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 ,利玛窦是最具影响的人物。西方近代科学及天主教在中国能有现在的发展 ,利氏是有开创之功的。文章从西学翻译的角度 ,通过介绍与分析利玛窦的著作来评价其对中国数学、天文学、地理学、思想文化以及语言、音乐等方面的影响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发端于19世纪初叶。早在鸦片战争前,西方文化已开始由传教士引进中国。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与世界的隔绝状态,西方文化梯航而来,与中国文化频繁接触。然而,这种文化接触并不是以正常的文化交流形式出现的,而是伴随着外来侵略、民族压迫的痛苦和耻辱出现于中国社会。信奉基督教新教的美国传教士来华始于19世纪30年代,他们在华活动,无疑起到了帮助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作用。但是,由于美国传教士要在中国扩大“基督福音”的宣传,利用办学校、翻译出版西书、创办报刊等办法作为传教的有力工具。这样,传教土就成为接触普通中国人和传播西方文明的桥梁。本文通过对19世纪美国传教士在华文化活动某些方面的考察,进一步探讨他们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西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这使中西文化的语言表达、思维方式存在差异。文章主要从文学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的视角,即从媒介功能、促进功能、信息传递功能以及交往工具功能等方面探讨文学翻译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中西文化在品性中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西方人重忏悔,中国人重内省。卢梭的忏悔意识是西方文化的代表,并以此作为参照物,它对中国文化的代表郁达夫作品的忏悔意识有着深远的影响。郁达夫作品在中西文化交融中有着对卢梭的超越及其自身的矛盾。由此可见,中西文化在不断的渗透与交融中,由于中国文化的根深蒂固的影响所构成的一种文化情结,给这两种文化带来了剧烈的冲突和不可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不同,中西方在宴客习俗上有很多差异。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产生的误解、不快、关系紧张等问题都是由于双方不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造成的。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更好的表现,有必要了解中西方宴客习俗的差异,剖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探究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这样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不同的中西文化,扫清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使我们有更多机会与西方人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一些误解也就在所难免。本文拟从教学的角度就西方文化中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方面与中国文化进行粗略比较 ,避免由于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而引发不必要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7.
不同文化根源孕育出中西方不同的孝文化,且在影响着它的发展演变。根植于农耕文明的中国孝文化可谓枝繁叶茂而绚丽多彩,它在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而西方孝文化由于重商的文化根源,始终停留和局限家庭层面,内涵外延都没有太大的发展变化。从中西文化比较可以看出,中西孝文化的不同发展特点,对进一步发展中国孝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近代以来,伴随全球化,西方文化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渗透,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从拒斥、被动接纳西方文化和中西文化会通三个逻辑阶段。本文以全球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三位一体”为最高价值标准,评析了中西文化冲突的三个阶段的价值取向。在中西文化冲突、磨擦过程中,一方面,西方文化精华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实现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西方文化精华的价值取向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可”;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也向西方文化渗透,实现了西方文化的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价值取向被西方文化“认可”,并以统一的价值取向,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实现了中西文化的会通和创造性运用。  相似文献   

9.
由于中国与西方的地理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中西文化的差异,而中西文化的差异又影响着旅游文化。着重讨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于旅游文化的影响以及对我国旅游行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颜色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形态,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表示颜色的词汇。不同的民族对颜色的看法和认识趋于一致,对颜色和颜色词所产生的联想意义方面也有许多共同之处。但由于民族风俗、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宗教信仰等文化背景的差异,英汉两个民族对各种颜色所产生的联想、象征的意义、蕴含的寓意不尽相同。这就使得中西方民族在颜色词的具体使用和理解上存在差异。本文主要以红色为例,分析其在英汉中的不同联想意义并探寻其文化历史根源,以便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差异,使其对英语学习及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仅仅一个"红"字就出现过许多次,人名、书名、地名、词曲和诗词中反复出现。而"红"字的涵义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对其翻译构成巨大挑战,从巴斯奈特领军的文化翻译学派对翻译活动中文化传递的主张来看,杨宪益翻译《红楼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异化策略,目的是为了保存民族文化;而西方翻译家霍克斯受当时西方社会文化的影响,更注重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更迎合西方读者的口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化语境的“发现性语境”时期研究的分析,指出其典型表现为对“西方文化”的不可分析性认知和中国对“中西方文化关系”的非逻辑性认知:对“西方文化”的不可分析性认知,第一体现在对“多元的西方文化”的缺乏分析性认知;第二,体现在“文化背景”的不可分析性认知。对“中西方文化关系”非逻辑认知,第一体现在对本土性“文化立场”的错位认知;第二,体现在对西方文化中的“东方学”缺乏认知。并提出,“发现性语境”的“不可分析性与非逻辑性”特质,使中国当代文化语境的第一时期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呈解构与被解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促进中西文化的平等对话是赛珍珠创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为了抨击西方文明凌驾于中国“他者”之上的姿态,赛氏在其中国题材小说中采取从中国人的视角出发来构建西方人自我形象的手法。其后期作品《群芳亭》即以中国主人公吴太太的视角来解读夏小姐、安德雷两位西方传教士,典型体现了赛氏借“他者”之镜反观自身的创作手法,这对强势文化来说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崇的反思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为了拓展中国西部电影的研究视域,运用电影类型学、电影文化学、比较电影等研究方法,梳理中国西部电影类型化的探索历程,提出“新西部电影”类型片的创建构想和发展策略.结论认为:当前,西部电影人理应自觉承袭传统西部电影对于个体命运、人与自然关系等主题的开掘,进一步彰显西部电影的地域风格和文化特色,在类型片探索领域独辟蹊径,不断创新,以期在新世纪华语电影整合汇流的新格局中,实现中国西部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晚清调和中西文化的“中体西用”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清时期兴起的旨在提倡西学、融合中西的"中体西用"文化观是中国文化史上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第一次尝试.虽然它因自身的局限性和内在的矛盾,无法构成一种严整的新型的文化观念体系;但在洋务运动时期,它对于冲破传统思想的禁锢,开阔人们视野,引导人们追求新知,对于传播西方近代文明,对于中国文化的近代化,起到了标新立异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早期胡先骕的"古典"守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学衡派的中坚人物,早期胡先骕在中国与西方、中国古典与现代文化的交汇过程中表现出了对中、西"古典主义"的追求与守望.他的"执古"、"存古"不仅局限于以传统诗性、诗话理论和散文为核心的中国古典性内容,而且包含了以古希腊、罗马为核心的欧洲古典性内容.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在学术研究上充满了创新精神.在借鉴西方思想、继承传统文化中,坚持创新,是王国维文学理论取得成功的关键.可是,"失语症"论者将现当代文学理论的病态归罪于中西文化的碰撞与替换,而将出路寄托于对传统的回归,这是与客观的历史情理相违背的."失语症"论既缺乏表述的准确性,又缺乏病态判断的确切性,更缺乏医治的疗效性.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患的是"失创症",医治的良方是创新!  相似文献   

18.
此"龙"非彼"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又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融合。明确事物之间的异同,则是走向沟通和融合的关键。中国的“龙”与西方人眼中的“龙”蕴藏着不同的文化底蕴。让西方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特色文化词语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内涵,可起到缩减中西方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的作用,使中西文化最终达到真正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出现和因特网的影响,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传播与交流愈来愈频繁,也给我国的文化安全带来了许多隐患。我们必须着眼于未来,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创新中国文化,在吸收西方优秀文化的过程中保留中国文化的特色,从而更好地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人学习和传播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历程是不断深化的.最初是经世派提出"师夷长技"口号;接着洋务派继承这一口号,并掀起一个引进西方技术的实际运动;稍后,部分先进分子认识到西方船坚炮利的背后是发达的格致之学,从而将国人的科技观由感性器物层面发展到"理"与"学"的理论层面.但在整个近代前期,中国人都是在"西学中源"说和"中体西用"论框架内提倡学习西方科技的.这表明人们尚没有从根本上认识近代科学及科学文化的性质,近代科学思潮尚处于萌发和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