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赟 《学术月刊》2022,(1):34-45
历史过程的时间性指向一种历史沧桑感,其核心是历史的无常性,表现为历史过程的偶然、变易与无序,由此而有在历史中生存的意义焦虑。西方思想将历史无常体验为历史意义的虚无,并通过“普遍历史”构筑的“普遍性”,来抗拒历史的无常。最能体现西方文明性格的普遍性(universality)由两种传统构成:一是古希腊哲学提供的概念化思想工具,它使得普遍性在语言及其逻辑机制中以概念化运动方式加以建立,这种普遍性意味着脱离质料的形式;二由基督教尤其是其中的保罗传统提供,它意味着隔断一切自然与文明论脉络的超越的普遍性,同时它将历史的意义系之于末世论的未来,这一未来意味着一种在时间之中消解时间—历史而抵达永恒的“特殊时刻”。以上两者结合,形成了西方近代历史哲学中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回应的是“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的意义”,同时又内在包含着对“历史中的意义”的贬抑,因而它意味着对历史的非历史处理,由此而难以避免历史终结的病理,这一病理最终导致的是历史意识的丧失。  相似文献   

2.
“百团大战”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战场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得到了宜昌战场正面作战的直接配合,而百团大战对敌交通干线的凌厉攻势又沉重打击了日军,吸引了日军兵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百团大战使日本被迫放弃对中国的速决战略,从而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发动。百团参战并非事先确定,而是大战发动后才形成的,说明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有着抗日的高度自觉性。对百团大战应分阶段考察,前两个阶段系战役进攻,第三个阶段实际上是反“扫荡”作战  相似文献   

3.
陈永良 《浙江社会科学》2012,(12):102-107,162,163
在历史上,从精神的层面上认识历史曾占据统治地位,它们都不是真实的历史认识,而是历史的精神妄想。马克思实现了对历史认识的实践转向,这就改变了历史的元叙事方式,历史不是深藏在杰出人物内心中的秘密,而是通过大众化的、具有普遍性的人的实践活动促成的。思辨的历史哲学片面地发展了历史的主观精神,而看不到真正历史创造的主体和它生成的动态过程。只有以实践为指向,才能拨开精神历史的迷雾,廓清诸多的历史认识问题,也才能还历史以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4.
论历史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考历史的意义并将之与理智相联系似乎已不合时宜了。这是伴随着历史哲学的退位而发生的。马克斯·韦伯即认为历史的客观性是绝对的无意义。而我们应该看到 ,历史哲学的新形式及其诠释努力之所以能够继续进行 ,乃是因为受到一种经验压力和导向需求的推动 ,这种需求专横地要求获得与历史的传统意义规定等值的东西。而阐释学的理智可以将过去的文化产物中的客观意义与历史思考的主体和历史编纂的读者的诠释功效和能力调和在一起。总的说来 ,历史的意义具有三个外延或者维度 :内容的、形式的和功能的维度 ,这三者必须协调地相互联系起来 ,对于历史叙述采取一种采取消极意义的做法也才是唯一理智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哲学在经历了理性时代的巅峰后,开始了更为深刻的对理性的反思。在存在与虚无之中、在解构之中,人的存在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相比较而言,我们传承而来的历史又怎样理解?尤其是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人们看到了理性旗帜下人性的灰暗。也正是在反思二战的过程中,波谱尔写作了他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并提出了历史没有意义,那么此种无意义是什么意义上来讲的?其内在又隐含着什么?文章旨在通过波谱尔的思路来寻找一个问题的出口。  相似文献   

6.
吕周聚 《人文杂志》2004,16(2):120-125
巴金的文化人格在 2 0世纪走过了一个正、反、合的曲折历程 ,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呈现出迥异的形态。除了外在的社会历史原因 ,内向懦弱的性格、自我意识的丧失和“明哲保身”的传统观念是导致其文化人格发生裂变的主观原因。巴金文化人格的裂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为 2 1世纪如何重建现代文化人格树立了一座警示的丰碑  相似文献   

7.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科学阐明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身份,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重大突破。列宁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初步从理论变成了现实。当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在追求民族复兴的百年实践中,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化解了人民主体的能动性、组织性和斗争性难题,将散沙式的民众锻造成崭新的社会政治主体,不仅创造性地回答了“人民如何成为历史主体”这一关键问题,而且大大深化了对“何为历史主体”问题的认识。中国人民历史主体性的生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同时,也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之所以关注"历史意义"这一主题,是因为人们对此颇有争议。自上世纪以来,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哲学对现代性的批判、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一浪高过一浪,相应的,传统的历史意义也遭致批判。一方面,历史意义的原有内容被消解,但另一方面,它所蕴含的新意渐现出来。当然,相信有一个黑格尔式的理念来统摄整个历史进程的时代已经过去,相反,人们开始谋求在历史境域中的意义生成。  相似文献   

9.
铁人精神形成历史过程的研究是铁人精神生长史的研究,是动态的研究.根据铁人精神形成的基本线索可以把铁人精神形成的历史过程划分为:萌发孕育时期、初步塑型时期、磨炼成熟时期和创新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百多年,中国备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与侮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安全,而且也打出了我国的国威、军威,捍卫了我国的主权和尊严,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同时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无可宝贵的经验和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相似文献   

11.
历史是一面镜子 ,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把握今天、开辟未来。领导干部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 ,在新形势下 ,应该更加重视历史学习。领导干部加强历史学习有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利于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有利于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利于汲取历史上安邦治国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培养和弘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2.
唐清涛 《理论界》2004,(4):84-85
本文着重考察了梅洛-庞蒂关于历史意义的思想.作者主要通过分析他如何在知觉现象学的基础上揭示意义的生成,以及把在改造结构主义语言学有关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语言表达理论扩展到对社会历史的研究,阐明他关于历史意义问题的理论基础,并进一步分析了他关于历史意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人类思想和实践共同走向的新视角探讨了以人为本的世界历史意义,认为以人为本是全世界各民族共同的思想资源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基于马克思的实践人学思想,同时借鉴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积极成果而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整合和提升。以人为本体现了全人类共同的历史走向,是当今世界呼唤人类价值和良知,谋划人类未来发展的最强音。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的潮头,提出并坚持以人为本是对世界和人类发展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林荃 《学术探索》2007,(4):84-89
本文认为,清朝咸、同年间在云南发生的回民杜文秀起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杜文秀起义响应、拥护了太平天国起义,与后者遥相呼应,是以后者为主体的全国反清农民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由于杜文秀起义坚持时间长达18年,地域涉及滇、桂、贵、川等省,因而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在滇、桂、贵、川等省的封建统治,使其呈现摇摇欲坠之势。第三,杜文秀起义对晚清云南社会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使其从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脱变。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所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本文阐述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6.
1977年7月,党中央在粉碎"四人帮"之后不久,果断决策,恢复了从"文化大革命"以来被取消达11年的高考制度。这一决策及其采取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理性措施震动了中国和世界,有力地凝聚了全国人心,大大推动了中国走出文革梦魇,全方位进行改革的步伐。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党中央实际上是以恢复高考作为打破理论教条、解放思想的突破口,是为在各条战线全面开始拨乱反正采取重要措施,恢复高考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重社会公正、公信力,实事求是、顺应民意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作者认为,文化是人的超越性的存在方式,在终极的意义上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圣的理想人格的追求。文化的超越性使得人类的历史不再是纯粹物理时间的流逝,而是意义世界的展开。在一定意义上讲,文化的超越性催生了历史,而历史意义的解读也体现了文化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18.
开展历史审美论研究,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当代建构和完善提供丰富的内容,可以为国民的审美教育提供学理支撑。历史审美是在人类漫长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出来的。历史审美的本质就是在人们创造的历史(客体)中审视人类的本质力量。历史审美可以分成感性形象审美和理性反思审美两个层次。历史审美论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实践一精神的掌握世界”的方法、主体分析方法等。  相似文献   

19.
1959年古巴革命的成功,既是对古巴人民一个多世纪以来争取民族独立运动和反独裁斗争的历史性肯定,同时也标志着古巴开始走向了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革命成功仅仅意味着政权掌握在革命力量手中,而革命成果的巩固和发展则需要更加成熟的革命领导力量和更加鲜明的革命纲领.古巴革命的独特性,就在于"先执政、后建党",在维护革命政权的前提下,通过革命力量的自我整合与完善,最终实现无产阶级政党的统一领导.同时,古巴革命的历史特点,还在于"先革命、后举旗",在坚持不断革命的前提下,采取灵活的对敌策略,保护革命成果,从而实现了革命的阶段性、过渡性和长期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20.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创在人类文明史、社会形态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从人类文明史来说,人类文明新形态将人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紧密相连,为人的自我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描绘了未来的蓝图,提供了现实的路径。从社会形态史来说,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形态史上无有前例的伟大存在,它超越了资本主义形态。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说,人类文明新形态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辉煌一笔,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灿然的革命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