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尤金·奥尼尔作为美国戏剧大师擅长运用表现主义和象征手法来揭示美国 2 0世纪前半期人民的思想和冲突。其作品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剧本自始至终都充斥着浓厚的悲剧色彩。本文以奥尼尔的悲剧力作《榆树下的欲望》为例 ,旨在透视奥尼尔独特的悲观主义 ,即取精华于古希腊悲剧及弗洛依德无意识心理学。  相似文献   

2.
<欲望号街车>是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南部生活的时代写照,主要讲述女主人公布兰奇在不断寻求欲望满足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拉康的两个观点--"欲望即缺失"和"欲望是他者的欲望"在文本中得到充分展现."欲望"是布兰奇走向崩溃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3.
传统批评家们大都把《欲望号街车》看作女主人公布兰奇的命运悲剧。然而,从读者反应角度解读田纳西·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不但剧本主角变成男主人公斯坦利,而且整个剧本还呈现出全新的诠释意义,主题从布兰奇的命运悲剧转变成斯坦利的家庭喜剧。读者/观众的阅读空白为新意义的产生提供可能,读者/观众通过情感体验的手段判断自己的道德立场,并最终在感受否定阶段裁决自己的道德倾向。同时,读者反应角度还能映射出田纳西潜意识里对父权制社会的敬畏和对男性主导地位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英国现代小说家 D.H.劳伦斯和美国当代剧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都是世界文坛上多产而又引发诸多争议的作家。劳伦斯在其小说《虹》中 ,运用象征手法表现女主人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渴望。威廉姆斯在其代表作《欲望号街车》中同样以象征的手法反映出女主人公布兰奇复杂的内心世界及其可悲的命运。在这两部作品中 ,作者均透过两性关系 ,通过象征这一表现手法描写女性人物心理 ,反映社会现实 ,揭示人物命运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用文学审美维度的表现说和实用说,分别对女主人公的“欲望”和作者的创作欲望及动机进行解读。《欲望号街车》的主题隐喻可概括为没有“欲望”的欲望,是文学创作的社会理性和人文关怀之间张力的悖论和矛盾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榆树下的欲望》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奥尼尔是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其剧作往往贴近生活并且哲理深刻.他的早期剧作<榆树下的欲望>就体现了剧作家本人的女性观.通过对剧中三位女性人物的分析,探讨了她们的女性自我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从而表明奥尼尔也是一位具有女性意识并且非常关心女性生存状况的剧作家.  相似文献   

7.
田纳西·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是美国戏剧史上的经典巨作,体现了父权制社会里男性的霸权、女性的悲剧、女性争取平等的意识以及对自然的认同感。《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的悲剧深刻地揭露了父权制社会男性对女性的统治和压迫。女性对自然的认同感源于男性对女性和自然的压迫。布兰奇的悲剧提醒社会要尊重女性,反对性别歧视以及对边缘群体的歧视,社会的发展要实现两性平等以及不同人群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8.
自然主义文学流派对20世纪美国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奥尼尔的剧作《榆树下的欲望》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从自然主义的基本特征出发,分析作品中的自然主义因素,并且探讨作者自然主义倾向的源头———成长经历、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以及对东方哲学的浓厚兴趣。同时,作为一个伟大的现代派作家,奥尼尔又远远超越了自然主义的局限,体现了他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欲望号街车》通过对女主人公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幸遭遇 ,生动地展示了新奥尔良某地区的拥挤嘈杂的生活图景 ,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美国社会工业化进程中传统的南方与现代的北方的冲突 ,剧本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欲望号街车》中的创作风格、舞台艺术和语言艺术的探讨 ,充分地论述了本剧中剧作家所运用的独特艺术手法“诗化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0.
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欲望号街车》揭示了强大的工业文明与日趋没落的旧南方种植园文明之间的矛盾,成为对20世纪上半叶南方旧文明消亡充满诗意的悼念。女主人公布兰奇·杜波利斯无法排遣的性欲望、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爱的绝望是最终导致她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她的悲剧是旧南方文明错误的女性价值现对其迫害造成的,她的悲剧是一个文明陨落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12.
13.
从《榆树下的欲望》看奥尼尔的悲剧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榆树下的欲望》表现了西方现代人在失去"上帝"这一精神信仰后的惶恐和不安。受物质主义文化影响,他们把追求财富作为一种新的精神寄托,在这种追求中,他们的人性与物质主义产生了激烈的冲突,结果导致他们人性的丧失,根本无法感受到生命本身的意义,同时也造成他人的悲剧。欲望本身成为他们成功的标志,同时也成为他们失去正常人精神和道德生活的标志。在物质主义造成的复杂矛盾中,父子关系、夫妻关系,都沦落为物质关系,无论他们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结果都必然是悲剧性的。奥尼尔通过表现他们在和自己的命运进行抗争时所表现出的悲剧力量,从而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悲剧思想:人只要能在绝望的境地里继续抱有希望,他就获得了生命的悲剧美感。  相似文献   

14.
《榆树下的欲望》和《悲悼三部曲》是奥尼尔进入创作成熟期的两部重要的反清教戏剧。在这两部剧中,奥尼尔巧妙地运用了叛逆的女性角色来诠释他的反清教束缚的思想,两组突出的对立象征,即石头房子对应榆树,孟南房子对应幸福岛屿,暗示了清教父权制与人性欲望的冲突。  相似文献   

15.
威廉斯在《欲望号街车》中描绘了一个错觉世界,三个主要角色(白兰琪·杜波依斯、斯坦利·柯华尔斯基、斯蒂拉·柯华尔斯基)在剧中都深陷错觉而不能自拔。当现实和期望无法调和,深陷错觉成为了他们被迫接受的生存方式,他们的表现也正反映了现代人在面对现实时无奈和绝望的心理。事实上,剧中所呈现的世界其实也是现实世界的缩影。但是剧中人物以不同方式掩饰、维护自己的错觉,表明了他们仍然抱有继续生存和生活的希望,这也让读者在绝望和悲剧的气氛中看到了希望和力量。  相似文献   

16.
威廉斯在《欲望号街车》中描绘了一个错觉世界,三个主要角色(白兰琪.杜波依斯、斯坦利.柯华尔斯基、斯蒂拉.柯华尔斯基)在剧中都深陷错觉而不能自拔。当现实和期望无法调和,深陷错觉成为了他们被迫接受的生存方式,他们的表现也正反映了现代人在面对现实时无奈和绝望的心理。事实上,剧中所呈现的世界其实也是现实世界的缩影。但是剧中人物以不同方式掩饰、维护自己的错觉,表明了他们仍然抱有继续生存和生活的希望,这也让读者在绝望和悲剧的气氛中看到了希望和力量。  相似文献   

17.
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与曹禺的<雷雨>这两部剧作的题材、风格等方面都很接近,显示了两位戏剧大师在艺术创作技巧上的相似精心塑造底层人物,打破传统悲剧观念;家庭悲剧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意义;命运观念突现人物心理内涵;多种人物间不正常关系显现矛盾冲突;结尾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8.
疯癫是田纳西·威廉斯毕生所痴迷的戏剧主题之一。文章以拉康对主体性和欲望的互文性阐释为理论基础,对《欲望号街车》中典型的疯癫女主人公及其疯癫性进行深入的文本研究。布兰奇由于欲望客体的缺失而丧失其主体性,在寻求主体性的过程中,她成为文明社会中欲望的牺牲品。其疯癫性是理性和感性世界矛盾冲突、文明压抑主体欲望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田纳西·威廉姆斯《欲望号街车》的三组意象即地名和人名;音乐和色彩;扑克、水和灯罩的分析,探讨了剧中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以及其所得到的效果,充分揭示了美国南方衰落的传统文明与新兴的北方工业文明产生的剧烈冲突和矛盾。剧中主人公布兰奇悲剧的一生正是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是一出社会堕落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南方女性的哀歌——《欲望号街车》的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纳西·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以其精细巧妙的构思、委婉细腻的文笔、生动饱满的人物以及丰富深刻的思想受到评论界的高度赞誉.该剧女主人公布兰琪,作为南方女性的代表,向来引起关注和争议.文章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力图从社会文化、女性心理、语言与其它艺术特色三方面来分析剧中精美而易碎的女性形象,并探求其背后的深刻内涵以及造成她悲惨命运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