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语篇的结构特征和词汇标记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英汉语篇中"问题-解决"模式的异同,发现:"问题-解决"模式在英汉语篇出现的语篇体裁是一致的;在英语语篇"问题-解决"模式中,"情景"部分常常没有出现,但在汉语语篇中,该模式较为严格地遵循了"情景-问题-反应-评价"模式;在英汉语篇"问题-解决"模式中,各个组成部分可能由一句话来完成,也可能由多个句子来构成,还可能出现语篇模式重叠,这在英汉语篇中是一致的;英语语篇中"问题-解决"模式有其明显的词汇特征,而汉语语篇的"问题-解决"模式虽然没有明显的词汇标记,但在关联词的使用上与英语语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语篇连贯的主观性是言语交际中通过交际主体心智或心理表征建构起来的连贯性所体现出来的立场、态度、感情、意向等主观意识.它对语篇的连贯性具有构建作用,主要体现在:语篇连贯的"自我"印记与"意向"印记.因此,理解与把握这种主观性,是研究语篇连贯性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概念隐喻理论的框架内,以自建的小型商务英语语料库为基础,揭示隐喻"商务即战争"(BUSINESSIS WAR)在商务语篇中的投射模式,并在Halliday语域学说的视角下,进行了商务语篇与政治语篇、商务语篇与经济语篇的对比分析。与政治语篇相比,商务语篇的隐喻密度很小,源始域倾向于战争策略、靶等战争外围概念,而非杀戮、战斗等核心概念;与经济语篇相比,商务语篇的隐喻密度略小,两者在源始域的选择上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4.
语篇组织规律与其特定的思维模式密切相关,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思维模式的差异:中式思维呈 "螺旋型",英式思维呈 "直线型"的逻辑特征,从而造成语篇模式的差异:中式喜爱 "归纳式"语篇型,英式偏爱 "演绎式"的语篇型.这些差异对大学生英语写作产生了影响,出现了 "负迁移"的现象.因此,要写好英语作文,学习者必须学会用英语语篇模式来构建自己的文章结构的写作策略,使其易于写出本族语风格流利的英语作文.  相似文献   

5.
批评性语篇分析是建立在批评语言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社会指向的语篇分析方法.它通过语言分析来展示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尤其是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文章运用批评性语篇分析法,对美国非暴力民权运动领袖Martin Luther King,的名篇"I Have ADream"作一分析,验证批评性语篇分析法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语篇逻辑语义关系的构建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直接影响语篇语义表达的连贯与自然。受汉语思维的影响,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语篇中并列结构连接词"and"出现的频率很高。然而,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很多由"and"连接的句法形式上呈现并列结构的表达,语义上却显示出伪对等关系的特点。因此针对二语学习者英语写作语篇中"and"的用法研究,会为写作教学中逻辑语义关系的构建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7.
英语政治演讲语篇中情态动词的人际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情态动词是语篇表达人际意义的重要手段.政治演讲语篇包含丰富的人际意义.各类情态语义在政治演讲语篇中的分布情况表明,运用具有认识、道义、动力等不同情态意义的情态动词,有助于演讲者调节与听者关系并说服听者,从而实现演讲语篇所具有的"求取"等人际功能.  相似文献   

8.
汉日对比研究可谓成果颇丰,但多集中在语音、词汇或某一特定语法现象领域。文章从系统功能语法和"视点固定原则"角度,对《孔乙己》的汉日语料进行了个案对比,分析并探讨了显性衔接机制在汉日语篇中映现的特点,指出日语语篇更多使用指示词和接续语这样的显性衔接机制,语篇更具主观性;而汉语语篇则较多使用人称代词,属高语境语篇;通过观察"视点固定原则"在语篇中的显现,提出句子层面的研究成果"视点固定原则"在语篇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批评性话语分析把语言看作一种社会实践,认为语篇语言是语篇生成者和接受者之间权利关系的反映,能揭示社会中被"自然化"了的不平等关系。本文采用Fairclough语篇分析法,以西方媒体对中国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事件的报道为例,对一些充满意识形态的新闻文本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首先,根据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对新闻语篇的语言特征进行描述,然后联系语篇与语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分析语篇的生成过程;最后联系相关的历史和社会背景说明社会因素与语篇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本文研究不难发现,语言和意识的关系是双向的,即语言和语言的使用反映意识形态;语言及其使用又作用于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0.
篇章、语篇、信息——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篇章"和"语篇"指的是同一种事物,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语篇分析就是把篇章跟语言的系统联系起来。作者认为,语篇有各种变体,语码变体跟语域、语类无关。文学语言的特殊性源于语法隐喻。从事语篇分析的学者都是从自己特定的角度出发的,如,批评话语分析、积极话语分析。很多意义是不能量化的,我们不仅要重视概念意义,也要重视人际意义。作者还论证了计算机对语篇分析、机器翻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语篇分析理论和图示理论为依据,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出发,分析了我国大学英语语篇教学的现状,指出"语篇教学"存在的两个误区:语篇教学的形式化;语篇教学的僵化.旨在引起大学英语教师的对此领域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运用多维分析法分析立场标示语在学术语篇中的共现模式,可知中西学者在学术语篇中的立场表达:(1)英语本族语学者在学术语篇中立场标示语的共现频率明显高于国内学者;(2)英语本族语学者在学术语篇中更频繁地利用立场标示语对命题内容进行限制和表达对命题内容在某种程度上的不确定性;(3)在表明"知识的来源或命题为真的视角"时,英语本族语学者更倾向于直截了当地指出来源,但国内学者却更显著地倾向于"引经据典";(4)国内学者在"言语风格"和对命题信息"现实性"的判断上所采用的标示语与英语本族语学者相比也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3.
后殖民语境下的典籍英译是一种战略性的跨文化交流活动。经对比分析发现,在所选的《论语》三种译文当中,大陆译者对原文语篇的意义结构、语篇精神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传达不如海外华人译者和英语母语译者准确,译文质量低劣。要真正破除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西方的种族中心主义、文化自恋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精华,实现东西方文化的共存共生与和谐发展,典籍英译者必须把宏观的、战略性的"文化意识"与微观的、策略性的"语篇意识"融合起来,重视语篇的信息模式、逻辑结构、思维方式、文体特点以及语篇功能,采用"异化"策略向强势文化推广汉语文化,更好地参与世界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快词汇能力发展,拟构建一种多维的二语心理词汇重组的宏观模式,即把单个词之间的联想方式扩展至词与短语、词与句子、词与语篇等的多向网络联想方式,从而构建一种从词到语篇再从语篇到词的无限循环的链式"金字塔"型二语心理词汇重组模式,这种二语心理词汇重组法既突出了词汇联想的聚合性特点,又发挥了其组合性优势,将会有效推动二语学习者的词汇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后殖民语境下的典籍英译是一种战略性的跨文化交流活动.经对比分析发现,在所选的<论语>三种译文当中,大陆译者对原文语篇的意义结构、语篇精神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传达不如海外华人译者和英语母语译者准确,译文质量低劣.要真正破除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西方的种族中心主义、文化自恋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精华,实现东西方文化的共存共生与和谐发展,典籍英译者必须把宏观的、战略性的"文化意识"与微观的、策略性的"语篇意识"融合起来,重视语篇的信息模式、逻辑结构、思维方式、文体特点以及语篇功能,采用"异化"策略向强势文化推广汉语文化,更好地参与世界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16.
互文性作为语篇的基本特征之一,着眼于语篇内异质要素的相互关系。"语体互文"是语篇互文性的一种特例,反映了语篇建构过程中各种语体既高度融合又互相制约的状态。借鉴维索尔伦语言顺应论的理论框架可从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三个方面对"语体互文"的运行机制、本质特点和修辞策略进行阐释,以此为从语体层面切入进行语篇研究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描述翻译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灌输语篇语言学中的"语境"概念以及"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标准"培养的学生翻译的语篇意识,提高学生翻译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零形回指是话语结构中一类较为特殊的指称形式,它是一种没有语音形式、无形有义的照应手段,通过零形式从先行项那里获得指代表现出来的一种特征。根据关联理论中的"投入努力与产出效应"和"第一解读"规则,在英语语篇中使用零形回指,给语篇的理解带来的不是麻烦,而是便利。作者用最小的努力处理语篇,读者也用最小的努力解读语篇,从而取得语篇的最大关联性及连贯性。英语语篇中存在着一定量的零形回指现象这一事实,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关联理论的可应用性。关联理论为我们对这种情况下使用的零形回指提供了说服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语篇解读并非指文章在读者头脑中的直接内化,因为它不是一个单向过程,而是文章与读者、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情感等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探讨图式知识理论对语篇解读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图式和文体图式这两个角度来分析图式对读者语篇解读的影响,从而使解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是广泛而普遍的。从语篇生成的视角,探讨"情绪―认知"机制对语篇特定内容的制约作用,语篇对真实世界的反映往往经过情绪对认知的作用而受到某种程度的"过滤"与"染色"。其最直接的表现是语篇中反映出来的感知世界,在情绪对注意选择性的干预和对知觉的"歪曲"下,具有特定的突显。其具体表现被归纳为三种规律,即适宜律、可控律和抑制律,前两者侧重知觉印象的效果,而后者则强调主体知觉的动觉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