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根据兼语句中谓语部分的第一动词的特点及第一动词与第二动词之间的关系,将《伍伦全备谚解》中345个兼语句分为:支配型兼语句、配合型兼语句、有无兼型语句及糅合型兼语句。兼语句中第一动词都是关涉性及事动词。支配关系与配合关系的兼语句中第二主语(第一宾语)都是定指。有无关系的兼语句中第二主语(第一宾语)绝大多数是泛指。  相似文献   

2.
刘义庆编撰的《幽明录》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一部志怪小说集。《幽明录》内容丰富,兼备地理博物体、杂史杂传体和谈佛论道体等志怪体式,并开辟了新的题材领域。其中很多作品透露出了“有意为小说”的信息,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兼语句是由一个述宾短语和一个主语短语套在一起构成的,谓语中前一个述语的宾语做后一主谓短语的主语。如用V_1表示前一述宾短语的述语,N表示其宾语,V_2表示后一主谓短语的谓语,其构成方式则为“V_1+N+V_2”,N一身而兼二任焉。如用转换生成语法分析,兼语句的深层结构当为“V_1+N,N+V_2”不管兼语句的类型多么复杂,都必须具备这一特点,不具备这一特点的不为兼语句。古代汉语兼语句要比现代汉语兼语句复杂得多,本文拟探讨一下古汉语兼语句的类型及其特点。据我们初步考察古汉语中的兼语句计有八种主要类型:使令义兼语句,任命义兼语句,称谓义兼语句,协助义兼语句,使动义兼语句,对动义兼语句及存在义兼语句。存在义兼语句前一述语由“无”或“有”充当。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此类兼语句古今基本相同,本文不予讨论。下面着重讨论前七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对《搜神记》中使令类、“有”字类、拜封类、称谓类四类兼语句进行研究,着力探讨各类的句型、特点,并简要分析《搜神记》中兼语句充当句法成分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省略作为语言中重要的语言现象 ,是普遍存在的 ,古代汉语中的省略在《论语》文本中体现的非常典型。这些语句省略主要有承上省略、探下省略等 6种类型 ,省略的大量和有序的使用 ,促使了《论语》文本整体的简洁流畅 ,加深了语言表现力度 ,大大丰富了语言的蕴涵。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存在大量语义资源重复使用的现象,最典型的是代词的回指照应、以及李艳惠在《省略与成分缺失》一文中提到的三种谓词省略结构[1]。在类型逻辑语法框架下,基于Jger构造的LLC系统添加针对"省略槽"引入范畴的规则eI,再借助照应算子的回指搜索功能,不但能够处理一般的代词回指、VP回指现象,还能够推广刻画汉语的多动词单句和兼语句等现象,获得正确的语义解读。可以证明,添加对应eI规则的公理的新系统在特定框架模型下是可靠并且完全的。  相似文献   

7.
《世说新语》代表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特征,其中的存在类兼语句尤其是“有”字兼语句能揭示这时期语言的有关特色,体现兼语句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8.
《幽明录》是一部具有珍贵语料价值的杂传类小说集。笔者在对全书进行了定量、定性的统计分析后,发现其语法构词和语音构词间、语法构词内部的形态构词与句法构词间及其句法构词中表述式、支配式、补充式与联合式、偏正式间有着极大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9.
南朝小说<幽明录>的复音词有多种构词方式.其语法构词和语音构词具有不平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不动产上设立的担保物权类型,在《德国民法典》中有三种,在《日本民法典》中有两种,在《大清民律草案》中有三种,在《中华民国民法典》演变为一种。中国不动产担保物权一种类型的立法模式延续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不动产担保物权由类型多元演变为类型一元,体现了被弃置了的不动产担保物权类型的“可替代性”,并与动产担保物权由类型一元演变为类型多元形成鲜明对比。曾经被立法确立的不动产担保物权类型遭遇弃置,除了被弃置者自身的制度缺陷之表面原因外,担保物权在“核心内容”上的法定同一才是担保物权得以实现类型一元化的根本原因。担保物权包括类型多元的不动产担保物权和类型多元的动产担保物权,在“核心内容”上的同一是其最终实现类型一元的决定性基础。对不动产担保物权类型演变法制史的“前车之鉴”进行研究,可为我国动产担保物权实现类型一元化立法,提供“后事之师”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11.
六朝语词,前贤及时修多所发明,但由于历史跨度大,语言变异又特别复杂,故迄今仍有漏遗。余不佞,素好此段坟籍,每逢阙疑,辄试作疏解,兹迻奉以下条目,以就教于行家。 算历:寿命。按此义诸辞书(指《辞源》、《辞海》、台湾《中文大辞典》等)不见刊载. 1.《鲁迅全集》第八卷《古小说钩沉·幽明录372页》(以下但称书名及页数):晋元帝  相似文献   

12.
《世说新语》一书,内容丰富,体例完善,从《德行篇》至《仇隙篇》,分36门类,共1130条,记录汉魏至晋宋间人物的遗闻轶事和社会风尚,历来被誉为志人小说的集大成者。 该书的作者,《隋书·经籍志》及《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均为南朝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然而,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篇)中却提出异议:“然《世说》文字,间或与裴郭二家书所记相同,殆亦犹《幽明录》《宣验记》然,乃纂缉旧文,非由  相似文献   

13.
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左传》堪称为佼佼者。历来整理研究者甚夥,佳著传世亦多。然千虑一失也在所难免。个人在长期研读中略有一得之禺,列述于下,供学人参考。 一、标点错误 (l)《左传·成公二年》:“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一九八四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编《古籍点校疑误汇录》所收《一部草率复印的古籍》111页) 按:这是兼语句,第一个动词“使”表示使令的意义。“使”后面的名词“宾媚人”身  相似文献   

14.
福建惠安方言有两种特殊兼语句,一种是普通话以两个表述与之相对应的兼语句,一种是普通话以“把”字句或动补宾旬与之相对应的兼语句。从句法、语义、语用方面考察了这两种兼语句的内部各个成分及其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叠合型兼语句是一种结构复杂、容量大的句式,本文依据层次结构,结合语义将叠合型兼语句分为7类,并指出叠合型兼语句兼有几种特殊句的表达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红楼梦》在叙事过程中运用空白艺术的方式及其产生的审美效果。《红楼梦》的空白艺术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语句空白,或是利用语言的特殊功能,使语言所显示的意象与意象之间出现断裂或省略,或是利用特殊的句式把语句压缩,使语意出现跳跃,省去两种语言意象间的直线性因果联系,从而造成一种含蓄蕴藉,潜藏不露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李安的《卧虎藏龙》为导引,新世纪以降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商业大片类型:古装动作大片。这既同中国武侠片谱系有关,又是新的历史语境使然。而新的类型片却是一个艰辛的编码建构过程,从《卧虎藏龙》、《英雄》、《天地英雄》、《十面埋伏》、《神话》、《无极》、《夜宴》、《墨攻》、《满城尽带黄金甲》一路下来,到目前中国这一大片类型还远不够成熟,有六方面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小说史上,明末清初是文言短篇小说创作最后的高峰期。《聊斋志异》以其辉煌的思想艺术成就,使之大为增色。这部杰作问世,固然有其现实的政治与文化背景,同时,岁月悠久、异彩纷呈的小说史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其中,六朝志怪小说的作用是突出的。所以,在《聊斋志异》自序中,蒲松龄特别提到干宝《搜神记》、刘义庆《幽明录》对他的深刻影响。一从一定角度看,《聊斋志异》是文人创作与民间创作相结合的产物。蒲松龄在书成之后回顾写作过程说:“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  相似文献   

19.
从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古代汉语发生了质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词语和句法格式.<幽明录>正是这一时期的著作,其结构模式充分展现了南北朝时期的复音词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体系的著作已经出现了四种,分别是艾伯华(Wolfram Eberhard)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丁乃通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金荣华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类型索引》和最新出版的祁连休先生的《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这些著作确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