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清传奇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已是成熟的戏剧形态。它在保持中国古典戏曲特有的戏剧性的同时,又增强了戏曲的叙事性因素。明清传奇叙事主体的强化,叙述时空的拓展,叙事结构的程式化以及构成戏剧结构的种种叙述手段,把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最具文人化特色的戏剧的显在叙述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了体现了明清传奇作家对戏剧叙事策略的自觉把握和对叙事技巧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宋元南戏的显在叙事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南戏是中国戏曲发展过程中较早的戏剧形态,其显在戏剧叙事的模式已经形成。第一文本的唱辞叙述、念白叙述,和第二文本的科介叙述有机结合,构成了以唱念做打多种叙述手段演述故事的戏剧叙事表演体系,对中国戏曲进程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使中国戏曲成为既可观又可听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3.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叙事话语作为一种展示性叙事话语模式的实验,从舞台叙述角度第一次探索了时空控制机制,开始摆脱典雅的诗剧语态,转向多元的视点结构,奠定西方戏剧传统的主导话语模式的基础,也更接近戏剧本质  相似文献   

4.
试论法国古典戏剧中的显在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显在叙事在法国古典戏剧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在古典戏剧中,任何位置都有长短不一的显在叙事,但有两个位置却是此类叙事最经常出现的地方:一个是开头,一个是结尾。就其叙述手段而言,主要体现为反复叙述、有一定长度的独白叙述,开场白和尾白叙述等。就其叙事功能而言,主要体现为:A可以弥补“三一律”限定范围内剧情的不足。B可以有效地丰富、补充人物性格的内在意蕴。C可以较为充分地激发观众的艺术想像力,增强叙事力度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梵剧《沙恭达罗》的显在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戏剧是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沙恭达罗》是其最重要的分支古典梵语戏剧中最优秀也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剧本。该剧受到西方的广泛欢迎,获得了世界级的声誉。与其它两大戏剧体系的优秀作品一样,《沙恭达罗》在叙事方面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就。它的序幕叙事非常独特,不同于西方的歌队叙事,但与中国的“先声”叙事、“传概”叙事等相似。其用以叙人、叙事、叙景和叙情的独白、对白、旁白等都十分成功。长时空独白叙事、插曲叙事、幕后语叙事等也是该剧的重要特色。其剧名和幕名叙事是其它戏剧体系的作品中十分罕见的叙事类型。除第一文本叙事即主体台词叙事以外,《沙恭达罗》的第二文本叙事即舞台提示叙事也比较成功,但不太全面  相似文献   

6.
舞台剧是一种综合性的叙事艺术,西方现代派戏剧的舞美呈现出多维的、立体的、动态的、开放的叙事态势;布景、灯光、服装、道具、音响等作为舞美的重要叙事要素和视角积极参与戏剧情节、人物的叙事。由于西方现代派戏剧具有比较强的观念性,因此舞美在叙事中突破了传统戏剧的写实性原则,力图通过象征性、寓意性、写意性的戏剧要素对观众表达一种观念,传递出剧作家和导演的叙事意图和对现实的主观感受。  相似文献   

7.
莫里哀是文学史上古典文学的集大成者,近代文学的开拓者。他的喜剧创作首次把叙事视角完全转移到现实人生,建立了近代戏剧的叙事范型,并在西方戏剧由浪漫型戏剧向写实型戏剧的转换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夏衍的戏剧创作以潜在的戏剧叙事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叙事特性主要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潜在的情节叙述:戏剧蒙太奇与充分的戏剧展示的互补与互动;二、潜在的人物性格叙述:人物对话和戏剧动作内在逻辑统一性的充分展现与显在叙述手段的互渗与互进;三、潜在的氛围叙述:充分的舞台展示与显在的舞台叙述的艺术混合和情境互铸  相似文献   

9.
狄德罗是18世纪重要的戏剧理论家。他的严肃剧(正剧)理论,实际上提出了一种“第四堵墙”式的真实幻觉原则和重视性格与环境之间关系而且能产生强烈情感效果的情境叙事方式。这一理论使戏剧叙事从古典写意型彻底向近代写实型发生转换,为西方写实主义戏剧在叙事方式上作了一次特殊的“启蒙”。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从中心走向了边缘,而在西方却从边缘走向了中心。文章试从林语堂翻译文化中独特的个人叙事话语和文化审美,解读他性灵闲适、日常生活艺术化的叙事与中国儒道释及西方现代性相融合的文化审美对中国社会正统进行的文本的潜在颠覆,对东西方文化的宏大叙事及西方话语霸权的潜在颠覆和解构。  相似文献   

11.
瘟疫文学是瘟疫流行后留给西方的直接“遗产”,在后疫情时代,瘟疫在西方文学作品中被不断的重构和重新想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西方瘟疫文本中,叙事内容、叙事结构和叙事风格上有着诸多共享的症候,这些症候的存在既来源于对传统瘟疫文学的模仿与继承,也是瘟疫文学内在生成机制的表征,为西方“黑暗的文学经典”的重构和瘟疫叙事的文化塑形提供了生成力。西方瘟疫文学的叙事症候提升了人们对疫病的认知,起到了心理治愈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其成为人们进行反思的催化剂,使人们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莎乐美》——反戏剧式意象叙述的始作俑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尔德唯美主义的重要代表作《莎乐美》作为反戏剧式意象叙述的始作俑者,代表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戏剧的学术分界。主要依据在于:一、《莎乐美》的写作和演出时间都早于象征主义戏剧的重要代表作品《沉钟》和《青鸟》。二、《莎乐美》充分地具备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戏剧的基本叙述方式——反戏剧式意象叙述的两个基本特征:反叙事结构和分裂性意象。三、毕希纳的《沃伊采克》不能看作反戏剧式意象叙述的开端。  相似文献   

13.
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两次启蒙运动,在面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选择上,第一代启蒙思想家表现出了犹豫,而第二代启蒙思想家则坚决地与过去一切划清界限.表现在文学创作上,伴随着这种启蒙观念的演进,带来的是叙事上的变化、文体上的革新.现代小说的叙事方式初具雏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表演叙述、舞台美术叙述、剧场叙述以及观众的叙述接受等方面分析了西方戏剧的舞台叙述的表现机制,探讨了西方戏剧的舞台叙述特性和舞台叙述模式,总结出一些戏剧叙事学中舞台叙述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5.
论《大浴女》的叙事特点及其叙事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凝近期创作的长篇小说《大浴女》,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叙事方法并加以创造性的运用,在小说叙事方法的探索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小说体现出作者对于叙事学、文体学思想的自觉关注和在叙事技巧方面的积极探索,突出了叙事技巧在深化文本主题上的艺术表现功能.《大浴女》通过对叙述声音与叙事眼光的巧妙运用与转换,使其探讨灵魂,关怀人性的主题得以更好地彰显.  相似文献   

16.
自然主义戏剧是19世纪后期欧洲剧坛出现的一种影响显著的思潮和流派,反映了当时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和哲学思想对文艺领域的渗透。它主张以实证哲学的理论和生物学、生理学等自然科学法则体验和描写生活、表现人物性格和事件,并借小剧场运动的助力,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就,为戏剧叙事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不少饶有价值的基质。自然主义戏剧叙事的特征体现在:以科学实验的态度和方法刻画社会和人物,客观、细微地观察和记录现实生活,舞台艺术讲求高度逼真和日常生活化。自然主义戏剧叙事在颠覆传统戏剧观、催生新的戏剧形态、推进西方戏剧的现代转型方面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戏剧与影视跨界由来已久,尤其在叙事与传播上,戏剧与影视既各有范围又互有跨界。无论外国还是中国,电影之成为艺术总是与戏剧“互文”,电影和戏剧在叙事上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且同属时空双跨综合叙事艺术。数字技术条件下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为戏剧影视等艺术的跨界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改编成为戏剧影视等跨界多向传播的一种有效方式,戏剧影视等艺术的传播路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表现主义戏剧作为现代主义戏剧的主要流派之一,之所以能够大师辈出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自于对反戏剧式的意象叙述这种崭新的叙述方式的成功运用。较之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戏剧,它所显示出来的叙述特质和叙述手段主要表现在:一、主题叙述:剧作者主观意念的全面外化和符号化;二、梦幻叙述:亦真亦幻的分裂性意象的自然变换和无时空性接合;三、反叙事结构式的内在心理叙述:人物内心意念的环形心路漫游;四、意象叙述:人物内心意念和内在心理强度的充分外化和视听化;五、身份叙述:独特的角色转换技巧和艺术同化手段  相似文献   

19.
从话剧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其接受的影响更多地来自于西方传统戏剧,较少来自于中国古典戏曲,其叙述方式也应是潜在的戏剧叙述和外在的戏剧展示,然而曹禺的《雷雨》却更多的采用了中国传统戏曲的显在叙述方式,并使其在艺术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功。而剧中采用的“回溯法”、“直叙法”、“省略法”、“概要法”等手段便集中体现了这种独特的时空控制机制的主要叙述特质  相似文献   

20.
进入二十世纪,西方小说的发展有了一次堪称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各样的实践也引发了多种理论的探讨。从叙事学的角度,辨析传统小说与现代派小说的叙事技巧,可以突现现代派小说的创新之处,并由此达到对西方现代派小说叙事特征的一个宏观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