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甫流寓秦陇之地为时约半年,共留有诗作一百余首。寓陇诗作是杜甫苦难行踪的真实纪录,它再现了杜甫生命沉沦的漂泊。寓陇诗形成了一幅特色鲜明的异域行旅图,它的基调是苍凉的,情感是沉郁的。在寓陇诗作中,杜甫突出地体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现世人生的认识与生命意义的思考共同构成了寓陇诗的中心主题。  相似文献   

2.
杜甫暮年流寓湖湘,孤舟飘零,贫病相仍,匆匆谢辞人世。但他心忧国祚,情系百姓,儒者的人格气质给后世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他在寓湘诗中一声声自悯的悲鸣,是为儒者尊严的抗争,是为理想奔走的呐喊,是为苍生社稷发出的最后一声哀号。  相似文献   

3.
陈寅恪与吴宓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陈、吴二人的诗作 ,反映了他们人生哲学、文化观念、思想感情。武汉大学中文系已故教授刘永济的诗、词遗作中 ,留存了一批与陈、吴交往的作品 ,这对于深入认识陈、吴的诗作有重要意义。此文首次对这些交往诗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爬梳与考订。  相似文献   

4.
清初著名诗人陈允衡诗作自成一家,成就为世人瞩目。诗歌多表现个人愁苦和漂泊哀伤,情调凄切,尤工五古;其创作心态具体表现为遗民心态、山水心结和亲友情谊三个方面;其创作诗法杜甫,诗歌呈现温柔敦厚与精深孤远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5.
近代湖湘妇女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与湘学精神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湘学精神铸就了湖湘妇女独立的人格;湘学精神激励湖湘妇女投身爱国运动的大潮;湘学精神赋予湖湘妇女敢于抗争、谋求参政的勇气;湘学精神是湖湘妇女冲破世俗、解放自身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晚清湖湘诗僧寄禅(八指头陀)是中国文学史和中国佛禅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先后任七寺主持,弘倡佛法;学诗作诗,成绩斐然;游历甚广,结交多方。携四明诗人聚"四明诗社",结四明酬唱集团往来唱和,依湖湘诗派以弟子辈学诗交游,与中晚唐诗派以诗会友,慕同光体诗人亦师亦友。不同诗派间的频繁交往反映了晚清纷纭的诗坛格局。  相似文献   

7.
湘酒命名与湖湘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揭示湘酒命名与湖湘文化各个方面的联系, 阐明了湘酒的命名虽然多种多样、各有称谓, 但是湘酒的命名却具有湖湘浪漫主义文化的共同特征。它们各自与湖湘浪漫主义文化的联系, 充分强化了湘酒的集体特征。这对于形成湘酒成熟的文化品类风格具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湘学”是指在湖南地区产生和传承并对湖南地区发生了影响的以哲学为核心的学术思想。“湘学”与“湖湘学”以及“湖湘文化”有区别。湘学概念的范围上限应断自周敦颐,而其下限则应确定在清末民初,内容包括濂溪学、湖湘学、船山学以及近代湘学。  相似文献   

9.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唐柳宗元《永州八记》、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以及现代沈从文《湘行散记》合称“湖湘四记”。它们植根于湖湘文化,丰富了湖湘文化的内涵和底蕴,是体现湖湘文化和中国意境美学的绝胜华章。  相似文献   

10.
湘酒酒瓶的造形充分体现了湖湘地域文化、湖湘历史文化及湖湘文化精神 ,具体说 ,即湘酒瓶形的仿生造形、仿物造形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浓郁的湘楚文化特征 ,揭示了湖湘文化亲近自然、尚武慕勇、尚情重义的精神特质 ,它是湘楚民间文化的一种特殊载体。  相似文献   

11.
《出关》一诗是魏徵诗歌的代表作,但有关研究很少。本文考证其写作时间,解读其内容,探讨其写作背景与影响,认为此诗作于武德元年十一月第一次出使山东时,是魏徵隋末唐初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从诗中可以了解到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信息,据诗可以纠补史籍记载的一些误漏。此诗反映了魏徵反对梁、陈浮艳诗风、主张诗导达心灵,歌咏情志的文学宗旨,在唐代及后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数量统计与分析,可以从籍贯、寓寺、宗派、存诗等方面描述宋代湖南诗僧的基本态势。就地域分布而言,宋代湖南诗僧中寓湘诗僧远多于湘籍诗僧,且大多集中寓寺于潭州的长沙与衡山,籍贯与寓寺分布都极不平衡;在宗派方面,几乎所有可考诗僧皆为禅僧,且绝大多数属于临济宗;在诗歌类型方面,所存诗歌以佛门偈颂为主,真正的“文人诗”很有限,推衍至全宋,表明宋代诗僧虽有“士大夫化”倾向,但总体来说仍不离僧徒本位。  相似文献   

13.
杜甫入蜀后创作了一系列吟咏三国历史人物的诗作,影响深远.本文分析了杜甫三国诗的艺术成就及现实意义;对杜甫居住成都与夔州时期的三国诗作的历史背景和地域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刘备与诸葛亮君臣相济的良好模式,以及蜀地丰富的三国历史遗迹,类似三国时代的唐代动乱的社会现实,是诗人情感寄托的基础.文章还对杜甫三国诗作对后世的思想、艺术创作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以读朱汉民教授<湘学原道录>为切入点,试图对湘学传统与湖湘精神予以深层次的理解.作者认为,湖湘哲学虽最得孔门儒学的真义,但并不表明其现代意义完全是正面的.  相似文献   

15.
范崇简是范氏十三代诗文世家中期最有成就的诗人.综观其全集,描写山川景致、旅途感触的写景纪游诗占了所有诗歌的1/3,其纪游写景诗融山水之情于人生之旅,寓禅佛理思于山水之境,含清新画意于自然诗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颇高的艺术价值.对其纪游写景诗的研究,是了解诗人全部创作风貌的重要密钥.  相似文献   

16.
王维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主要是其山水田园诗赋予的,但王维诗作中的送别诗也独具特色,本文主要对王维送别诗进行分析,从中归纳出王维送别诗所体现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然而对它的自觉意识与主动建构却以清代湖南建省为契机.自康熙年间湖南与湖北分治以来,湘人文化上的独立意识日益高涨,举办了一系列文化工程.通过科举分闱、编修省志等活动,不仅获得了独立举办乡试的权力,而且构建了一套有关湖南历史文化的叙述体系,凸显了湖南文物教化日新月异的气象.通过修纂地方诗征、地方文征,向世人集中展示湖湘文化史的成果,再现了湖湘文化的风采,改变了湖南群苗杂处、边僻无文的形象.这些文化建构活动为近代湖湘文化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 “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和湖南“文化强省”战略建设步伐的加快,湖南省来华留学生教育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如何发挥湖湘文化在来湘留学生汉语教育中的作用,打造“留学湖南”这一金字招牌,是新时代湖南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文章首先阐释湖湘文化元素融入来湘留学生教育的重要性,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形式分析来湘留学生汉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湖湘文化元素融入来湘留学生汉语教育的策略和路径,以更好地促进来湘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推进湖湘文化“走出去”,提升湖湘文化对外传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船山崇祀与近代湖湘地方文化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是与湘人有意识建构地方文化的努力分不开的.王夫之作为可资利用的地方先贤和学术偶像,受到湘人的极大关注与推崇,通过刊印遗书、讲求船山学说,崇祀为地方偶像,并最终将其列入文庙祀典,船山思想内涵得以光大,并作为地方文化建构的有利质素,逐渐融入湖湘文化精神中,成为区域文化的一部分.船山崇祀作为地域社会建构自身文化体系和象征系统的一种话语,极大地促成了湖湘文化在近代的辉煌和成功.  相似文献   

20.
石天河新时期归来后的诗作有着特定的情感内涵和艺术形式,既为特殊年代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样态,也显示了诗人以诗的方式对于生活和自己的新的超越。纵观石天河新时期以来的诗歌创作,其在情感内涵和艺术形式方面突出表现为诗与真的统一、个人身世之感与国家命运之思的统一,以及情感的直说与曲写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