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话能力是新时期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听说能力在现代生活中日益需要,也应加强训练。”并对说话训练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说普通话;当众说话,语言清晰,音量适当,态度自然;说话语句连贯,意思完整明白。”语文学科要让“受教育者不仅应该能够读,能够写,还要能够听,能够说。”过去的语文教学重视读写,轻视听说,这对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是不利的,语文教学需要听说读写互相兼顾、相辅相成。新时期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面向二十一世纪,注重培养能说会道的高素质人才。初中阶段如何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要想使学生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一个学期单凭教材上七八篇单元作文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平时教学必须经常进行一些小练笔。这几年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笔者以“小练笔”为抓手,以日记、周记的方式呈现,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完成《大纲冲规定的各项语文能力培养的目标,就要对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语文训练,通过背诵、朗读、演说、写作、作品欣赏等方法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以提高。但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环境来施行。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语文教学也离不开校园这个…  相似文献   

4.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心理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中的心理训练就是运用语文教学心理学原理、对学生进行学习训练,使之消除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兴趣,以助解决语文教学中效率太低和不顾实用这两大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凡是成功的课。执教者余兴不尽,听课者誉之为“艺术的享受”,其必然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反之失败的课一定是违背了这些规律。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效率高、成绩佳、能力强者,其学习心理必然是“认识来源于主体改变客体的活动和动作”,“其一个刺激要引起一种反应,主体及其机体就必须有反应刺激的能力。”(皮亚杰语)此反应刺激能力取决于其“准备…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一系列崭新的教学理念。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高扬“以人为本”的大旗,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我通过对新课程实验区的教学研究发现,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教学应让他们具备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6.
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口才训练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加强口才训练的必要性与紧迫性1、语文教学的目标:口才训练不容忽视中专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应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读、写能力的培养,却忽视听、说能力的训练。教师们并非不知道口才交际能力对于学生将来踏上社会后的再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迫于统考压力或其它方面原因,往往还是引导学生抠字句背解释,而把许多方面能力的训练挤出了语文教学课堂。现在,随着深化中专语文教学改革,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应作为语文教学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现代语文教学“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课堂“活”字教学实施需从“乐”、“情”、“美”、“智”四个方面入手,发挥师生的教学互动性,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推着教师跑,真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8.
论语文教材的现代品格陈菊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材是联系教与学的桥梁,是教师将教学目的物化为学生语言行为的中介。教师凭借这个中介对学生进行训练和规范:加强双基,使之功能化,训练应用语言的能力;开发智力,使其头脑灵活,训练运用语言进行创造的能力;建构主体...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视听说”能力已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作者从分析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在初步总结所尝试的改进视、听、说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反思和理论探索,以期在理论指导下更自觉地灵活多样地加强听说教学。在教学实践中首先明确了教师与学生各自的位置及作用,开展互动性的教学活动。“视听说”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听力训练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重点”的互动式训练模式,以说促听,以听练说,听说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10.
“听”、“说”是学习英语最困难,然而又是最关键的环节。在基础阶段应该攻破“听说”难关,特别是高师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听说”能力。因此,在基础阶段应加大“听说”训练的力度,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强调朗读背诵,尽可能用英语授课,鼓励学生多讲多练,使学生的语音语调正确,语言流畅地道,为做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语音教学是非常关键的。要对学生进行英语素质教育,语音、听说教学必须加强。否则,要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极为困难,学生所学的也是“聋哑”英语。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重视语音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才能使学生全面增强英语综合能力,提高英语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训练敏捷的思维和快速组合语言能力。这一目标的定位反映了人们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科学认识,也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对语文教学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教材文本的语言进行感知、理解、欣赏、评价,更应注重文本内部各项训练项目之间的链接。引领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加工、整合,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写结合不仅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抓住阅读教学最核心的东西,真正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同时力求处理好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两者间的关系,读写结合,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标下组织学生口头作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学习技能上还可收到语言积累训练、心理素质训练、完形训练之功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施定期检查、实时评讲评分、定期对比语文学习效果等配套质量跟踪措施.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善于创设“学”的空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从而使学的能力得到提高,潜能得到开发。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早期开发学生智力,提高习作能力.是“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实验的指导思想。对低年段孩子进行写话训练,让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语文学习的时候.就感受到语文教学的两大功能——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并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变成自己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自觉行为。但由于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太小,认知能力很有限.如若指导不当.势必让孩子们苦于“写什么”、“怎么写”。因此,教师要潜心琢磨、探索指导习作的方式,让孩子在开始接触语文的起始阶段感受不到“习文”的苦恼和困难。从而培养一种愉快“习文”的情感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谈谈我们在“低年级学生写话序列训练”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7.
语文训练要“到位”李新宇,任欣伟语文教学要致力于语文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形成来自训练,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学要“以训练为主线”,这已基本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所以,如何提高语文训练的成效,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目前,在语文训练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有...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把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使作文教学由语文教学的重点成为既重又难的“焦点”。目前,作文教学出现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师只重视命题,忽视对作文内容的把握,学生缺乏素材的选择能力,所写的内容也过于宽泛。其次,教师的作文指导针对性不强,指导过程未能循序渐进,无助于学生观察、描述能力的培养,也会造成学生练习写作缺乏成就感。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我们看到,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不少学生对作文严重缺乏兴趣,写作能力普遍较差。很多学生学了多年语文却不会灵活运用,提笔千斤重,表达困难,辞不达意。笔者研究的结果是:这和教师没有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及自身的教学态度有很大关系。如果要开创作文教学的新局面,让学生真正喜欢写作,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实施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20.
章熊是语文教学科学化的坚定探索者。其探索表现在:科学地认识语文课程,提出中学语文课具有综合性,但核心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科学地确认语文教学目标,在确定读写听说的教学目标方面有许多有益的探索;科学地建构语文能力培养体系,既有“名家名篇+科学训练”的总体构想,又有更为具体的技能训练体系;科学地考核语文教学效果,为我国语文考试探索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