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商是指20世纪80年代出现到祖国大陆进行投资、经商的台湾企业界人士.关于台商概念、性质、两岸贸易与台商投资的关系、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分期、台商在两岸关系中作用等方面的学术界最新研究状况,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台湾政局演变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初台湾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后,台湾政局演变的因素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日益突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台湾政局之间的互动关系日益明显,要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态势持续下去,台湾岛内政治形势的演变仍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台湾"国际空间"问题向来是一个敏感度很高的政治议题。它既涉及台湾在国际法的地位,涉及中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统一,也涉及两岸关系,涉及台湾在一个中国框架下的政治定位,触及大陆和台湾方面各自的政治底线,在两岸关系中  相似文献   

4.
在解决台湾问题与推进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中共中央逐步提出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思想与一系列政策主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国家整体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与“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建设两岸“共同家园”与“两岸命运共同体”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民为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的核心理念;“共同发展”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目标;建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同时也提出了推进与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原则、路径与手段.  相似文献   

5.
《反分裂国家法》是中国政府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祖国,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所制订的一部法律。它体现了国家意志,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心声,是一部和平统一的法、一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法,也是一部中国自主解决台湾问题的法。它的出台有助于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有助于促进两岸关系稳定发展,有助于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合乎历史,顺乎民心。  相似文献   

6.
随着两岸关系的深入发展,双方所面临的困境不断凸显。如何看待两岸关系发展进程及其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如何解释当前两岸关系中物质性因素和观念性因素相分离的客观事实,都需要一定的分析框架。从文化结构的生成、差异、冲突与弥合入手分析两岸关系,是当前研究两岸关系的一种有效途径。在两岸和平发展进程中,存在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是必然现象,也是两岸关系发展必须要跨越的阵痛期;随着双方互动性实践的深入,两岸会建构更为稳固的共有文化。  相似文献   

7.
海峡两岸直接"三通"的实现,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盛事,是两岸关系在新形势下取得的跨跃式突破,具有划时代的影响和里程碑的意义.是什么推动了这一盛事的实现?最根本的成因就是我们党以"一国两制"为核心的和平处理两岸关系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导.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不断完善,科学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破解了两岸关系长期对立的历史性难题,同时为促进世界和平、解决地区冲突提供了经典范本.这一理论体系通过化对峙为和睦、化对立为统一、化封闭为开放、化单边发展为共赢的作用机制,直接指导和推动了两岸关系正常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综观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以下三个特点: 1、驱动性。海峡两岸经贸关系是两岸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它是两岸关系的启动器,是两岸人民联系的纽带。早在十八世纪初叶两岸已互相输入糖、米以及绸丝、纸张、木材等。日本占领时期,两岸贸易仅次于台日贸易。国民党去台湾的三十年间,由于人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代,我们可以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出发,再次审视与探讨中山思想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作用,即构建"观念—认同—利益—行为"的机制,团结两岸人民,共同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统一。本文从中山思想内的"振兴中华、统一中国"部分入手,挖掘其理论资源,通过共有观念、国家认同、共同利益、共同行为这四个维度来建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理论框架,希望有助于我们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大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两岸关系因"横向交往密度"与"纵向交往深度"发展的非对称性特征,从而呈现出"内卷化"现象。这一现象是"利益"和"情感"双轮驱动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就过程而言,两岸关系将呈现出"情感疏离—情感冲突—情感融合"的倒U型发展特征。要化解两岸关系的"内卷化"现象,需要在正确处理"情感与认知"、"利益与情感"两对关系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两岸民众间的情感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有利于两岸关系良性互动的因素在增长,两岸关系的负面因素受到相当程度的遏制,为两岸关系发展带来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和平发展”成为两岸关系的主题。“台独”的失败与美国支持台海地区和平发展的大形势,促成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有利氛围。目前,两岸关系已取得了好的开端,但是和平发展之路仍然任重道远,还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切实面对。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两岸关系正处于和平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中国大陆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加大,两岸关系基本格局正朝着较好的方向发展。众所周知,实力因素是解决两岸问题的重要因素,但也容易造成实力"困境"。因此,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今天,如何正确使用实力,以发挥其最佳效益,既是一个问题,也是一门艺术。"巧实力"战略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启示颇多。  相似文献   

13.
战后,特别是李登辉和陈水扁执政后,在国际关系、两岸关系和岛内政局发展三方面共同因素的作用下,台湾岛内民众的“认同光谱”形成了“蓝消绿长、统消独涨”的局面.这一局面对两岸关系产生了相当负面的影响,使得岛内政治势力不敢公然向统一的政治光谱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两岸民众、政府通过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相互融合,通过艰难的整合而实现崭新的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岛内“台独”势力恶性发展,“台独”恶行步步升级,“台独”既践踏一个中国原则,又危害中国的核心利益。本文描述了《反分裂国家法》出台的背景,分析了它的合理性,阐述了它的意义和作用。《反分裂国家法》必将对打击“台独”的嚣张气焰,促进两岸关系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对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共同体感"是推动一体化的强大力量,对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台湾当局的"去中国化"政策等原因,台湾民众的两岸共同体感严重流失,两岸共同认同被割裂,对祖国大陆的疏离感在加剧,这种情形严重制约了两岸关系的深入发展。在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背景下,要重视对台湾民众的社会心理建设,尤其不断强化台湾民众"共同体感"的建构,培养其对两岸共同家园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不断强化"两岸一家亲"理念,为两岸和平统一奠定心理基础和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际环境对任何国内战略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在历史与地缘政治因素的作用下,国际环境对台湾问题的影响更是如此.因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战略的实践不应该只局限于国内视野.当前国际环境对中国和平发展在总体有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美国是中国处理两岸关系问题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但因两岸主体性因素、其他国际力量以及国际法律与制度等诸方面的影响,美国因素存在局限性;应该关注美国与西方其他发达国家在深层价值观与国家利益上存在复杂的博弈互动关系,因为这种关系直接形塑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7.
美国重返亚洲是其政策回归的产物,其实质是试图继续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主导权",其重点是从战略上实现对中国的围堵与遏制。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回暖",美国表示"乐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同时,美国又在短短两年内两次对台军售,其险恶用心路人皆知。台湾是美国制衡中国大陆的一颗重要战略"棋子"。在美国重返亚洲背景下,两岸关系可能迎来新的挑战。中国如何实现战略突围,促进两岸关系持续和平发展,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台湾"大选"结束后,岛内政局确如大多数人所料,出现了有利于两岸关系的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终于迎来新的历史机遇,而这一变化同时也为"机遇管理"模式的讨论提供了客观条件。抓住历史机遇是两岸重大共识,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机遇现在已客观地摆在我们面前。要切实把握和用好这一机遇,还应客观地界定机遇期的时间段。机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恰当设定两岸关系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另外,机遇期内仍应注重危机管理。  相似文献   

19.
台湾海峡两岸关系,近几年来继续发展,呈现好势头,表现在:两岸人员来往日益增加;科技、文化、学术、体育等方面的交流不断扩大;通邮、通航、通商既成事实;台湾当局的“三不政策”已有所松动,且成立了“国家统一委员会”等机构,以具体的组织形式来决策大陆工作,又制定“国家统一纲领”、终止“戡乱时期”,从而有利于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在两岸关系发展趋势方面,虽然存在严重困难和障碍,但是,祖国统一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且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因素都在向着有利于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因而,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景无疑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20.
两岸关系要从世界发展的全局来看,两岸关系应是热为好、和为贵、通为先、谈为上、统为终。两岸双方的统一方案相距甚远,而采用“国中之国”的新方案也许是上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