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危机引起人类对自身文明发展方式的反省,直接导致生态文学的产生.生态文学对揭露生态危机,呼吁生态保护,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生态童话作为生态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致力于宣传生态意识的作家面对生态危机的一种文学回应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童话发展不仅呈现出阶段性,更体现出鲜明的艺术特征.生态童话作家以儿童文学参与了生态环保的思考与创作,宣传了生态意识,表明了"生态环保从娃娃做起"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劳伦斯和郁达夫同为现代主义作家,在创作重心上,都把反映外部物质世界的小说传统转向反映个人的内心世界,即重在表现人的"自我".他们把对生命与生活的敏锐感觉溶于各自生命文学的创作之中,以揭示人在意识层次中的"潜意识"部分为主线,大胆而直率地解释人性,表达了两位作家对其所处时代自然美与理性美的理念感悟和理解;在否定假、恶、丑的同时,注重灵与肉的结合,进而达到真、善、美伦理道德的理想追求.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不同民族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影响,出于对"美"的不同理解和认识,在他们创作的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不尽相同,甚至表现出美学意识上的极大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论梭罗的自然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梭罗是生态主义文学的先驱。《瓦尔登湖》集中体现了其自然观的三维结构:自然是美的,世界之美在于自然;自然是生命的,自然之美本于生命;自然界生命是平等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温柔的”“人际关系”。其自然伦理意识给后世以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父亲"形象的文化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醒龙小说世界里的"爷爷"、"奶奶"是作家理想中的乡土社会的象征,是作家的生命理念.刘醒龙小说中的"父亲"形象都有一种道德化倾向.在他们身上,寄托了作家朴素的道德意识和人生理想.刘醒龙对"父亲"们的命运的表现,采取的是一种诗意化、道德化的表达方式.他的创作明显缺乏历史理性.坚守传统的道德理想是刘醒龙最基本的文化立场.  相似文献   

5.
英美浪漫主义作家从自然的审美与精神意义、朴素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生命共同体三个方面书写了各自的生态意识.他们揭示了自然中美的真谛,阐释与自然相融的和谐之美,提倡回归自然,复归人类的美好天性,为人们追寻精神家园开辟出一条通往真、善、美的自然之路.此外,他们也表达了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深切关注,呼吁人们敬畏生命,保护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强调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宰,只是自然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其他生命共同组成一个平等的生命共同体的宇宙血缘家庭.英美浪漫主义文学的价值在于揭示人类与自然的深层关系和相互影响,促使人们参悟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化大生产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生态文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集中书写,作家们通过文学作品表达了对全球危机的理解与想象。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对工业化大生产与水资源危机、空气污染进行了聚焦,同时也在对全球工业化大生产的关注过程中形成了日益明确的生态意识。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全球危机书写,反映了当代作家的全球一体化意识与关注世界环境问题的承担精神,扩大了生态文学表现视域,传播了生态文化理念,建构了一幅中国作家笔下的世界生态环境景观。  相似文献   

7.
巴金是一个典型的本色作家,其创作呈现了本色特质:一是作品表现了与生命发展同步的阶段性;二是运用"天然去雕饰"的本色化叙述语言;三是作家的"高峰体验"促成其本色的创作生态。巴金的每一次成功的创作都是一次自我实现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依据作家的写作动机以及作品主题,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小说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早期至80年代中期,少数民族小说主要追求地域乡土特色;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民族文化特质成为少数民族小说的核心主题;90年代后期以来,自然和文化危机成为少数民族作家的普遍焦虑,其作品呈现鲜明的文化生态意识。三次转向背后是社会文化语境的改变和少数民族作家"民族意识"内涵的变化,或可以此为启发反思并深化当前的多民族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五生"指生物、生命、生产、生活和生态。"五生"理念是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面临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全球生态危机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一种新的观念,其以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构建生态文明为终极目标。"五生"理念的价值取向在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五生"理念的实践诉求与归宿,"五生"理念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进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生态意识的觉醒是人类受自然界影响作出内生性的理念意识塑造,生态意识的培育则是生态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类自觉、主动地利用法律、政策、媒介、市场等对人的行为实施强制约束、意识改造、激励引导.生态意识的觉醒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文明农业文明时代,表现为对自然的懵懂认知和敬畏;工业文明时代,表现为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反思和人与自然关系重新审视;生态文明时代,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代表的现代生态意识,开始科学认识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关系,辩证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张生命共同体理念进行协同保护和全球治理.在生态环境的培育上,媒介要发挥信息传递和知识普及功能,增强生态科学意识;用好宣传教育和思维约束功能,唤醒生态道德意识;借助示范说服和案例引导作用,激发生态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1.
迟子建在<原始风景>中以对生命感悟之剪辑下的人与自然的审视为支点,表达作家对自然生态的现实关注和终极关怀;并在描绘人与白山黑水的自然休戚相关的亲和之美中,凸显出生命烛照下的"原始风景",显露出难能可贵的"绿色"生态意识和谐的生态环境是有生命灵性的自然与人栖居的"绿色之都".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了不同的生命形态,也孕育了不同的乡土意识和状貌各异的地域文学。通过对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和源流的梳理可以确立作家创作的特定文化渊源,通过不同的乡土理念的分析可以确认不同作家的创作选择和创作风格,通过作家笔下不同类型的乡村人物和社会群体的研究可以透视不同的生命形态和生命基调。在"地域文化—乡土小说—生命主题"理论框架中,现代乡土小说创作的四个作家群体——浙东作家群、湘楚作家群、巴蜀作家群、关东作家群及其创作文本,均对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乡土小说的生命主题进行了历史性观照,发掘出了乡土文学的地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3.
符贞 《南都学坛》2011,31(3):134-135
<正>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Dorris Lessing,1919—)是一位充满生态意识的作家,她的作品常显性或隐性地反映出对地球及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深切忧思。《老妇与猫》是她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篇经典短篇,通过对一名被子女抛弃的老妇与一只流浪猫相依为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基点,生命的存在性、流动性及人的可教育性,是美在生命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关注生命存在和个性发展是实现美的前提,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实现美的基本原则,在教育教学中倡导"唤醒生命体验"思维方式,走向体验式课堂教学等都是实现生命教育的必由之路。构筑以美为导向的生命教育,将成为时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艺理论的集大成之作,集中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文艺生态思想,以及古代文人关于生命理念的内在察觉.本文力图从<文心雕龙>中的生物学暗喻、文学本体论中的生态学含义以及美学理念中的生命意识等角度探询其丰富的生态和谐观念.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是一位具有强烈生命意识和人道主义的作家,《受戒》是其代表作。在这个充满桃源理想的乌托邦水乡世界里,他从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出发,体现出作者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凸显出一种诗意自然以及诗意生存的整体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7.
华裔美国文学主要关注华裔的生活和境况、身份属性的建构、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等,对自然、生态和环境的描述不太明显。随着生态批评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体现的生态思想。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的处女作《喜福会》描绘了四位母亲和她们的女儿在中国和美国的生存状态、中美文化差异等问题,同时还独辟蹊径地彰显了其生态意识。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看,谭恩美的作品突显了其东方生态和谐思想,通过精神生态下人与自我关系的和谐书写,文化生态下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和谐书写强调了作家精神、文化和社会和谐的生态观。在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发展趋势下,人类在多元文化交流共存的基础上,必然能融合出一种人类精神发展的共同本质。  相似文献   

18.
东方美学中的泛生态意识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方美学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其始终贯通着生态意识,处处渗透着对自然生命的崇拜与赞美.其以整体的、和谐的、有机的生态雏度现照天地山川、自然万物,诉求天地人舍一的大美之境.东方荚学也始终和自然形象纠合在一起,无论是集中体现美的艺术领域,还是具体的审美活动,都把妙悟自然,参透大字密钥为其鹄的.东方美学也强调流动之美,其以诗意的幻想体验自然生命的意义,以整体直觉的形式把握人类情感本体,以内省的方式化解生命的扭结,以诗教乐教的途径构筑诗意化生存空间.诸多方面成就了东方美学的泛生态意识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浙籍女作家的创作中,"水"叙事构成了其共同的内在创作特性,这不仅体现了"吴越文化"对女作家创作的影响,也是女作家对故土情感的显性表征,更是女作家自觉或不自觉的生态意识的或浓或淡的显现.本文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切入浙籍女作家的"水"叙事,考察其建立在自然、生命、性别三个维度之上的、统一于和谐理念的生态空间的构筑过程.  相似文献   

20.
理念化的爱情话语——巴金作品中的爱情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金笔下的几种主要爱情类型,本质上是作家传达某种社会理念的“借用品”,激励社会叛逆是其主要文学功能;而个体化、人性化的生命体验则是其爱情话语的先天弱势。这一创作现象的存在,有其历史的、文学的和作家个体的深层背景。从作品的共时轰动效应向经典阅读效应的转化,可以印证20世纪中国人性觉醒的履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