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主观幸福感的概念、构成和特点的基础上,回顾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及测评工具,并着重分析了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最后针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评工具、状况和影响因素、干预等三个方面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获得主要受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定义的解析,学校、家庭、学习生活目标及生活状态诸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加强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定义的理解,改善师生关系和家庭教育方式及调整学生的生活目标与生活状态,促进大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从而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观幸福感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它的影响因素很多。本研究系统地探讨了人口统计学因素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得出了民族大学生具有中等偏上程度的总体主观幸福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较高等结论,根据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探讨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入手,考察诸因素与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作用机制,从而为提高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维护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理论依据和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帮助策略。  相似文献   

5.
主观幸福感作为衡量个体生活质量方面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了主体的适应性与社会性。本文以常州地区高校《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及其相关因素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为基础,考察社会支持向度下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结果证实,社会支持是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它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对大学生的幸福感有较高的预测性。高校应该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挥社会支持功能,积极建构交流实践平台,以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国内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抗  张英彦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3):58-60,119
对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结构、特点进行概述,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归纳,重点介绍国内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评工具及主客观影响因素,指出当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测量工具不统一、不全面,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内容表面化,研究结论模糊化4个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今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应加强对其主客观影响因素和机制的整体研究,探索和尝试新的测评方法,编制本土化的测评工具,探索和加强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的4个注意方向,旨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浙江农林大学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调查显示:农林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略高于中等水平;性别、年级、城乡等因素对学生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专业、经济状况等因素对学生主观幸福感有一定影响;学习成绩、外貌、恋爱状况、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等因素对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极其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幸福感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的,为考察社会阶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介效应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反应曲面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大学生安全感和社会支持在主观社会阶层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关系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主观社会阶层能预测主观幸福感,安全感在主观社会阶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起中介作用;(2)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主观社会阶层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受社会支持的调节。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个体的安全感和社会支持等心理层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的评价[1]。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和适应状态。文章试图将大学生性别差异因素引入大学生这个群体进行研究探讨,旨在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并进一步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性别差异的关系,对某高校在校294名大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加强自信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大学生有更强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主观幸福感逐渐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本研究 以绍兴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EdDiener的生活满意度量表、Kanunann等人的情感量表对233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借以探讨绍兴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发现:(1)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略高于中等水平,性别、家庭收入因素均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2)家庭收入、家庭背景和消费状况等因素对生活满意维度产生影响;(3)性别因素则对消极情绪维度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概念认知、条件认知、调节方法认知三项特征。结论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呈中等偏上。调解方法以单一为主,在主观幸福感条件认知和调节方法认知上学科差异显著,性别、学科两因素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幸福感关乎对大学生生活状态和生活态度的理解,也是转型期我国社会文化特征一定程度的反映.为研究转型期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对长春市某所全国统一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二学生及其父母共917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基于比较视角的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与父辈不同,并且大学生的幸福意识和追求幸福的动机更强;城镇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幸福意识、追求幸福动机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城镇大学生的成就感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男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幸福意识和追求幸福的动机差异显著,同时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元分析方法对采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SWBS-CC20)以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无差异;文理科大学生、男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均无差异;女生家庭氛围体验满意度优于男生,理科生目标价值体验满意度劣于文科生;学位论文报告的大学生知足充裕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较的差异要大于期刊文献与全国常模的差异;大学生知足充裕、社会信心、成长进步、自我接受4个因子与全国常模之间的差异随着数据收集年份的推移而越来越大;地域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90后女大学生婚姻态度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揭示90后女大学生婚姻态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采用婚姻态度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商洛学院和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在校的大一、大二、大三的320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90后女大学生婚姻态度在父母感情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学校、年级、恋爱经历、生源地、是否独生女和学科背景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90后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年级和是否独生女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学校、恋爱经历、生源地、学科背景和父母感情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90后女大学生婚姻态度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4)婚姻态度对主观幸福感具有预测作用。结论:婚姻态度是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三个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在心理学中,幸福是由需要、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而主观幸福感则是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伴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主观幸福感逐渐成为心理学家关注的课题,以已往研究来看,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家庭,生活事件等一些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本文正是从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自编主观幸福感相关三因素量表对内蒙古民族大学200多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实证性的考察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三个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课题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自尊量表(SES)和人际关系量表对成都域内12所大学的97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成都地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2)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负相关;(3)自尊和人际关系困扰对主观幸福感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心理问卷探讨了学生干部经历对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大学生在坚韧性人格、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三方面均显著高于其他学生,在坚韧性人格、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坚韧性人格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研究基础上,对如何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幸福感的性质和构成,了解大学生幸福感的总体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对武汉市6所高校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幸福感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主观幸福感的负性情绪维度与心理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因子结构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以及对性别、专业、年级系数的不变性。进而提出提高大学生幸福感的建议: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确立合理的人生目标;加强挫折教育,帮助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适;指导大学生学会人际交往,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正面情绪体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其幸福感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笔者根据对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探讨了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心理和行为机制,发现主观社会经济地位、自尊、线上和线下同伴交往均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作为心理因素的自尊与作为行为因素的同伴交往,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大学生幸福感之间起到了双重中介作用,并且自尊的中介效应强于同伴交往的中介效应;在同伴交往机制中,线下交往的中介作用要强于线上交往的中介作用。由此来看,提升大学生幸福感可以通过双重路径来实现: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理念,提高他们的自尊水平;另一方面,要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鼓励学生采用线上、线下方式与同伴积极交往、互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旨在研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情感支持对主观幸福感预测力最佳,异性朋友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最佳。因此,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