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体主体生成是一个直接关乎中国现代性建构成败的关键问题.以人类社会系统作为管理对象的社会管理对中国现代性个体主体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中国现代性个体主体生成中面临的“缺乏主体身份和主体意识”、“自由和权利实现程度不够”、“个人主义倾向凸显”三个基本问题,有必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手段培养社会个体的主体意识,通过法律制约的管理手段培育法权主体,通过行政控制的管理手段实现对个体成长社会环境的协调,以此来促进中国现代性个体主体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中国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条件下,社会利益的分化和多元化引起了社会构成因素的多元化及利益群体的多元化,从而引发了社会利益如何分配问题.社会公正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现实热点问题.本文在全面理解公正、社会公正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社会主义公正原则及其特征,进而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的社会公正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3.
社会公正与制度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社会公正与制度是实现人类社会文明、有序、发展的两种手段,因此它们在义理上相通。社会公正本身就包括形式公正即制度的因素;制度也离不开公正伦理的价值预设和引导。在转型社会中,社会公正的实现日益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制度也确实给了社会公正具体的、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社会的思想解放以反思与否定封建的"臣民"地位与意识,追求现代社会的"公民"地位与价值为主题,从戊戌变法开始,到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呈现了一条从将"新民"作为一种道德追求,然后发展到政治追求、社会追求的演进线路。其内涵生动地展现了近代中国人从"臣民"到"新民"到"国民"的社会主体意识的觉醒历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学术期刊编辑公正意识的重要性,指出了学术期刊编辑公正意识缺失的表现,提出了学术期刊编辑公正意识的培养途径。认为学术期刊编辑公正意识的建立,有利于学术期刊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编辑出版环境中健康、持久地发展,促进社会的公平。  相似文献   

6.
主体是西方理性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法律是理性的化身,法律主体因而具足了理性的属性。法律主体的多层次性,为理解其内涵及其行为带来了复杂性。基于法律主体的理性本质,分析不同层面的法律主体的样态,这成为解读法律主体的一把钥匙。法律主体可从个体、社会及国家三个层面来理解,其中最基本的是个体层面的法律主体。个体法律主体有个体、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存在样态,作为法律和伦理的实体,三者的理性和“普遍性”呈递增之势,个体法律主体只有圆融于国家层面,成为“普遍伦理”的化身,才能去除个体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个体法律主体的特殊性及片面性,在“普遍伦理”的统摄下实现“我”与“他者”及“国家”的和谐,从而解决片面与普遍、理性与自由的矛盾,实现“能分使群”的人的现代价值,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的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的理想追求。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理所当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维护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8.
实现社会公正,建设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生活理想,也是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设定的发展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公正的缺失,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本文从社会公正缺失入手,结合当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列举相应的措施,论述如何坚持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社会公正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面旗帜.由共同富裕原则和权利平等原则所构成的实质公正,由政治民主原则、按劳分配原则和社会调控原则所构成的内容公正,加上民主法制化的制度公正,是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的肯定性表述;与之配套的还有一系列否定性表述,诸如旨在共同富裕的"反对平均主义"、"不搞两极分化"、"防左反右"等,及旨在权利平等的"反对特权"、"反对特殊化"、"反对腐败"、"反对官本位"、"反对封建思想残余"等.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两极分化问题,要认真实施"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政治体制改革,要坚决反对腐败和封建主义残余,是邓小平为我们指出的争取社会公正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不是中国人的主体意识不够才导致浪漫精神的普遍缺乏,而是我们这个国家封建的时间太长,儒家实现主体价值的方法用的太久,从而造成个体意识的淡化,又从而导致整个民族浪漫精神的缺失.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公正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辨析按需分配、按德分配、按才分配、按贡献分配、平等分配等各种社会公正理论的基础上 ,可以确立 :( 1 )社会公正的实在原则 :贡献是权利的实在源泉和依据 ,社会分配给一个人的权利应该与他的贡献成正比 ,而与他的义务相等 ;( 2 )社会公正的潜在原则 :德与才是职务等权利的潜在源泉和依据 ,社会应该用人如器 ,根据每个人所具有的品德与才能的性质而分配与其相应的职务等权利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繁荣至今的根本所在。但我们在强调发展的同时也大力倡导社会公正的实现,只不过是在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更加提倡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公正实现”,这种“公正实现”所带来的可持续发展是以效率的提高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3.
尽管对公民社会概念的界定至今仍未一致,但中外学者都认可公民社会是个突显个人权利、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个具备了自治性、参与性、公开性和开放性的社会。正是由于公民社会具备了这些特性,说明公民社会的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是与公民主体性的内涵相切合的,也使得公民的个体性和自主意识能在公民社会中得以彰显。公民社会的构建促进了公民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现代管理伦理的公正理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管理伦理思想史上,公正一直就被思想家们指称为管理活动的伦理价值目标,一定社会的良好秩序的形成,都是靠公正这种道德信念进行整合才得以可能的。公正的实现依托于管理,公正可分为个体公正和社会公正,个体公正的实现有赖于个体对自身行为的道德管理,社会公正的实现依赖于人们对社会的管理。作为管理伦理的理念,公正的原则包括自由和平等原则,其有效实现有待于人们作出各种管理措施,包括制订统一的管理标准,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实行民主的管理决策,按照贡献进行分配,建立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以社会不公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失范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社会公正意识现状更是不容乐观。大学生未来的角色要求他们要培养正确的公正意识。正视大学生公正意识偏差的现状,分析其原因,进而探索培育大学生公正意识的途径,成为我们目前一个刻不容缓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6.
只有达成人与人之间的公正、和谐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公正、和谐 ,社会公正应是有效解决生态危机的基本前提。全人类利益的共同性 ,生态危机影响的整体性将促使社会公正成为可能 ,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与社会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争取建立更为公正的社会秩序的历史。人们对于社会公正的认识和追求社会公正的实践,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正具有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不同的内涵和特点,目前在我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社会不公的问题。我们对此必须给予高度的关注,并努力促使社会公正的普遍实现。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公正、平等与效率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文通过对公平或公正、社会公正、平等、效率等概念的界定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为解决学术界争论不休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作者认为,正确地阐明公正同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倡导追求社会公正的价值目标,是我国理论界的迫切任务。在现代伦理学中,公正一般专指“社会公正”,即作为“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的公正。贯彻权利平等原则,是现代社会公正的基本要求。权利平等同经济效率决无矛盾和冲突,而是现代社会促进经济效率提高的必要条件。所谓“平等与效率的冲突”,应当理解为“经济平等与效率可能(不是必然!)发生的冲突”。维护社会成员基于政治平等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保障平等与效率的最佳结合,是当代中国社会公正的根本特征,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前提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正·经济公正·企业公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正是古今中外最基本的道德,是伦理学的中心范畴。社会公正是以社会为道德主体的道德公正,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真正体现社会公正;经济公正是指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中的公正,在一定范围内经济公正可狭义地理解为分配公正,而分配不公正往往会引发社会矛盾;企业公正是以企业为行为主体的道德行为的公正,企业公正分为外部公正和内部公正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