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6 毫秒
1.
辛弃疾以爱国词而畅响南宋文坛.英雄身处亡国之乱世,目睹故土沦陷之悲凉,他日夜忧患苍生、痛惜斯民,虽胸怀爱国之心和匡复之志、身兼沙场之略和经纶之才,却因当权者的昏庸而得不到重用,故时常悲愤交加、饮恨报国无门,英雄只能放歌词坛,唱出自己的悲壮之声和爱国情怀,于是在他的词中处处洋溢着慷慨激昂、悲痛沉郁的英雄气概,这与他早年执戈横槊的戎马生涯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江郎山游记     
斯菊林 《中华魂》2013,(24):52-53
记得1963年阅读杭州大学夏承焘教授的专著《辛弃疾》,书中说到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受朝廷投降派打击后,晚年定居江西上饶,与浙江永康爱国诗人陈亮互有走访谈心,途中顺便登江郎山观赏奇景.  相似文献   

3.
南宋理学家对 王安石新学的批判,主要表现在二方面:一是斥新学为异端邪说,藉以标榜理学为继孔孟绝 学的正统,二是把新学作为变乱祖宗法度而致北宋亡国的理论根源,予以无情打击。陆九渊 对王安石个人的政治操守和治国理想给以赞誉,但对王安石新学亦持批评态度。理学家批 判新学对南宋社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这就是在“法祖”的旗帜下,使南宋社会上上下下 因循守旧、政治上保守主义日益弥漫,并且直接影响了元明清对王安石新学及新法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文章就多数评论只注重蒋竹山的艺术特色而忽略他词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入手,重点从竹山词所包含的亡国悲慨和自身的贞士报节出发,分析和探讨了竹山词的爱国主义本质内涵;并通过比较,论述了在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下,竹山词的难忘故国且慨思报国的难能可贵,从而确立了竹山词在南宋词坛尤其是爱国词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论宋词的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词之分期,既不同于政治史之分期,也不同于宋诗之分期。整个宋词的发展分两大阶段,即北宋词与南宋词:一、从与音乐的关系看,北宋词绝大多数是用于演唱的,南宋词的主要功用已由应歌而转变为新体抒情诗;二、从题材与内容看,北宋词基本上未脱离“词为艳科”的传统,南宋词则彻底摆脱了这种束缚;三、从表现形式看,北宋词尚未完全脱离俗调,南宋词则以骚雅为归宿。而北宋词又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自宋太祖开国至仁宗朝,为沿袭期,但沿袭中有变化;后期自英宗至北宋灭亡,为变革期。南宋词也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起自高宗建炎,止于宁宗嘉定元年,为以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词大放光芒的时期,但也有姜夔起而与之抗衡;后期自嘉定止于宋亡,为学辛与宗姜两大派并立的时期,但后者已转居上风  相似文献   

6.
南宋遗民词人在亡国入元后的生活里,经常性地怀念在故国时的生活,在痛苦的现实生活里回忆往日的欢乐旧事,更增添了他们的感伤惆怅。这种由今昔对比产生的怀想之悲,是南宋遗民词人群体悲剧性心灵体验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南宋灭亡后,沦为遗民的一批文人画家眷恋故国,不仕新元,借其水墨画作隐约委婉地表达亡国的哀痛、故国的缅怀、遗民的悲哀。文章结合宋元之交的时代背景,将南宋遗民的水墨画置于文人写意水墨画的发展流变历程中,对其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之定位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经历了亡国之痛的南宋遗民仇远,在其词集《无弦琴谱》中所使用的城市乡村、节序、历史人物等意象,无不和一个故宋遗民掩抑低徊的亡国之恨、桑梓之痛、隐逸之思密切相关,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一个遗民对故国故家的沉挚心曲。  相似文献   

9.
南宋恭帝德祜二年(1276,即是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春正月,元兵前锋至临安,宋帝奉表请降。三月,恭帝、太皇太后谢氏、皇太后全氏以及诸宫妃等,都被俘北去,王昭仪清惠亦在其中。当她路过汴京夷山驿时,赋《满江红》词,寄托其亡国之痛与身世之悲,哀怨凄凉,一时传诵。当时有高度民族气节之士人,如文天祥、邓光荐、汪元量等,均有和作。从这几首唱和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南宋初亡之时,不同身份的人感叹亡国的悲痛心情,值得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10.
<正> 一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观认为,一定时代的文学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绝不例外,封建社会中的爱国文学,自然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的产物。但文学作为精神的产物,爱国的思想传统更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对南宋爱国文学的发达,论者多着眼于文学内部的爱国思想传统而强调屈原、杜甫等伟大诗人的影响。诚然,南宋士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围棋生涯——陆游的棋诗、棋龄、棋瘾、棋友与棋艺水平,文章结合时代背景探讨了诗人热爱围棋的原因,认为他既是一位长寿诗翁,也是一位长寿棋翁。  相似文献   

12.
对于北宋何以亡国,人们素来议论颇多。其中,以当时人杨时的亡于王安石变法论,李邺的金强宋弱、北宋必亡论以及鲁迅的唱着老调子亡国论最具代表性。前两种说法固然荒谬,鲁迅的议论也未必确当。本文认为:北宋不是唱着老调子,而是唱着“新”调子亡国;不是亡于变法,而是亡于胡改乱革;绝非落后挨打,实因腐败亡国。  相似文献   

13.
《全宋词》、《全金元词》从《名儒草堂诗馀》采入大量的词,但未择善本,校勘也有欠缺。该书是一部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词选,它是在《草堂诗馀》不断翻刻的风气下成书的,它的编选意图是反映江西词人的爱国情感、亡国哀思,但也有适度冲淡编选意图之意。后人据该书提出江西词派的说法不能成立,而仅据该书去研究江西遗民词人群,也是偏颇的。  相似文献   

14.
诗歌的继承关系不仅是艺术形式和创作方法的继承,同时也包括内容的继承。安史之乱后,唐朝失去了陇右、河西和湟水流域,收复河湟是中唐爱国诗人的重要题材。靖康之变,南宋失去淮河以北广大领土,收复中原是南宋爱国诗的重要内容之一,南宋诗人借鉴唐人,继承和发展了爱国诗词。  相似文献   

15.
西安事变中的南京国民政府宋波西安事变,是中日民族矛盾空前尖锐,中国面临亡国危机的情况下,由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一次重大行动,其目的在于逼迫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政策,领导全国力量抗日,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以不计前嫌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眼...  相似文献   

16.
诗歌的继承关系不仅是艺术形式和创作方法的继承,同时也包括内容的继承.安史之乱后,唐朝失去了陇右、河西和湟水流域,收复河湟是中唐爱国诗人的重要题材.靖康之变,南宋失去淮河以北广大领土,收复中原是南宋爱国诗的重要内容之一,南宋诗人借鉴唐人,继承和发展了爱国诗词。  相似文献   

17.
北宋四川籍的文豪苏辙有诗说:“蜀吴共此一江水”;南宋江苏籍的诗人范成大有诗道:“蜀江流水贯吴城”。这些都是前人在诗歌领域里反映了蜀吴两地的文化交流历史。这里我想谈一谈范成大是怎样在他的诗篇中描绘巴蜀风物的。范成大(1126—1193),字致仁,号石湖居上,南宋平江府(今苏州市)人,与同时期的陆游、杨万里、尤表并称南宋四大家。进土出身,历任朝官及地方官职,曾出使金国,执行过艰虞的外交使命,以爱国爱民著称。孝宗淳熙元年(1174)为四)11制置使、知成都府,在任Th年,以疾告归。他在接奉赴)11任命后呈奏皇帝的谢表…  相似文献   

18.
刘过是南宋爱国诗人、辛派词人。他胸怀大志,力主抗金收复中原失地。但他四次考试落第,生活贫困,终至落魄江湖,穷死昆山。然而,他那充满爱国激情和具有艺术特色的诗词,却长留人间,成了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南宋前期词学界提出了“以情性为本”的词学思想。“以情性为本”是说“情性”是词的本体,它主张词应表现人的“情性”,具体地说,是指词应表现家国之感、亡国之恨。“以情性为本”的词学思想产生的背景是时代的巨变和词乐的流失。这种思想的出现,为宋词未来的发展指出了向上一路。  相似文献   

20.
刘克庄用词来反映现实,议论国事,抒写抱负,一改当时颓靡的词风,发出了振聋发聩的爱国之音,在南宋词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文章结合他的家世、交游和仕宦经历,对其词作内容中的忧国情怀和爱民热肠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