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平凹散文的意义应该放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进行观照。贾平凹对中国当代散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些影响既在于其独具特色的散文创作,同时也在于其散文理论和散文编辑理念。贾平凹的“大散文”主张是中国当代散文美学的重要收获,这一主张改变了几十年的散文传统和流行风格,丰富了对散文审美内涵的理解,不仅具有汉语散文的文学史价值与理论价值,而且在散文创作上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贾平凹对散文创作有着自觉的探索精神,其风格的变化脉络清晰,有迹可循。贾平凹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其散文创作在对小说与散文两种文体关系的理解上也极具启发性。  相似文献   

2.
地域文化散文是作者从地域文化视角进行的散文创作。其地域文化特色一是来自描写对象 ,二是来自作家自身。描写对象是外部因素 ,而作者自身的地域文化心理素质、知识积累及审美观照 ,则是最关键的内部因素。贾平凹的地域文化散文 ,诸如《黄土高原》《秦腔》《走三边》《商州初录》《商州又录》《老西安———历史的记忆》等 ,体现了一种“虽秦而近楚”的地域文化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3.
王恒升 《齐鲁学刊》2006,(1):152-154
贾平凹的散文创作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用“模仿秀”、“生活秀”和“做秀”三个词概括贾平凹的散文创作道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不同阶段的行文特征,对于全面了解和把握贾平凹的创作也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审美契合点在神秘与现实之间。纵览贾平凹的小说作品,虽呈驳杂斑斓之状,但只要认真梳理、辨析就不难发现,贾平凹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自己美的归宿;另一方面在“神秘生活”中去营造自己的小说世界;并且在神秘与现实的流注贯通中,去构筑自己小说艺术的殿堂。贾平凹在谈自己的创作体会时曾说:“我放弃了玩什么新花样,只是真实地去写,尽力使故事弄得简单,不求圆滑。”①我们认为,这是贾平凹于忡国作家》1腑7年第4期发表的《瘪家沟》以前的创作写照。此前他的小说创作,无论是以《贾平凹小说新作集》为代表的1…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是新时期散文创作的重要作家,他较早地冲破了20世纪60年代杨朔、刘白羽程式化散文的禁锢.和巴金、孙犁等老一代散文大家一起,以自己的创作重新激活了当代散文应有的活力.他在散文创作理论上主张中西融合,但散文创作的实绩却主要表现出对中国古典文化传统自觉的继承.从思想内容看,其散文创作具有鲜明的平民意识,同时又对当代散文的文体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作为当代散文的重镇,贾平凹对一批散文作家特别是陕西的散文作家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我意在表现自己。”──朱自清:《(背影)序》来自清是在五四风雨冲激下走上创作道路的,先写诗,后写散文,晚年则主要是杂文,可以说,他的创作生涯历经了诗歌时代、散文时代和杂文时代。在朱自清创作总体中,散文是主要的,成就也最大。不论在当时还是对后来,都有较为深远的影响。他的散文创作始于1923年,但大多数写于1925年之后,先后结集的主要有:《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朱自情散文世界是丰富的,有抒情、叙事、游记、特写和随笔。其间有对现社会断片的描写,有对人生相…  相似文献   

7.
以小说创作成名的青年作家贾平凹,从事散文创作的时间并不算长,却为葱龙(?)郁的散文园地吹进了一股清新的气息。他的作品,以其特异的风姿,引起了文坛和读者的注目。人们不禁要问:贾平凹散文的魅力何在?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7,(2):100-106
"自由抒写真情"是贾平凹的散文创作观。其提出基于"正名习焉不察"的散文概念,继而从"写什么"、"怎么写"和"写作态度"三方面进行深化和丰富。总体上,贾平凹的散文创作观承袭传统文论的感悟色彩,同时也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创作实践的真实性品格。他的散文创作观虽不宏富、深奥,却有革弊之意义,理应重视。  相似文献   

9.
70年代末开始,林非陆续发表和出版了《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国现代散文史稿》《我怎样写〈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散文研究的特点》《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我和散文》《我爱读散文》《对当前散文创作趋势的思考》《散文的使命》《关于当前散文研究的理论建设问题》《散文论》《访美归来》《西游记和东游记》《读书心态录》《绝对不是描写爱情的随笔及其它》《林非散文选》等。此外,他还为不少研究者的散文理论专著和散文选集写了序言,这些序言都程度不同地阐发或论述了他的散文新观念。新时期文学中,在散文界,林非是位成绩斐然的散文史家、散文理论家和散文作家。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期散文创作领域,汪曾祺和贾平凹的散文呈现出相近的皈依传统的古典倾向,恢复了散文表现个人趣味的美学品格."雅趣"是他们个人趣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二人散文皆有尚雅的倾向.对汪曾祺而言,"雅趣"是先天的文化资源,而就贾平凹来说,"雅趣"则是其向文人共通情怀自觉靠拢的努力.因此,贾平凹的尚雅倾向更为直接与显明.而由于几十年来,雅化的社会生活和文学传统的"断裂",汪曾祺与贾平凹散文的"雅趣"更多体现为对古典文人精神的接续,而非生活实践上的承继.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位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孙绍振无疑在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实绩;而作为一位诗人和作家,孙绍振出过诗集,写过小说,现今又跃马闯入散文领域频试身手。《面对陌生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11月版)一书收辑了他这几年散文创作的主要作品。在孙绍振所构筑的散文世界里,我们可以观瞻到这位理论家写起散文来,都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呢?我觉得,有一点是应该首先加以肯定的。那就是:将自我天性中的幽默因子与理论研究的严谨表达自觉地溶入散文创作的实践中。但细加探究,孙绍振散文创作赖以飞跃的这一双彩翼,在其为主实…  相似文献   

12.
贾平凹与玉石特别是玉石文化有不解之缘,这在20世纪中国现当代作家中是少见的。具体到贾平凹的散文创作,除了随处可见关于玉石的书写,还有对于玉石的专门鉴赏和深入体悟,从中可见作家的思想、智慧、品位、境界。贾平凹的散文赋予玉石以主体性,并确立以石为师与互为对语的叙事基调,对于突破长期以来“人的文学观”的局限具有重要意义。进而言之,通过玉石文化可以理解贾平凹散文的内在秘密与文化精神密码,这是他与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有所不同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贾平凹在给黄宏地《菩提本无树》一书写序时说:“黄宏地的散文,在内地是很少有人这般写的,我或许永远也不会象他这样写文章(我也写不出)我却喜欢他的文章,从他的文  相似文献   

14.
艺术思维:感应自然式读贾平凹的散文,感受最深的是他与自然的亲和,相通、相容,达到一种物我统一的境界。拜读他的散文首先要有一个美好的心态和性情。他的文章是他性情的抒写,心态的外泄,才思的挥洒。他曾在文论集《静虚村散叶·瞎摸字与新局面》中谈到散文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正> 臧克家的全部创作,诗与散文始终是“双管齐下”的。在现代,自是“诗压散文”;在当代,特别是“新时期”后,却是“散文压诗”了。作为“诗人”,他受到的关注、研究较为充分;而作为“散文家”,对他的关注、研究就显得太不够了!话头自然还得从“现代”说起。从1925年到1949年,即从作者20岁到45岁这25年中,臧克家共结集、出版散文著作7部,它们依次为《津浦北线血战记》(通讯集,1938年5月)、《乱莠集》(散文集,1939年5月)、《随枣行》(散文、通讯集,1939年10月)、《我的诗生活》(回忆录,1943年1月)、《挂红》(小说集,1947年6月)、《磨不掉的影像》(散文,1947年10月)、《拥抱》(小说集,1947年12月)。除去两部“小说”集不算,也还有5部之多。臧克家的这些“现代散文”创作,在我看来独创性强,自成一格,丰富和充实了白话散文创作的实绩,具有多方面不容忽视的“文学史”意义:首先,表现在狭义的“抒情散文”自出机杼上。他擅长于“人物散文”的写作,《老哥哥》、《六机匠》、《悼》、《十六岁的游击队员》、《拾花女》、《我的先生闻一多》、《海——回忆一  相似文献   

16.
纵观肖红的散文创作,可以说,1934年底流亡到上海至“七七”抗战这段时间的创作最能代表其散文创作的成就,这阶段作品收在《商市街》、《牛车上》、《桥》等散文集中,这时期肖红散文创作走向成熟,形成了其散文创作的独特个性和风格。 第一、注重细节描写。肖红散文描写以观察——捕捉——描绘三个环节的合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评《中国当代散文英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中国当代散文英华》古耜近几年来,散文创作以其累累硕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和振兴期,但是,理应与创作并驾齐驱、相辅相成的散文研究与评论,却始终显得有几分滞缓与沉寂,真正扎扎实实、富有创见的散文论著尚不多见。正因为如此,当我读罢冒、庄汉新同志合著的《...  相似文献   

18.
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颇具实力的作家,她以写“问题小说”登上文坛,又以开启“小诗”风潮而声威大振。然而她成就最高的还是散文,冰心自己也说“我知道我的笔力,宜散文而不宜诗”。本文试就冰心散文的艺术特色略陈管见。真:注重写实与感情真挚20世纪20年代冰心创作了一大批散文,这些作品主要包括《笑》、《往事(一)》、《往事(二)》和《寄小读者》等,这些散文“意在言外,言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郁达夫语),风格独特,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被人们称为“冰心体”。“冰心体”散文的特色有诸多方面,“求真”则是“冰心体…  相似文献   

19.
胡俊海 《东岳论丛》2000,21(4):128-131
新时期蓬勃发展的文学局势也终于带来了散文创作的日趋繁荣。散文中的个性显现展示出当代散文史上从未有过的个体生命的跃动与文体活力的勃发。放在文学历史发展的同一横断面上考察,贾平凹的风情民俗散文、余秋雨的文化反思散文、史铁生的生命体验散文、梁衡的政治哲理散文成为散文园地中怒放的奇葩,显示出自各独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2017,(12)
贾平凹散文的闲话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很高水平。首先,贾平凹是唯一真正继承现代散文闲话传统的作家,并结合时代语境进行改造,拓展了闲话的新发展。其次,贾平凹散文的闲话使得语言产生弹性,形成铿锵、质朴、干练、超然的风格,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再次,贾平凹散文的闲话本质上为文体革新,体现出积极的文学意义。贾平凹散文的闲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窥见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