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冯小刚:《晚饭》太俗,叫·《夜宴》吧。冯小刚——这是一个“哈姆雷特的故事”,考虑到世界各国已经有很多导演拍过,我就决定拍一个女版的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2.
《哈姆雷特》之所以成为人类文学史上永恒的经典,正是由于这部作品具备了超越时空的魅力。其超越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其社会思潮的代表性和悲剧特色使得这一老的文学题材具备了超越时空的魅力;其次,剧本中所塑造的哈姆雷特这一艺术形象实现了从为父报仇到为国除害,从思索到行动两大超越,使得哈姆雷特成了人文主义思想与人性讨论的焦点,透过哈姆雷特人们敢于去正视人性,敢于抨击和反抗恶势力;另外,《哈姆雷特》还集中反映了莎士比亚后期世界观的成熟与超越,正是莎士比亚认识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社会的矛盾冲突,才孕育了哈姆雷特这一反抗者的艺术形象,可以说哈姆雷特就是莎士比亚自身的写照,哈姆雷特自身的超越就是莎士比亚世界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的影像化改编大大拓展了影视文化发展的空间,不仅为影视文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容资源,而且丰富了被改编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扩大了作品的传播范围,增强了作品的影响力,因而延展了文学作品的艺术生命。在文学作品的影像化过程中,外国文学作品特别是外国经典文学作品的中国影像化作为一种跨文化影像改编实践,已成为当今影坛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以《哈姆雷特》和《夜宴》为例,探讨了外国文学作品的中国影像化过程中文化冲突或碰撞及其影像化策略,讨论了外国文学作品中国影像化的文化意义和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评价莎翁悲剧《哈姆雷特》时 ,一反传统的作法 ,没有讴歌其主要人物哈姆雷特 ,恰恰相反 ,对几百年来被人们斥为弑君者的卑鄙小人克劳狄斯从一个新的角度 ,给予了一定的重视。此外 ,从两个方面对《哈姆雷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哈姆雷特》中的死亡及其代言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姆雷特》戏剧中死亡占据重要地位,在哈姆雷特身上及其周围都有死亡面影的闪动。该文从戏剧结构、死亡意识体现和人物关系结构三方面分析《哈姆雷特》中死亡的地位及其产生的戏剧效果;以戏剧第五幕第一场为例,从小丑的设置和掘墓人的独特创造入手来分析死亡角色在墓园一场的表演;最后,从舞台表演的角度探讨死亡在《哈姆雷特》剧场表演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无极》是上映一段时间之后,才被恶搞的,而《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还未面世便遭此“厄运”。前不久,网上惊现《真相大揭秘》的《夜宴》恶搞视频,下面是部分恶搞台词。  相似文献   

7.
《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两部作品的主题虽然同为复仇,可是复仇的内涵以及复仇执行者等方面都各有不同,并且复仇之后的哈姆雷特和赵武容易被学术界所忽略,故对两部作品中的复仇进行解读,记录下由复仇引发的思考,希望能对《哈姆雷特》及《赵氏孤儿》故事的研究献上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从中西方古代复仇文学差异的角度,以我国元代著名悲剧作品《赵氏孤儿》和英国经典悲剧作品《哈姆雷特》两部作品为例,试探讨复仇文学在中西方不同背景下,复仇过程描写、复仇主体心理以及复仇结果的差异,并从两部作品创作的社会环境、中西方文学传统以及中西方所属文明三个层面来深层次地探寻相同主题的文学在中西方存在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窦娥冤》和《哈姆雷特》中的鬼魂形象比较张丽生中外戏剧作品中,均有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所谓鬼魂形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称其为“鬼戏”,与宗教迷信相提并论,等同无异,一概加以排斥。其实,这是简单片面的观点。文学不同于科学,它们分别隶属两个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借鉴保罗·德·曼的修辞阅读方式解读《哈姆雷特》的"复仇"主题,可知《哈姆雷特》中已故国王和王子的真正复仇对象是王后而非"新王":老哈姆雷特死后洞悉天道报应,获知自己因王后为妇不贞而遭胞弟所害,要求王子杀死克劳狄以制止叔嫂乱伦,而将真正的复仇对象王后交由上帝审判,使其遍尝最残酷的神罚;同时,哈姆雷特谨遵父王吩咐,以言语讽刺的方式报复王后,使其遭受现世内心的折磨。由此,可廓清多年来学术界对"王子复仇"的一些歧见,从而准确诠释《哈姆雷特》中的"复仇"主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窦娥冤》和《哈姆雷特》为例,从窦娥与哈姆雷特对各自的道德观念的坚持,性格发展同构,命运观的不同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两个悲剧人物的异同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2.
象《红楼梦》一样,被别林斯基称为全人类所加冕的戏剧诗人之王王冠上最璀灿的一颗明珠——《哈姆雷特》,几百年来,被人们作面面观察,种种研究,似乎已无多少话可说了。本文只想就戏剧冲突和结构说一下个人读剧时的偶得之见,做一些点滴的补充。先淡一下《哈姆雷特》的戏剧冲突的特点。 一 戏剧冲突,是戏剧情节的基础,是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斗争的艺术概括和反映。它  相似文献   

13.
9月13日晚,中央一套《新闻联播》的一条新闻是关于《东京审判》在全国取得好票房,除了大量电影片段,还采访了一个年轻的观众,大意是看了“很震撼,很受教育”。中央一套以新闻联播的“尊贵身份”来推介一部国产电影,是极其稀少的,印象中只有伟人传记片或当代模范共产党员例如《孔繁森》之类影片才有这个“待遇”,而此类电影,往往官方是贴钱的。《东京审判》得到了最高规格的“营销”,这是《夜宴》即使愿意花1000万宣传费也做不到的。但有意思的是《东京审判》当天晚上就结束档期了。而《夜宴》——被媒体炒了无数次又刚刚参展了威尼斯电影节的投资2000万美金的国产豪华大片,14日起全国各城市各院线全面上映!我是13日下午去白鹿影城看的《东京审判》,而《夜宴》是10天前去杭州看的,那是出品方在杭州省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点映场,点映场“先礼后兵”,先是请媒体和全国各地的院线代表在省人民大会堂大宴会厅吃个“夜宴”,然后通过安检(包、手机寄存)像乘飞机似地“安全”入场。  相似文献   

14.
由圣经的关于人的概念和原罪概念出发,以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为依据,重新审视《哈姆雷特》,可以更深地揭示哈姆雷特成为悲剧性的主人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波洛涅斯是《哈姆雷特》中众多人物关系的总纲 ,他是莎士比亚在这一悲剧中操纵人物的枢纽。本文以波洛涅斯性格分析为起点 ,通过他在剧中对人物命运发展的影响和情节发展的调节两个方面来论述他在剧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部分通过情节分析揭示了波洛涅斯昏庸腐朽不辨是非的思想性格 ;第二部分从波洛涅斯对哈姆雷特、奥菲利娅、雷登斯、吉尔吉斯吞、罗森格等命运的影响来论述波洛涅斯在《哈姆雷特》中的纲领性地位与作用 ;第三部分从波洛涅斯之生与死对整个戏剧情节的缓冲与带动两个方面论述了波洛涅斯这一人物对戏剧情节的影响作用 ;第四部分论述波洛涅斯这个人物在戏剧中的作用对我国现代戏剧《雷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韩熙栽夜宴图》的构图十分耐人寻味,画家通过“屏风”这一显性的道具直接分割时空,同时精心设计某些人物“隐性”的特殊姿态,他们与屏风一起,将夜宴的多个场景有序分隔和巧妙衔接,使得这幅长卷人物画浑然一体、气脉相连。《韩熙栽夜宴图》在构图上的这一独特创意,除了画面内容和主题的需要之外,其特殊的创作动机和观者期待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可乐》2007,(1)
昨天晚上,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电影院观看了电影《夜宴》。电影票好贵哟,不过老师说,能够看到章子怡阿姨光溜溜的背影,再贵也是值得的。许多同学都不明白什么叫“夜宴”,我的语文功底比较好,于是就告诉他们“夜宴”其实就是“晚饭”的  相似文献   

18.
从戏剧发展中的“隐性政治”、复仇过程中的多重矛盾冲突、反封建的人文主义精神背后隐藏的封建社会旧倾向等角度,探讨《哈姆雷特》中政治军事、对待罪恶的罚与善、封建与反封建等主题延伸内涵,可以进一步挖掘隐藏在《哈姆雷特》文本间易被忽视的细节。  相似文献   

19.
《哈姆雷特》自诞生以来,各种各样的评论就层出不穷,每一种新的理论成果都会对哈姆雷特复仇的延宕进行解释。回归文本,我们会发现,哈姆雷特的延宕与激情、理智、过度思虑的关系并不是太大,他的延宕只是我们人类遇到的一种精神危机及哈姆雷特在这种精神危机困扰下企图突围而不得的悲剧表现,哈姆雷特的精神突围具有穿越时空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保罗·德曼的修辞性阅读理论出发,将《哈姆雷特》中的"复仇请求"视作文本,以鬼魂为发出者,以哈姆雷特为接受者,认为文本发出者/鬼魂的"中心隐喻性"解构了复仇的目的;文本的"自我解构性"导致了文本的不可阅读性;文本接受者/哈姆雷特的"意识形态性"解构了复仇的意义。《哈姆雷特》展示了人类生存的语言学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