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流对城市空间结构衍化的作用及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结构衍化的本质是经济社会要素在地域空间上聚集与扩散的运动过程,其主要动力在于分工、专业化与集聚效应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衍化过程和物流对分工与集聚影响的探讨,剖析了物流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作用机制,并阐述了现代城市物流的布局规划.  相似文献   

2.
曹鸿雁 《东岳论丛》2012,33(6):155-158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城市交通亟待进行低碳模式的转型,城市交通规划作为城市变通发展的纲领文件,在规划实践中应针对低碳城市的特征变化采取积极应对策略,使城市交通的发展既满足居民的交通需求,又能有效的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提出建立“公共交通+慢行交通”为主体的变通方式结构体系、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交通协调发展的低碳型城市变通规划理念,进而从城市交通方式结构的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保障政策的制定等方面,详细探讨了实现城市交通低碳转型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试论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瑛 《天府新论》2001,(3):78-82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是城市科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以经济为主的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其发展和演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本文从历史学的角度,总结了前工业化时代、工业化时代和后工业化时代三个不同的人类历史阶段,城市在空间结构方面的不同特征,探寻了其演变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4.
美国纽约都市圈作为世界五大城市群之首,其演变历史和发展模式一直是城市发展研究者关注和深入探讨的对象,其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完善的结构功能,有其内在发展和演变的推动力。文章据此对纽约都市圈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空间结构功能、空间功能演化的动力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化是都市圈形成的源动力,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是都市圈发展的基础,产业集聚和扩散是都市圈演变的内在动力,政府决策是都市圈经济得以持续的外在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上广 《社会科学》2005,(10):65-7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正发生着重构与分异的演变趋势。这一演变趋势的影响因素包括国家意识形态、个体居住选择和开发商市场行为等,正是这些因素构成了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变迁的综合动力模式。对于城市社会空间动力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城市社会问题,制定城市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规律性出发,论证了新的商业业态与立体的交通体系对城市人消费出行呈现“中心地化”所发挥的功能性作用,并以南京都市圈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现代家庭消费日益“郊区化”与“都市圈化”正是“中心地化”具体表现形式的新命题,强调此举能有效地传播现代消费文化,提升整体区域的生活方式,促进整个区域空间的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绿色交通体系与生态城市建设:逻辑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交通体系与传统交通体系相比具有节能、环保、低碳等优点,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建设绿色交通体系,符合生态城市建设方向,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宜居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在我国的城市建设绿色交通体系,需要把政府政策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采取加强绿色交通规划,分类调控交通运输市场,鼓励发展公共交通,改善生态城市考核指标体系等一系列政策.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与信息革命影响下的城市空间结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聚集经济是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与演变的内在动力。知识经济与信息革命对城市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必将带来城市聚集效应总量、内容和分布的变化 ,使得城市空间结构的用地比例、影响区位选址的要素与要素组合关系上出现新的特征 ,城市空间结构向着大分散、小集中的模式演化。面对知识经济与信息革命的挑战 ,我国应该结合国情 ,控制城市的外向扩展 ,积极引导城市向着优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泛长江三角洲:世界第六大都市圈未来"一体两翼"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颢瀚 《社会科学》2007,(10):34-39
长三角正处于都市群发展的扩张阶段,泛长三角的形成不仅是核心区域生长的必然趋势,而且是带动全国发展的客观需要.城市群的发展实际上是交通格局演变和空间发展相互推进的过程.未来泛长三角将形成以上海为核心,沿黄金海岸和沿江黄金水道呈T字型展开的综合交通体系.上海的辐射功能将沿交通主轴以梯度推移的方式不断向外扩散,并且通过次级中心城市的辐射传递和接力作用影响到苏北、浙南、安徽及闽北的城市,最终形成以沿江的经济带与城市带为"一体",以上海南北沿海城市带为"南翼"和"北翼"的"一体两翼"新格局.新的城市群空间结构形成后,长三角南北两翼的受困局面得以改变,"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框架才得以基本形成,泛长三角的区域整合力、外在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将会大幅提升,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主力区域.  相似文献   

10.
无论从世界城市发展史看,还是从国内发达地区经济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发展的经验看,为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空间结构效应的认识与调控十分必要。目前,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也进入到新一轮的经济起飞阶段,做好城市空间结构的规划与调控已经成为十分紧迫和必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