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村防灾减灾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都有特殊重要性。社区是开展危机预防和应对的最基层管理组织,农村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具有迫切的必要性和积极的意义。为构建系统的、可持续的防灾减灾体系,北京针对其自身的灾害风险类型及特点,在探析当前农村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不足的同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启示,提出应明确农村社区灾害风险,健全灾害应急预案、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与培训、完善减灾基础设施,并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活动,提高社区综合防御灾害能力。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的灾害特点 ,以及防灾减灾管理的现状 ,除尽快建设完善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外 ,还应 :1)在搞好经济建设工作的同时 ,必须注重减灾 ;2 )重视城市灾害防御 ;3)要提高灾害应急能力 ;4 )加强防灾减灾立法工作 ,提高综合抗灾减灾能力 ;5 )加强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 ,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虽然我国已有针对众多单一灾害的安全法规,但仍难以应对未来灾害的多元化及其开放性.鉴于我国在综合减灾管理和法律建设方面的不足,应及早开展综合减灾立法研究并制定出国家的《综合减灾法》.综合减灾立法具有告示、指引、评价、教育和强制五方面的作用,日本综合减灾立法的经验尤应借鉴.  相似文献   

4.
“政府减灾行政”是在以城市综合减灾管理为研究对象时总括出的新概念,其含义旨在从理论上强调政府在防灾减灾上的特殊作用,同时从观念、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政府减灾行政”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政府减灾行政”是在以城市综合减灾管理为研究对象时总括出的新概念,其含义旨在从理论上强调政府在防灾减灾上的特殊作用。本文从观念、制度等创新上提出了建设“政府减灾行政”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开始了大规模土地利用的发展方式,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大城市周边居住区的开发,海岸线的改造和商业利用,大坝、高速公路、铁路建设等,为多种灾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然而,日本在城市化与防灾减灾融合式发展方面做了长期的探索,有效地规避了各种风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日本在城市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与执行,城镇中的避难点规划和建设,灾害和风险信息的收集和传播,社会性的避灾地图发放,地方经济和法律支撑,学校和居民的防灾减灾教育和演练等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日本防灾减灾中的管理经验、总体规划、政府投入力度、法律支撑等都值得中国城市化的实践者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武陵山区新一轮扶贫开发面临很多掣肘因素,灾害问题是为其一.尤其是作为主要承灾体的广大农村地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更是亟待破解的难题.以湘西7.15暴雨洪灾为个案,对其灾情灾况进行实录,进而考察武陵山区暴雨洪灾的历史变迁,发现这一灾种其实由来已久,并逐步呈现愈演愈烈的发展态势.尽管该地区具有长时段应对灾害的切身经历以及技术、经验的累积,但在防灾意识、减灾运作、灾害救助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基于此,分别从防、减、救三个环节为武陵山区农村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8.
"三社联动"+防灾减灾救灾是把三社联动模式纳入到新时代中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之中,通过政府购买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社会服务项目,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互联互动,解决以往政府单一主导下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模式中出现的重救灾轻减灾、防灾减灾救灾缺乏政策和项目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激发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进而提高全社会抵御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是对新时代下我国综合减灾工作的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在瞬间万变的现今社会,重大自然灾害的频发使世界各国政府开始重新审视传统灾害危机管理模式在现代减灾防灾救灾过程中的有效性,促进了灾害危机管理从被动应对的、缺少社区和民众参与的管理模式转向主动应对的、重视社区民众参与的、以多科学途径为基础的整合的灾害危机管理。笔者试图以日、美等国家为例分析灾害危机管理的转变趋势和特点,并以此为依据,从四个方面试述其对我国灾害心理救助体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安全管理与应急机制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安全管理和应急机制的建设是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发展内容。我国自2003年“非典”引起的公共危机以来,城市安全管理和应急机制建设被提到了重要议程。我国自然社会经济特点决定了社会危机的潜在威胁,城市公共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于城市综合减灾系统和应急联动系统两方面,我国不同城市的应急机制的建设内容和方法各具特点,为提高城市应急机制建设的效率,我国城市公共应急机制的完善要在综合减灾系统和应急联动系统两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后,我国灾害社会工作开始系统化发展,在短时期内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由于发展时间不长等原因,也存在不少问题,影响其效力的发挥。为此要着力进行制度、组织、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建设,打造灾害社会工作发展的平台,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2.
灾害之于贫困的复合嵌入性,是精准扶贫战略推进过程中必须厘清的基本认知。当前防灾减灾与扶贫减贫的疏离和脱节,导致因灾致贫返贫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新形势下,必须要重构减灾与减贫的关系,从碎片化管理走向整体性治理,促进该场域公众主体性地位的回归,形成多维合力,从根本上阻断因灾致贫返贫的生成渠道,实现减灾与减贫的互促共赢。  相似文献   

13.
减灾文化是人类在预防灾害、在对灾害突袭的运筹抗争中认识运用自身的思维智慧和知识能力的一切活动。人在其自身的生活世界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改造着创造着减灾文化。人既是减灾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减灾文化的创造物。减灾文化实质上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两种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的特征显现。人的发展在减灾文化中一般有五方面的作用:人的科学发展是减灾文化的坚实基础;人的生态发展是减灾文化的最高境界;人的能力发展是减灾文化的根本保障;人的道义发展是减灾文化的精神支柱;人的生命发展是减灾文化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日本政府及东京等大城市灾害管理政策、行政体制及实例为对象,分析研究了大城市在自然灾害管理中所应注意的问题和经验教训,为大城市的灾害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全世界正遭受着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传染病疫情的侵害。目前提高城市的适灾韧性是规划者们所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此次疫情就是对我国城市适灾韧性的考验。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的韧性观察,可以为城市未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经验借鉴。适灾韧性理念下城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做到:灾前建立体系,多样防灾;灾中完善方案,快速抗灾;灾后总结经验教训,修复提升。  相似文献   

16.
从经典灾害社会学、社会脆弱性到社会建构主义,这是灾害社会学发展的最新趋势,也是其发展的主要学派和阶段性特点。基于对这三个学派基本内涵梳理和比较研究,文章认为经典灾害社会学学派适合灾害防备与应变研究,社会脆弱性学派适合灾害预测和评估人们如何适应或加强能力面对灾害风险威胁的研究,社会建构主义学派则适合公共风险和灾害形成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研究。这三个学派关注的重点不同,都有自己特定的解释边界和限制条件,一旦越界解释力就会下降。因此,不能简单地判断孰优孰劣。  相似文献   

17.
绿色减贫是贫困治理的重要途径,其减贫的机制在于通过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实现贫困地区脱贫。从产业融合和利益联结机制两个视角去考察了绿色产业的模式。农业产业内部融合的模式有循环农业、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等模式,农业产业链延伸形成的主要是电商扶贫模式,三产融合形成旅游扶贫和观光农业模式,新技术催生了光伏扶贫和大数据产业扶贫。利益联结视角下,绿色减贫模式主要有企业主导、大户主导、集体经济主导、政策主导和资产收益扶贫五种模式。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绿色减贫的经验,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公路交通是现代经济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公路作为一种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给人类带来了文明与进步.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公路交通灾害,它已经威胁社会的持续发展,需要对其进行综合防范与治理.本文分析了陕西公路的基本现状,总结了公路交通灾害的基本概念,研究了基于人、车、环境和管理要素的公路交通灾害的致灾机理,构筑了公路交通灾害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瞄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瞄准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文章根据翔实的实地调研的数据和信息,对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重点县瞄准、贫困村瞄准和贫困群体瞄准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目前我国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流出重点县的比重超过了规定的70%;贫困村识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瞄准精度,但由于指标式的贫困村确定方法从制度上排挤了一些真正的贫困村进入瞄准范围;项目依托式的扶贫资金到达贫困农户手中的比重最低,信贷资金不能瞄准贫困群体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