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学习者语料库CLEC和SECCL,对英语学习者so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就使用频率而言,在口语和作文中外语学习者明显高于操母语者,这种差异在作文中更为明显.但是,这种现象会随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而减弱.就用法而言,在口语中,操母语者使用so作为语篇标记词的频率为英语学习者的两倍多,而在学习者的笔语语料中,so主要作为语篇标记词,而不是连接副词.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两个本族语者语料库和学习者语料库选取四个含有“降低”含义的英语同义词,对其语义韵进行考察和比较,进而发现本族语者和学习者对这些词使用情况的差异。结果表明,许多情况下,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跟本族语者相似的词类搭配,但二者在语义韵特征方面体现出较大的使用差异。可以推断,中国学习者没有掌握这些词确切的、深层的含义,因而没能够学习和使用到真实、地道的英语。语义韵现象应该引起英语教育者重视。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和英国国家语料库BNC书面子语料库为基础,利用AntConc软件检索减弱语词在两个语料库中的分布情况,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减弱语词使用频率上的差异,以及低水平英语学习者和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在使用减弱语词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1)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减弱语使用频率上与本族语者存在显著差异,在某些减弱语词的使用上存在严重不足。2)水平越高,掌握的减弱语越多。高水平英语学习者无论是在使用频率上还是减弱词运用上都更接近于本族语者。  相似文献   

4.
中国英语学习者强势词句法位置应用的语料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语料库数据,采用中介语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强势词句法位置的分布情况,所采用的参照语料库是英国本族语者语料库FLOB.文中强势词分为两类:最高程度词和增强程度词.该项研究结果表明: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学习者明显存在句尾超用强势词现象,其中最高程度词表现更为显著.整体来看,对于强势词的句法位置运用,中国学习者掌握较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特定语料库中语料的检索和处理,对比分析了英语写作中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对于单词very在使用上的区别,以及不同程度学习者之间对该词使用上的区别,并探讨了导致以上区别的可能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对于very一词,中国学习者存在超用、回避和误用现象。这些现象归因于中国学习者在英语习得过程中所发生的语言负迁移。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以中国大学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COLSEC)中学生对话部分作为观察语料库,以美国口语语料库(CSAE)第一部分作为参照语料库,研究中国大学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中用于获得话轮的语用标记词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使用者在使用语用标记词作为话轮转换策略方面存在差异;第二,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在语用标记词的使用上存在多用和少用两种倾向;第三,对具有同一个语用功能的不同语用标记词,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使用者在选择倾向上有所不同;第四,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倾向于过度使用本族语使用者较不常用的语用标记词,而少用本族语使用者较常用的语用标记词以达到话轮转换的目的.本研究对英语口语教学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语料库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增强语副词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该类词既有使用过多又有使用过少的现象,但从总体上看,他们过多使用了增强语副词,而且过多使用的词主要集中在more,very,much和too四个词上。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学习者的词汇量较小和母语负迁移而造成的。此外,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增强语副词的能力随英语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高水平学习者所使用的增强语副词范围更广,使用增强语副词的能力更接近于本族语者。  相似文献   

8.
利用语料库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增强语副词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该类词既有使用过多又有使用过少的现象,但从总体上看,他们过多使用了增强语副词,而且过多使用的词主要集中在more,very,much和too四个词上.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学习者的词汇量较小和母语负迁移而造成的.此外,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增强语副词的能力随英语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高水平学习者所使用的增强语副词范围更广,使用增强语副词的能力更接近于本族语者.  相似文献   

9.
根据Biber等人(1999)提出的研究框架,对中国学习者使用英语中频率最高的141个多词动词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分别从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和英国国家语料库的采样中提取出多词动词,并采取中介语对比研究的方法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所得多词动词分布模式存在显著性差异。与英语母语者相比,中国学习者英语多词动词的使用总体偏低,并且倾向于过多使用语法结构相对简单的多词动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基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与本族语语料库BNC为数据来源,对比分析同义词refuse与reject在频数、搭配和类联结使用方面的特征及差异。探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这组同义词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研究发现,学习者在搭配词使用范围的有限性,以及搭配词出现滥用和少用等问题。本研究旨在为词汇研究和同义词辨析提供新的方法和视角。  相似文献   

11.
基于英美大学生作文语料库(LOCNESS)和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调查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写作中使用例证词"for example"的特点,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无论在使用频数还是在用法上都具有明显区别于本族语者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短语动词是中国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比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和LOCNESS语料库,发现在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的过程中,语义透明的短语动词存在一定程度的超用,而比喻义的短语动词则存在一定程度的使用回避现象。所有存在使用回避现象的短语动词,其使用频率随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仍远低于母语学习者。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中国学生英语笔语语料库(WECCL)和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探究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对复合介词as to和as for的使用特征尤其是其后的搭配情况,指出和英语本族语者的使用差异,并比较了其使用的语域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学习者对as to和as for的使用总体上存在超用现象,具体的搭配型式存在误用、少用和超用现象;使用范围狭窄单一,重复较多;没有明确的语体特征。本研究对了解中国学习者中介语搭配特征和外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和英国国家语料库(BNC)为基础,参照Quirk的理论,对比分析中国学习者与英语母语者同位结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同位结构总数和两大类同位结构(即非名词性从句同位结构和同位语从句)使用上均明显少于英语母语者。少用的原因包括学习者词汇量较小、对同位结构重视不够、考试命题限制以及母语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的数据为研究语料,以鲁汶母语者语料库为参照,探讨了中国英语学习者V-ing类形容词的习得特征:在V-ing类形容词的习得单词宽度和总频次方面,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母语者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中国英语学习者超高频地使用developing等分词形容词;在结构特征中,使用“V-ing类分词形容词+名词”这一类联接时,两个群体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比较和补足语这两类联接中,两个群体的习得情况除了动词不定式外,其他方面几乎没有差异。教学中,我们需要唤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更多地关注V-ing类分词形容词;让学生基于多词序列角度学习V-ing类分词形容词;需要增加V-ing分词形容词的激活频次。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语料库语言学和中介语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在对规模共40多万词次的3个中、英文语料库中的连接副词however及其汉语对应词检索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归纳后,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使用该词的特点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从而提供了一个运用语料库方法来研究词的使用范例。  相似文献   

17.
采用基于语料库的中介语对比研究方法,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讨论,考察了本族语者语料库和学习者语料库中的15个常用介词的特点。分析表明,中国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使用介词的总体频次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超用、少用了一些介词。在对CLEC的五个子语料库和Brown语料库的对比中,笔者发现不同阶段的学习者存在着某些共同的问题,高级学习者对介词的应用更接近本族语者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写作中使用总结性话语标记语与英语本族语者在使用上存在差异。这一差异,已经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及英语国家语料库(BNC)及相关的问卷调查体现出来。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使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中国学习者在写作中存在过度使用,过少使用及误用总结性话语标记语的情况。母语负迁移及顺应性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中国学习者在使用总结性话语标记语方面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教学中加强对总结性话语标记语的显性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语料库研究了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在使用介词搭配时所犯的错误,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介词搭配的使用特点,探讨了导致错误发生的可能性原因,并由此针对中国英语教学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大学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调查中国学生在英语对话交流中使用回应性语符的情况。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使用这一语言技能和英语本族语者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回应性语符典型语项使用呈现过少趋势且词的搭配组合不如本族语者灵活。同时,中国学生过多使用在语调单位开头位置和前一说话人话轮结束处出现的回应性语符。这些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习者中介语交际能力的不足,需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通过接触自然真实的语料来提高对话的交互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