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宿县地区养鳖业发展较快,养鳖户利用夏季是鳖的采食活动盛期,从各种水体中捕捉或从市场上购选鳖种,采取庭院养殖或将原有池塘加以改造后进行鱼鳖混养,达到商品规格后再上市出售,以获得较高的收益。但受伤或注水的鳖种放养后易造成大批死亡,现将鳖种好坏鉴别方法总  相似文献   

2.
庭院养鳖具有投资小,资金周转快,适于高密度集约化管理等优点。据估算,经过一个养殖周期(5个月)一只鳖可纯获利50元左右。(一)修建鳖池。鳖池多为直壁的水泥砖石结构。面积根据环境而定,池深1—1.3米,水深0.8米,池墙可用砖砌好后水泥抹面,墙顶四周要求设“7”字型的防逃顶。池底用水泥打成,并一端至另一端呈由浅入深的斜面。池底铺30厘米厚的细沙。饵料台可用木板、水泥板呈30度斜坡放在池的一  相似文献   

3.
年近古稀的县政协委员刘金鹏。是一位退休在家养病的老教师。家住凤台县毛集镇大郢村,因脑溢血留下半身不遂,腋挟双拐。但他身残志强坚持发展家庭养殖,现家养长毛兔120只、牛5条、肥猪130头、母猪15头、肉鸽60对,精养鱼池水面8亩、鱼鳖混养塘水面550平方米、商品鳖和亲鳖塘水面各200平方米,栽植果树400棵,年纯收入4万元,人称“水陆空三军司令”。  相似文献   

4.
亲鳖在自然条件下,繁殖周期长,产卵量和孵化率低。要想提高养殖亲鳖的效益,必须提高其繁殖力,获得质优量多的幼鳖。 (1)亲鳖池的建造。选阳光充足,温暖宁静,水源丰富,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一般情况下每只池以100—150米平方为宜,池壁玉米1.3—1.5米,水深1.1—1.3米。底铺20—30厘米厚的砂或软泥。池中设砂岛,让河沙露出水面0.3米,修成斜坡型,以便于亲鳖产卵活动。放养前肥池水排干,每亩  相似文献   

5.
夏民安 《小康生活》1997,(10):32-34
甲鱼养殖不神秘。近年笔者根据对汉川县几十户高产养殖甲鱼的调查将他们的经验。总结如下。一,甲鱼池要建好。甲鱼喜静怕声、喜阳怕风,喜洁怕脏,因此,应选择环境幽静,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塘作为养殖基地。按高标准建设养鳖场。如是自繁、自育、自养场,要考虑亲鳖池、稚鳖池、幼鳖池、三龄鳖池、成  相似文献   

6.
鳖池的建造。(1)稚鳖池 刚出生至10克以下者称稚鳖。池面积为2-8平方米,长方形,深0.3-0.4米。水深保持在0.1-0.15米,池底铺细沙,池上搭盖高出池顶1-1.5米的遮荫棚。两端建宽约20厘米的休息台。休息台与水面相交处建一个30度的斜坡,便其上下。(2)幼鳖池体重10-100克左右的称幼  相似文献   

7.
鳖是名贵的药用及营养丰富的水产品,近几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然而许多鳖场在引种后短则几天、长则月余即发生大批死亡甚至全群覆灭,经济损失很大。现将我省某鳖场引种后发生暴发性死亡的原因分析报道如下。1 鳖场及引种情况 四川省某县鳖场于96年4月新建,分温室鳖池、露天鳖池两部分,均采用砖混结构,底泥为黄色粘性土。温室面积300m~2左右,上下两层式,上层100m~2,下层200m~2,采用塑料薄膜遮盖保  相似文献   

8.
于忠诚 《小康生活》2001,(10):24-24
鱼种池每年有4—5个月的利用率不高。笔者总结了鱼种与青虾混养技术,为鱼种池的合理利用找到增产、增效路子。介绍如下:(一)池塘条件:只要能育鱼种的池塘,都能进行鱼虾混养,一般要求面积1—5亩,水深1—1.5米,底泥较少。为集中捕捞和清塘方便,在池底开挖宽  相似文献   

9.
甲鱼是国内外市场畅销的水产珍品。发展人工养鳖,经济效益高,具有广阔前景。鳖是一种以肉食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水生动物,在天然条件下,以螺、蚌、鱼、虾为饵。在人工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天然饵料来源不足,从而限制了商品鳖的发展,因此,采用人工配合饲料是发展这一高效养殖业的迫切  相似文献   

10.
王秀才 《小康生活》2005,(12):28-28
鱼类多品种混养是立体利用水体,合理利用各种饵料,充分发挥池塘潜力而获得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混养是根据各种鱼类的栖息习性、生活习性、食性等不同特点,合理确定。从鱼类的习性看,相对地可分上层鱼、中层鱼、底层鱼三类。即鲢、鳙为上层鱼、草、鲂为中层鱼,鲤、鲫为底层鱼。因此,将这些鱼混养在同一池塘中,就可以有效地利用池塘的各个水层。与单养一种鱼类相比,就增加了池塘单位面积的放养量,从而可以提高池塘的鱼产量。  相似文献   

11.
陈潭 《小康生活》2003,(5):30-31
利用青虾池混养泥鳅,可以增加泥鳅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泥鳅与青虾混养,在长江流域,一般于5月份向青虾池中投放抱卵虾,6月底7月初再放养泥鳅种苗,7月中旬以后,每亩搭配放养300条鲢鳙夏花,以改善水质。同时,还要在池中种植一些水草。向青虾池中放养的虾苗,当年5-6月份繁殖的虾,到7-8月份一般会性成熟,并繁殖出大量的幼虾,往往导致年底时,池中几乎没有大规格虾,很难取得好的效益。因此,在夏季,青虾与泥鳅混养池应保持1.5米左右的较深水位,以降低水温,防止青虾性早熟,提高大规格虾的比例。青虾与泥鳅混养,泥鳅会捕食刚孵化不久的幼虾。所以,除对泥鳅种苗的放养时间,作合理安排外,最好设专池培育虾苗,等虾苗3-4厘米长的时候再混养。这样,就可以减少虾苗被泥鳅捕食的数量。青虾达到上市标准后,分批用网捕涝,实行捕大留小,大的青虾和泥鳅陆续出售,小的继续入池饲养,直到最后全部清池。  相似文献   

12.
向峰,人称鳖王,养鳖已有三年多,93年纯收入3.8万元,一家四口人,人均收入9500元,谱写了养鳖致富四部曲。(一)从摸鳖到养鳖。向峰,家住湖南省绥宁县黄土矿乡半岭村,他身怀祖传的摸鳖绝技,91年以前,摸鳖是他的家庭主要副业,常外出几百里,来回十天半个月,早出晚归,辛苦异常。91年正月初二,他在丈母娘家拜年时,看到了一本《专业户》杂志,拿起一番,看到一则养鳖信息,回家后,与家人一合计,第二天便开始修起了养鳖池。  相似文献   

13.
合肥的地名语源见于史籍的有多种解释,其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的“施合于肥,故曰合肥”之说得到较多认同,但对于施水(南肥河)如何与肥水(东肥河)相合却一直未能澄清。“施合于肥”是通过两河之间的一条古代运河实现的。这条被称为“巢肥运河”的古河道在史籍和传说中可以找到印记,在当地存有遗迹。它支持了《水经注》的说法,为合肥的地名语源提供了一种比较明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通州市有两个养龟鳖的大户在省内外很有影响。一位是恒兴镇的朱云龙,养龟已有6年,现有2000多只,目前已扩建200多平方米龟池,可养龟2万只;另一户是先锋镇义成圩村的杨新康、杨新平弟兄俩,养鳖已6年,鳖池4口,占地3亩,现有鳖3000只。这两个养殖大户部有多年的养殖业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自然条件下,龟  相似文献   

15.
一、鱼—鸭养殖 养殖配置方式有池中放群鸭、集中圈养鸭和鱼鸭混养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一)铒料多样性。河蟹食性杂,偏动物性饵料,且贪食,饵料的投喂,即要满足其需求,又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应因地制宜,多渠道地开辟饵料来源;一是,蟹池移栽足够的水草,覆盖率在40%以上,水草主要品种有伊乐藻等。蟹池水草  相似文献   

17.
先谢谢从贵刊上得到快速、神效的药物捕鳖绝招。我家地处汝河岸边,河内有很多鱼鳖,每年春有很多外地人到此捕捉。我也老想找一项快速、神效的捕捉方法,也曾从广告上购买过许多的捕鱼鳖大全、绝招,可一实践,都不实用,见效甚微。在第二期的《专业户》上,我看到李拓出售‘醉捕甲鱼’绝招及药物,又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购回了资料及药物,一实践,果真快速、神效相当实用。我真从内心里感激《专业户》,有了您我致富有望啦!  相似文献   

18.
由于药用蚂蟥的饵料主要是永生昆虫,来源少,所以人工养殖药用蚂蟥很难推广,为解决这一难题,江苏省丰县金陵供销社特种经济动植物繁育基地的蚂蟥研究课题组经过摸索,发现了一种能将植物性饲料转化为动物性饲料的田螺与药用蚂蟥混养的新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陈德祥 《小康生活》1995,(10):29-31
鳖是珍贵水产品,肉昧鲜美、营养丰富,还具有滋补防癌健身特殊功能。在市上每公斤价500元以上。且供不应求。鳖在自然环境下需4—5年才能长成500克重。而采用四季恒温快速养鳖新技术,一年可长成700克重。现将这一新技术介绍如下。(一)建恒温池:采用砖石水泥结构,四周有水泥挑檐。池壁高1.3  相似文献   

20.
全国闻名“鳝鳖致富”的潢川,除有3万养鳖户、年创产值2亿元,并有2万农户利用庭院养黄鳝,占地少、养殖快、不占劳力、投资小、效益大。如100平方米鳝池。年可收入高达2万元,远销海外更高。其方法简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