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段金录 《学术探索》2002,(6):135-137
木基元先生所著《云南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一书 ,深入揭示了云南各历史文化名城的面貌 ,是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中的创新之作 ,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学的形成与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多元一体的中国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大体经历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内部交融及与外域文化交流这两大类型的历史性整合。南京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缘于南北交汇和通江达海的优越地理位置,历史上两大类型的文化整合在此都有集中体现。在不断整合的历史过程中,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成就了南京广博精深的地域文化体系和开放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3.
论西部城市开发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是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是中华历史文化最集中的区域,西部拥有联合国公布的世界遗产多达10几处和国务院公布确认的历史文化名城30几座,其历史文化积淀和遗产极为丰厚,是西部开发一个十分重要的资源。西部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加快西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西部开发应以城市开发为重点,注意科学合理和可持续的发展,积极探索和采取措施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及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有其独自的特点和规律,顺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世界经验的总结。对历史文化名城及文化遗产的保护,“永远不会太晚”,这是全世界的共识。重视并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特别是在西部城市开发和更新中如何保护城市中原有的历史风貌、格局、特色、文化遗产等,以保证能将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传交给子孙后代,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们在西部开发进程中应积极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西部城布开发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是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是中华历史文化最集中的区域,西部拥有联合国公布的世界遗产多达10几处和国务院公布确认的历史文化名城30几座,其历史文化积淀和遗产极为丰厚,是西部开发一个十分重要的资源.西部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加快西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西部开发应以城市开发为重点,注意科学合理和可持续的发展,积极探索和采取措施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及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有其独自的特点和规律,顺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世界经验的总结.对历史文化名城及文化遗产的保护,"永远不会太晚",这是全世界的共识.重视并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特别是在西部城市开发和更新中如何保护城市中原有的历史风貌、格局、特色、文化遗产等,以保证能将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传交给子孙后代,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们在西部开发进程中应积极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昆明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必须与名城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昆明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的开发必须以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为前提,在此前提下,实现名城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旅游经济发展的有机对接.昆明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的开发要重点围绕古滇国青铜文化、南诏大理国拓东城历史文化、元明清时期云南府城历史文化及近代时期昆明历史文化来进行,把握好各个时期的内涵、特色和价值,做好项目的选择和论证.  相似文献   

6.
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开发中,能否考虑到文化层次与景观构成之间的关系,并把这种关系转化为景观建设的自觉意识,是历史文化名城景观建设中的一个新课题,韦培春张郁明就这一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提出颇为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更加凸现。重庆是一座著名的历史 文化名城,如何发掘、保护、开发、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使之在提高重庆综合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问题,似应引起社会各界更加广泛的重视。为此,从问题的提出、悠久的发展历史与深厚 的文化内涵、塑造“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思考与对策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韩焰 《学术探索》2002,(5):146-148
云南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是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省已拥有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省政府也公布了 9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一批历史文化名镇 (村 )。本文通过对滇东北地区惟一的历史文化名城威信历史文化内涵的分析研究 ,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保护 ,促进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系统有形的文化景观和无形的文化基质及其相互关系,同时依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文化地理学理论,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原则,归纳了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系统的构成要素,并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为实例,具体的分析了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结构、特色要素.  相似文献   

10.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都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名城之一,1984年成都市制定了历史文名城保护发展规划。1986年又对该规划进行了修订补充。1987年成都市城市科学研究会牵头召开了“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研讨会,并向市政府提交了《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保护发展建议》。此后成都市有关部门在此基础上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了系统的保护,即从个别保护到群体保护,从静止保护到动态保护。十余年来,名城成都的保护成绩是显著的,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诸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风格的和谐协调;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城市人口发展的矛盾;城市建房与绿化环…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化名城是文化的载体,传承着许多重要的信息。作者通过对云南历史文化名城的考察研究,提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原则:历史文化名城的立法是首要的基础;科学规划是实施保护的前提;严格保护是永葆名城魅力的关键;发展利用是名城保护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发展高端、特色、名牌农业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平度市已具备了加快高端、特色、名牌农业发展的产业体系以及品牌、技术、设施装备等基础优势和条件。要创建国家精致农业试验示范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平度市应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特色优势、品牌优势,以高端、特色、名牌为发展方向,丰富发展内涵,提升农业发展层次;突出示范带动,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整合资源,拓展农业产业功能;注重机制创新,推动工农、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瑞聚 《齐鲁学刊》2006,10(6):60-68
研究古代史,尤其是研究与社会经济形态、社会经济特征等有关的重大历史问题时,货币的历史地位和史学价值尤为突出。因为它的产生与否以及发展水平如何,对于说明这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及经济发展特征,都是直接而有力的证据。正因为如此,雅典国家梭伦时代有无货币问题便成为一个焦点。有的学者认为雅典国家梭伦时代还没有产生货币,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亚里斯多德和普鲁塔克最早明确记载了梭伦的币制改革及有关的货币单位及其换算关系。梭伦本人的从商经历,梭伦传世诗作的某些内容,梭伦时代的债务问题、土地买卖问题、雇工阶层问题,以及梭伦改革的许多措施,都反映了雅典国家梭伦时代已经有货币。考古资料及其他文献资料也都说明雅典国家梭伦时代有货币。另外,从货币产生的一般规律及外部环境影响看,雅典国家在梭伦时代有货币也应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与传统宏观经济学不同的划分短期和长期的标准,以及不同于短期宏观调控的长期宏观调控概念,认为长期宏观调控目标应当包括长期经济增长目标、长期产业结构优化和协调目标、长期内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目标。针对缩小“两个差距”的目标,探讨了发展经济学中的平衡发展理论和不平衡发展理论,主张将不平衡发展分为“突进式不平衡发展”和“补偿式不平衡发展”,现阶段在我国应实行“补偿式不平衡发展”模式,以实现平衡发展目标。指出我国存在两个“人多地少”,应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划分为“固定性转移”和“流动性转移”。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这部文学作品一直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在古今小说史上,也有一些续作,但与其他小说名著相比,它的续书是较少的,在古近代小说史上,都耒形成续书热。然而,在当代,尤其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却出现了续书热潮。  相似文献   

16.
常建华 《河北学刊》2005,25(6):157-162
明代著名学者程敏政所修统宗谱具有开创性,对本族与徽州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认为,程敏政所修统宗谱的十条“凡例”主要表达了别宗姓、严谱系、明教化、新体例等四个方面的主张,进一步明确了徽州望族的条件,强调族谱编纂的宗法精神与严谨的学术性,使统宗谱成为学术考证后的规范性族谱。程敏政“谱辨”建立在考证的基础之上,由考而辨,提出宋以前的世系因太详细而不可信,一般人奉为姓氏学指南的《元和姓纂》不尽可靠,应该根据具有可靠史料价值的金石碑刻、古谱考证世系,建立信而有征的谱系。通过考证,程敏政否定了流传已久的祁谱。“谱辨”的看法始为新安程氏采纳,后来基本上被作为一说而已。程敏政对于族谱世系的等证与宗族文化存在着内在的紧张关系,尽管新安程氏尊重作为著名士大夫的程敏政,佩服他的学问与考证功力,但是不愿接受其考证结果。这不能不说是学者修谱的悲哀。  相似文献   

17.
"商丘古城"概念的界定是商丘社会历史研究中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之一。4000余年历史长河中的商丘大地上,"宋国都城"、"秦汉睢阳城"、"隋唐宋城"、"宋南京城"、"明归德府城"等都是中华历史上的重要城市和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所内蕴的"始祖文化"、"商文化"、"火文化"等也是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更是商丘的特色文化。由于种种原因,"商丘古城"的能指与所指经常游离,影响了研究者思想的的表达与交流。所以,"商丘古城"概念的提出,有利于把商丘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古城形态统一起来,挖掘、提升其内涵,促进传统文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西方上古社会的平民阶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希腊罗马与中国商周时期的平民,在政治斗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特点差异,主要原因是平民在经济生活与法律制度诸方面处于完全不同的地位,从而对国家的建构、社会的发展也都产生迥然不同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其中相关的发人深省的历史话题。  相似文献   

19.
先秦时期,学术文化的下移促进了"士"阶层的形成,而"养士用士"是先秦时期私立大学形成的渊源。稷下学宫是齐国在战国时期由"养士用士"而发展起来的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是兼具官、私两种性质的学术研究型大学。稷下学宫具有服务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职能;其组织结构类似于现代大学的组织结构;并具有政府投资办校、学者办学的分权组织结构模式。稷下学宫也是一所具有现代大学理念雏形的综合型大学。因此,中国古代私立大学在形成和起步阶段,就已奠定了类似于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李并成 《西域研究》2012,(2):46-53,143
作者经实地考察及有关史料考证,发现新疆渭干河下游有一片面积约800平方公里的遭受沙漠化的古绿洲,古绿洲上遗存众多的古城址、遗址。文中对于这片古绿洲唐代的土地开发状况及其沙漠化发生的时间、原因和机制,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