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清代安徽进士群体共有150个姓氏,依据拥有进士数量,可以分成进士大姓、进士常见姓、进士小姓和进士稀见姓等四个层次.与清代前中期相较,后期进士群体所涉姓氏数量有下降的趋势,姓氏分布集中度产生弱化倾向.进士姓氏在分散的同时,也具有一种区域集聚的特征.考察和揭示进士群体姓氏分布的基本状态,对进士区域分布的非均衡状态、社会流动频率等科举重要问题的研究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清代安徽共有11 92名进士,进士群体的区域分布在省内府际和府内县际两个层次都呈现出鲜明的非均衡状态。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太平府是清代安徽科举发达的地区,其中尤以安庆、徽州两府为著。各府进士中心县的形成与存在,加剧了进士县际分布的不均衡,较之省内府际分布状态,府内县际分布的不均衡更为普遍和严重。清代后期与前中期相较,非均衡状态存有弱化趋向。  相似文献   

3.
清代江西1 887名进士的县域、姓氏分布都很不均衡。79个县域可聚类为进士巨县、进士大县、进士中县、进士小县,183个姓氏可聚类为进士巨姓、进士大姓、进士中姓、进士小姓。某县域某姓氏进士可聚类为巨姓进士、大姓进士、中姓进士、小姓进士。清代江西进士县域类型与其进士姓氏分布的关系非常密切。进士巨县和进士大县依赖大姓进士和巨姓进士而存在,但又离不开中姓进士和小姓进士的贡献。中姓进士对进士中县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仅有两个进士中县拥有大姓进士。全部进士小县既无大姓进士,也无巨姓进士。大姓进士和巨姓进士主要来自进士大姓和进士巨姓,略少于1/3来自进士中姓和进士小姓,说明这些姓氏的进士在少数县域存在明显的集聚现象。  相似文献   

4.
明清回族进士与回族人口的空间分布的相关性较为显著。除个别地区外,回族进士的空间分布状态大体可以反映回族人口的空间分布状态。回族进士与回族人口在空间集中度和平滑度上的差异,主要是分省取士的学额分配制度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历史人口学是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史坛兴起的一门史学分支,同时也是社会史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从人口与生产、人口与环境等多方面的联系中,分析各个历史时期人口现象的实际状况,以探索人口发展的规律性.本文拟以唐代进士群体为研究对象,广泛查阅了相关史书及碑志资料,并参照有关笔记小说与新近研究成果,就其死亡现象进行分析,希望这一尝试对唐代进士群体研究的深入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经统计,地处豫西的明代河南府进士总数为258人,仅洛阳一县就占126人,表明河南府一州十三县的进士分布存在严重的不均衡,并在府治洛阳县一地造成明显的地域性人才集聚现象。这种差异化的出现,与当时河南府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传统及教育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明清河北进士时空分布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处于封建社会后期的政治中心,为君主辇毂之地,全国首善之区.明清之际,河北科举业绩显著,尤其至清代,河北成为科举大省,科举名额位居各省之前.河北除地理位置重要外,本身具有很多特点:它身处中原文化和北方文化的交汇点上,文化底蕴深厚,独具特色;它幅员辽阔,由于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表现突出,所以河北明清进士时空分布具有很强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8.
杨丽琼 《今日南国》2007,(14):73-74
袁义达将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中国姓氏"及"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的研究上。他的科研成果,成为许多姓氏寻根问祖的可靠依据,人们从中找到了自己姓氏的起源与演变、分布与迁移,甚至血型特征。近日,笔者敲开了袁义达位居北京天通苑的家门,听他讲述中国姓氏,谈论中国姓氏与遗传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明代四川进士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律陈国生关键词明代,四川,进士,地域分布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K921人是环境的产物,特定的地理条件、经济条件和历史条件,对人材的成长具有重大作用。程颖在《河南程氏遗书》卷三中强调"西北东南,人材不同"正是这个道理。自隋...  相似文献   

10.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是明清进士的重要样本采集库,对于学界进士群体的社会史研究已经产生了重要作用与影响。众多学者根据该书所载明清进士的籍贯进行分省、分地区统计, 以期发现古代人才的地理分布规律。但是,至今尚未有人撰文探讨过该书的进士籍贯刊误以及此类刊误对相关量化统计研究有何影响的问题。这些刊误,主要表现为省际进士籍贯刊载互误和省内籍贯刊误两大类。本文并指出其他3类刊误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订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朱保炯、谢沛霖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出版。以下简称《索引》) ,是载录明清两朝进士的工具书。书中以明清两朝进士题名碑录为依据 ,既按科分顺次 ,分三甲编排 ,又按姓氏采用四角号码检字法编排名录 ,对其科分、名次、籍贯一一著录 ,实为查检两朝进士科分、名次与籍贯最为方便的一部工具书。然而著录亦有误处 ,兹订正如下 :(1) 38页高进孝条 :河南获喜 (直隶宁山卫 ) 明万历14 / 3/ 15 1(2 0 )。按 :依《索引》编例 ,此注表明高进孝为河南获喜县民籍 ,直隶宁山卫人。查明代河南无获喜县。核之《进士题名碑录…  相似文献   

12.
明代甘肃有双籍进士48名,是甘肃进士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于八朝13个地区,乡贯地涉及全国十二个省、直辖市、39个市县;双籍进士的分布不仅反映了明代移民迁出地和迁入地的一致性,而且显示明代甘肃军事的重要性和大量军事移民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进士人数的多寡及分布,不仅反映出一个区域的经济、教育、文化等发展水平,而且是文风、士习的直接反映。甘肃作为地处西北的边地省份,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通过研究不难发现,清代甘肃共产生进士332名。这332名进士在清代各朝的分布状况,不仅与甘肃的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也与清朝整个社会的发展轨迹一致。  相似文献   

14.
南北朝时期姓氏分布的变化,主要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人口迁徙引发的,包括因封王和赴任产生的迁徙、强制性迁徙以及自发性迁徙。迁徙之后的人们大多定居在新的居住地,引起姓氏分布的变化。那些自发性的迁徙,往往是从战乱涉及区和经济落后区迁徙到安定的经济较发达的环境当中。这种变化体现了南北朝对峙下战争和民族融合等政治因素对于姓氏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群体心理规律在创建优秀班级群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班级又是学校的基本组成 单位。本文运用群体心理规律中的群体动力学理论,在分析班级群体的群体规 范、群体压力、群体凝聚力等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该理论在创建优秀班级群体 中的应用及其收效。  相似文献   

16.
明清晋商群体依靠一个地域性职业经理人团队及这一团队统领下的服务人众,在商业贸易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商帮群体内部凝聚力的形成,以及对外所产生的影响,有赖于群体对其传媒属性的发挥。晋商通过分布各地的会馆及贸易分支机构,将大众传媒对社会意识的掌控作用和社会教化功能,近乎完美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唐代州府层面录事参军的职能、权位及在地方政治生态变迁等方面的特质,已为学界所揭示。但这些丰硕的研究成果,并不能说明唐代录事参军再无拓展的空间。而将曾任录事参军群体的籍贯分布、姓氏郡望、个人出身、释褐官、终任职位等因素做定量定性分析,则不仅在研究方法上有助于拓宽我们的旧有模式,还可以给予此类职官或者说特定群体在空间流动、结构分布、仕途迁转上的动态考量。从微观视角来说,对唐代录事参军郡望分布的量化研究,又可进一步深化理解科举制大力推行后的唐政权选官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8.
太原市业余足球活动群体人口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太原市参加成年男子业余足球活动群体人口特征的研究,试图了解这一群体的人口特点,为太原市成年男子业余足球活动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表明,太原市参与业余足球活动的成年男子群体,其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8岁~45岁之间,拥有较高学历的已婚男性;在职业分布上比较均衡,其中工人相对较多;收入水平以中等收入和中低收入为主.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到个性解放启蒙思潮的影响 ,再加上女性之间交流的日益增多 ,明清时期女性群体开始意识到封建婚姻对女性的束缚和压抑 ,从而产生了逃避婚姻的心理 ,在创作中表现较为明显 ,显示了女性主体意识的朦胧觉醒。这一心态影响到了新文化运动之后的女性创作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科学家群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近代科学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第一次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科学家群体。本文对该时期科学家群体的一些基本问题———年龄结构、学科分布、区域分布以及留学经历、精神特质等———进行了分析,并揭示它在多个层面上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