魂提升之路。转义在话语活动中的意义在于以美的言辞制造话语形象。修辞学因此有着强大的力量,对话中的苏格拉底意识到无论这力量是来自于缪斯女神,还是来自于诗人自己,如果能将其应用到人类事务中有价值的地方,都将是城邦之福,这是"哲学修辞"的基本指向。  相似文献   

11.
《社戏》具有真善美的艺术品格,不仅因为有故乡的烟波画船、朝云暮卷、云霞绚烂、岁暮天寒,更因为有善良的滋润,真爱的呵护,理解的支撑,感动的陪伴。《社戏》的写景使我们嗅到了一股美丽清新的气息,《社戏》的写情则在我们的心中播下了纯真与善良的种子。无论是艺术还是叙事,《社戏》均使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浓郁的真善关品格。《社戏》中的真善美,是以求真为基础向善的行进;而美则是它达到善的路径。《社戏》的叙述之真、风景之美、人物之善,使作品达到了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在这种真善关的和谐统一中,《社戏》中的故乡也成了鲁迅心中永恒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发展哲学思想以求真为基本特征,以致善为核心特征,以臻美为显著特征,以创新为重要特征。他既尊重客观规律,体现人民利益,又坚持发展创新,具有高超的艺术性,是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合感受性和发展创新的和谐统一。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发展哲学思想的特征对于我们深刻理解、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度和提高党的决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阿伦特认为,西方政治思想传统肇始于柏拉图对苏格拉底之死的分析,表现为哲学和政治、真理与意见、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和对立;马克思哲学则通过三个主要命题终结了这一传统,却又显示了与传统的复杂的相互关联,从而使马克思学说陷入了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阿伦特对此的分析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却又不免牵强,需要细致地加以辩明。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冯契对中华文化心灵中真善美的探讨,从其哲学核心问题及其哲学心态、中国哲学史中的真与人生理想的认识、善与道德理想、美与审美理想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认为,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及中国哲学史有长期的研究和可观的成果,但是儒家哲学的源流发展史似乎缺乏哲学专家与专题的专业性探索。冯契认为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可理解成中国人民的革命世界观由自然到自觉,由自在到主观能动的自为进程,突出地表征在所提的社会理想这一构思上。人生理想,不论是个人理想或社会理想,都要通过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行为来实践。若要研究行为主体在群己关系中的自由,必得处理善与道德的问题。道德理想之实践应透过个人道德质量的培养和建构合理之社会伦理关系的规范。社会伦理规范与个人品德虽有可整合性,也有其区别性。他对美感的理解兼摄德哲康德与俄国学者普列汉诺夫。康德强调美感是自由的快感,意旨审美经验超越利害关系的算计,是无所为而为的纯粹之鉴赏判断。  相似文献   

15.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是围绕“美是上帝的名字”展开的。其中通过三位一体、创世、道成肉身、救赎和永生等基本教义的讨论,深刻揭示了美与真、善的关系,爱、与信、望的关系,认识、意志、情感的关系,以及从对事物的美的欣赏到静观上帝--美本身的心路历程,不仅充分反映了中世纪人们的审美理想,也概括了人类某些共同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的治国思想前后有很大的变化。前期他主张贤人治国,后期则主张依靠法律治理国家。柏拉图的治国思想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体现了一位哲学家对真理的热爱与执著。重新考察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对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与其他希腊哲学家一样延续了神话的主题,不同的是将神话拆解成了一个个元素,建构了理式论,有关爱神和美的讨论是它的组成部分。《会饮》篇描述了在爱神引领下,通过"学习"和"了解"逐步达到"以美为对象的学问"的自我救赎之路;《斐德诺》篇描述了在爱神"凭附"下,通过"迷狂"和"回忆"逐步升抵"美本体"的被拯救之路。对于柏拉图来说,本真的知识是美的知识,高尚的爱是对美的爱,美学就是哲学。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的相论是由本体论与认识论两部分组成的,作为认识论的相论实质上是一种对本质直观的认识论方法,而辩证法则是认识的途径。作为认识论的相论是人类知识可能性与确定性的重要保证,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亚里士多德、近代大陆理性主义及康德、黑格尔的认识论都受到相论的影响,而排斥相论的彻底的经验主义必将导致不可知论。在现代哲学中,现象学本质直观的理论实际是对相论的继承,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人的认识论都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魏晋玄学与魏晋山水审美的联姻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完成的,具体到谢灵运来讲,他的山水审美则主要是从把山水之爱当作人的本能需求的角度切入的.由于把人的山水之爱归结为人的生命本性对自然美本身的本能追寻,而并不像有的士人那样,只将山水视为某种哲理或某种生命境界的展现,如此就使谢灵运的山水审美在形式上发生了重大改变:一是一改对景物静观默照式的悟赏,而为兴味盎然,近似疯狂的邀游;二是在山水诗创作鼢中对山水美本身有了更多的关注.谢灵运山水审美机制的改变与魏晋玄学对人性至善的积极肯定密切相联系,所以,我们认为他的诗歌总有一个玄言尾巴,主要是由于对于他的山水审美切入方式发生误读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海岩小说是以写实手法表现浪漫的爱情,从而体现了对真善美的推崇和追求,善于在人生的苦难、困惑、痛苦和毁灭中寻求荚和发现崇高。通过描写爱的背叛与救赎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后现代爱情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