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操、李世民、毛泽东这三位独领风骚的政治家、军事家都曾“东临碣石有遗篇”。“碣石情结”使伟人们在跨越历史时空中发生了共鸣 ,“碣石”也成为一个纵贯历史长河的审美观照。它观照了伟人们深层心理共同潜有的君临天下的快感 ,对有为帝王的崇拜、挑战和超越的企图以及“三不朽”的价值观。“碣石情结” ,成为一种人生的注解和表达 ,其根源既是个性心理的 ,也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相似文献   

2.
碣石新考     
碣石是我国古代的名胜之地,两千多年来史不绝书,各个时期的记载各有特色,所说的位置有很多不同。战国至三国时期,对于碣石的指认是一致的。战国时,“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①说太行山恒山“至于”碣石,就是太行山恒山东北的余脉到碣石为尽头,碣石是太行山恒山东北余脉的端点,大致位置在今渤海北。“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②这里并未明言碣石与黄河入海口的距离,不得拘泥于碣石一定在黄河入海口附近。此碣石实是东北岛夷入贡冀州所经在今渤海北者,与前所言为同一个碣石。秦时,秦始皇三十二年  相似文献   

3.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魚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相似文献   

4.
王罡 《华人时刊》2012,(Z1):94-95
赏析提要:书风古朴典雅,形质苍劲老辣,枯笔一任自然,布白恰到好处。先后4次出版的草书极品《毛泽东词浪淘沙·北戴河》是诗艺和书艺的完美珠联,是名词与名书的巧妙璧合。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相似文献   

5.
评曹操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千余年前,曹操平冀州,征乌丸,驱马扬鞭,统一北部中国的豪迈形象跃然纸上。然而,曹操这位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历来受到尊儒反法派的攻击和诬蔑,并被儒生们丑化成  相似文献   

6.
评曹操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千余年前,曹操平冀州,征乌丸,驱马扬鞭,统一北部中国的豪迈形象跃然纸上。然而,曹操这位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历来受到尊儒反法派的攻击和诬蔑,并被儒生们丑化成所谓“不仁不义”的“奸臣”。当代的大儒家林彪,在咒骂秦始皇的同时,也竭力攻  相似文献   

7.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曹操克冀州,征乌桓,跃马扬鞭,驰骋中原,登山观海,“横槊赋诗”的豪迈形象又跃然纸上。多少年来,我不只一次地阅读曹操诗文,也不只一次地为曹操的思想、业绩而赞叹!他一生积极致力于祖国的统一,对当时社会、历史发展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在我国三国时期的众多杰出人物中,曹操被誉为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是当之无  相似文献   

8.
《碣石调·幽兰第五》的原本问题为笔者同吴文光、戴微争鸣多年而未获结论的难题.最近,笔者运用http//www.emuseum.ip/cqi?SvoID=3&ID=wcq7&subid=s 000网站,发现了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幽兰》卷纸本的原件,是为东京本之二.这次网上考古的发现证实了东京国立博物馆的确有两份《碣石调·幽兰第五》即东京本之一和东京本之二,后者为原本.本文探讨《幽兰》版本列表、对日本方面迟迟不提供原本之讨论.黎氏刊本与原本之比较等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9.
前几日在京西古村落碣石村古槐树大墙上见到,梁振宇先生书写的"碣石八景"是这样的32个字:"观龟取玉、水湖深潭、小船激浪、飞来巨石、窟窿穿山、古槐逢春、观音洞天、古井风韵."这个梁振宇显然名字与我"撞衫"了.  相似文献   

10.
论秦汉碣石宫的兴建及其对巩固帝国统一的历史作用金家广八十年代以来,辽宁、河北两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相距四十公里的辽西绥中县锚湾到河北北戴河金山咀渤海西岸的半岛、岬角上,陆续发现多处秦汉建筑遗迹,①这将为解开历史上的“碣石”之迷提供有力的人文史迹之证,...  相似文献   

11.
《十一家注孙子》汇集了自魏武帝曹操至北宋张预等十一位注家对于《孙子》的注解。关于治国之道 ,孙子与儒家的思想多有相通之处 ,同时又各有侧重、各有特点。这十一位注家在注释《孙子》过程中 ,既阐发了孙子的原意 ,又融合了诸多儒家的思想观念 ,体现出“以儒释兵”、“兵儒整合”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地方理论的不断深化以及对个体福祉的广泛关注,地方与福祉的关系成为值得学界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旅游中如何提升游客福祉水平,构建目的地的地方意义,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昌黎碣石山为例,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地方意义与游客福祉之间的关系,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休闲游憩、情感认同等多个方面的地方意义出发,探究对游客福祉包括游客身心健康、环境与安全、人际关系、知识拓展和基础设施5个维度的影响,并构建了地方意义对游客福祉影响的模型。通过研究旨在为当地旅游管理和发展提出相应建议,创造和挖掘地方意义,提高游客福祉。  相似文献   

13.
张洪文 《社区》2014,(23):31-31
八达岭长城是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是重要的关口,也是居庸关的前哨。长城与关隘相连,墩堡与垛口相望。在历史上,秦始皇东临碣石,都是从八达岭取道回山西大同,再返回都城咸阳的;当初,成吉思汗曾带领着他的蒙古铁骑,攻人金中都;明成祖朱棣也率领着明朝的大军由此七出漠北,扫荡北元的残余势力;满清的皇太极征战噶尔丹,八达岭这段古栈道是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4.
《十一家注孙子》汇集了自魏武帝曹操至北宋张预等十一位注家对《孙子》的注解。从治国战略的角度看,这些注文既阐释了孙子关于民本论、义利论、慎战论和伐交论几方面的思想,同时在注释过程中又融合了儒家的治国战略思想在内,明显体现出“以儒释兵”、“兵儒整合”的思想倾向,是对儒家和兵家治国战略思想的融通。  相似文献   

15.
就我所见的各种高校历史系所用《中国历史文选》和《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诸课本,都选录了《三国志·武帝纪》裴注引《魏武故事》载曹操于建安十五年十二月(211·1)发布的《已亥令》(按:依历表推算,该年的夏历十二月没有“已亥”这一天,疑是令文于夏历十一月廿九日,即“已亥日”拟定,到十二月才发布)各种版本,都依清严可均  相似文献   

16.
《史记·货殖列传》按经济发展态势把统一的西汉王朝分为四大区:山西(关中)、山东(中原)、江南、龙门碣石北。其中龙门碣石北是北部边缘的游牧和半游牧区,经济文化落后,对中国本部影响不大。关中和中原是中国古代开发最早的精耕农业区,自然成为历代王朝统治的重心。但到汉代经历两次经济波动之后,特别是东汉末年,北部中国战火频频,人口减少,田地荒芜,关中和中原遭到严重破坏而日见衰败,致使曹魏不得不把统治重心由黄河流域移到淮河流域。就在曹魏于北方广招流民,屯田两淮,以图医治战争创伤,增强实力统一中国之际,在中国南  相似文献   

17.
一、讲课的文采(一)文采斑斓大业盛世文采斑斓是中国历代学者治史讲学、著书上说的特色,也是无数前贤后哲躬身厉行的大业盛世.就历史教学而言,历史是以情感人、以理喻人、以文陶冶人的三棱镜,正衣冠、论得失、知兴衰、古为今用,是其教育之目的.讲课有文采,就能充分发挥历史“以文陶冶人”的思想教育作用,诚如“东临碉石,以观沧海”,能够引发出曹孟德“老骥伏权,志在千里”;而井底之蛙,坐并观天,所见不大,决不会引发出曹氏那种“振长策而御字内”统一天下的千里志向.可见,“碣石”、“沧海”的自然景观所构筑的文采,对于…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最能表达诗人的心志。在东汉末年的建安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生灵涂炭等社会原因,志士仁人,怀着一腔济世救民的热血去面对血雨腥风的社会现实,他们不平则鸣,于是便产生了“马背上的诗歌”。魏武帝曹操.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他“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三国志·魏书》),又广罗天下文人学士于自己的周围.做诗论文.佳作频出,诗的数量特多.明胡应麟说:“自汉以下,文章之窗.无出魏武者。”(《诗薮·条编》)。可惜至今大部分已散佚,从留存的20多首乐府诗看,他以旧乐府为题,把英雄气概和…  相似文献   

19.
《说林》《储说》是《韩非子》中最具有文学特色的部分,目前对二者的专章研究并不多,且其文体定性存在争议。探究《说林》《储说》中“说”及“说体”源流,辨析“寓言”说、“小说”说、“连珠体”说的得失,认为《说林》《储说》是“说体”文。  相似文献   

20.
《长恨歌》的主题,有讽喻说、婉讽说、爱情说、隐事说、感伤说、多重主题说和无主题说等。白居易在自编诗集中将其归入"感伤"类,这是探讨《长恨歌》主题的本源,研究者在探讨《长恨歌》主题的时候应该充分尊重作者写作《长恨歌》的本意。本文在《长恨歌》主题研究回顾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唐杨妃故事的传播与接受状况,从《长恨歌》和《李夫人》之对读中去理解"恨"之释义,以及从白居易的人生经历等方面去解读《长恨歌》的感伤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