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个多世纪以来,众多学者对昆仑神话进行了不懈探索,而青海地方学界对昆仑神话尤为关注。进入新世纪后,青海民俗文化学界提出了"以昆仑文化为青海多元文化的标志性文化"的观点,进而促成政府对青海文化做出了"以昆仑文化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文化"的定位。这是一次把民俗学研究成果转化提升为政府文化建设方略的有效尝试,在中国也是地方民俗学为地方文化服务的成功案例。事实证明,民俗文化学在地方文化建设中可以大有作为。任何一种学术的兴衰命运,都与国家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对政府文化战略和文化发展来说,民俗文化有着独一无二的资政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昆仑神话是中国古典神话的主体,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而她与青海高原的昆仑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主要梳理了昆仑神话的文化意象、神话昆仑山的基本风貌和女神西王母形象的文化变迁,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昆仑神话与青海的密切关系,进而探讨了昆仑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在中华民族史上的神圣地位。  相似文献   

3.
昆仑文化与西王母神话学术论坛是促进中国神话研究的契机,将加深世界对东方文明的认同。昆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母,中华文化的产生、发展来源于昆仑文化。王母神话是中国神话体系中最完美的部分,与青海有着较为紧密的源缘。  相似文献   

4.
"昆仑神话与世界创世神话国际学术论坛"是2010年"昆仑文化与西王母神话国际学术论坛"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将昆仑文化放到了国际学术话语的语境中,与世界创世文明、神话相作了比较,凸现了昆仑文化在世界神话体系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昆仑神话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不可替代性,开发以其为核心的昆仑文化品牌是未来青海旅游,甚至是西部旅游的重要课题。本文论述了作为旅游资源的昆仑神话及其文化的旅游开发类型,并提出了如何围绕昆仑神话进行旅游开发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2014年昆仑文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学术论坛,以国际情怀汇聚世界10多个国家及地区不同文明和学界智慧,紧紧围绕"昆仑文化与文化事业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三大主题,从不同学科视角全面探讨并不断丰富和拓展昆仑文化内涵与外延,增强以昆仑文化为内核的文化软实力价值导向和资源整合功能;深化和扩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科学内涵和行动思路,为青海更好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挥积极推动作用;有力拓展和提高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区域文化交流广度及认同高度,以理性学术创建和极具启发的对策建议促进文化产业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昆仑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源,蟠桃盛宴、牛郎织女、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神话传说源远流长,造就了博大精深的昆仑文化。古籍如《山海经》、《庄子》、《楚辞》、《诗经》、《博物志》等,印记了昆仑神话的传颂。这些宝典与神话故事,可作为当代文创经济之根。从艺文教育的观点,可培育一群有才华的学子来传习与再创文化,藉由图文并茂的绘本和动画,结合考察研究、创艺表现与教育推广,继续生动地叙说故事,为昆仑文化的转创应用,注入一股活力经济泉源。昆仑文化博大精深,还拥有美丽丰富的自然资源加持,例如昆仑圣境之美,以及享誉盛名的昆仑玉,可结合多元文化、自然资源、人才培育与观光产业,以具有美感体验的软创新(soft innovation)来提升文创经济效益,台湾与国际文创案例,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关于昆仑文化作为青海省标志性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昆仑文化的内涵、主要内容、特色项目及其地位进行了多视角、多层次梳理和分析。认为昆仑文化既包括历史文化,也包括现当代文化;既包括各类精英文化,也包括各民族民间文化,昆仑文化可以作为涵盖青海文化的标志性文化。并在对青海省近年来昆仑文化的开发模式进行回顾的同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青海社会科学》2013,(6):F0002-F0002
<正>2013年11月25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布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我院赵宗福教授为首席专家的《昆仑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获准立项。该课题是青海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界获批的第一个国家重大项目,实现了青海国家重大项目研究零的突破。赵宗福教授长期致力于神话学、民俗文化学和地方文化史的研究,多方面均有建树,尤其在民俗学、民间文艺学领域学术造诣颇深,是我国知名的民俗学家。先后出版《花儿通论》、《青海花儿大典》、《昆仑神话》、《青海多元民俗文化圈研究》等著作10余部,在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成果先后27次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10.
"河出昆仑"是昆仑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人的古老信仰之一,这是一种在万物有灵观念基础上产生的河源信仰与昆仑仙乡信仰错综交织的文化心理和土地崇拜文化表象。其中蕴涵了上古人们对土地有巨大生命力"万物土中生"的亲和体验与认识;而鲧窃"息壤"治水的悲壮,成就了禹治水患成功和"敷土定九州"的功业;周穆王西游沉玉于河、树槐于昆仑山的祭祀活动,则是土地崇拜的具象,也是"予一人"拥有国家最高权力和全部土地的折射反映。  相似文献   

11.
昆仑神话是中国古典神话的主体部分,在其被文本化过程之际,正是中国古文明已经成熟之时。虽然限于当时书写条件的困难、国人早熟的哲学思维和神话历史化改造等种种因素,加之神话本身经过历史时间的剥蚀和历史潮水的冲刷,所书写的内容只剩下一些零散的、只言片语的,以及欠完整形态的"碎金片",但从前人学者对先秦至汉晋时期记录神话典籍的连缀萃集仍然能够看出昆仑神话是我国古典神话中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影响最深远的神话体系。举凡在先秦至汉晋时代的原典如史部与子部小说家类典籍、先秦诸子著作与《楚辞》、历代对原典的注疏训释之作,以及道藏及晚出现的笔谈杂记、出土的战国秦汉时期砖石画像、竹简帛书等中,都有或简约或较为完整的文字记载,仍保持有"原生态"的状貌。从中可窥见古代文献书写昆仑神话时,具有思维的原始性、神话意象的层累性及神话人物记忆的排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而青海高原的秋天更是一个创造神奇、收获美丽与智慧的季节。在昆仑文化和西王母神话的神秘召唤下,我们怀着对东方文化的敬仰和热爱之情,带着如何在现代社会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深切思考,从中国和世界各地欢聚一堂,一起畅谈文化、交流思想、结交友谊。这是我一直期待的时刻。在此,我谨代表青海省委、省政府,也代表这片孕育神话的高原,向论坛的如期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特别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因为你们带来了智慧的果实,让我们采撷与分享。  相似文献   

13.
<正> 蓬莱神话和昆仑神话是两个并列的系统,学术界的传统看法是:昆仑神话起源于我国西部地区,是由西北古族创造的,它流传到东方以后,才在沿海地区形成蓬莱神话。前辈学者闻一多、顾颉刚先生均持这种观点,并有详尽论述。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对蓬莱、昆仑两个神话系统的关系在看法上趋于多元,但由于缺少对二者统一的综合考察,结论仍可商榷。从两个神话系统的基本内容方面审视,它们确实渊源相同,然而,二者并不是源于西北古族,而是源于古代东夷族,是东夷文化的产物。尽管它们产生的时间有先有后,却都在诸多方面体现出东夷文化的突出特征,地域色彩非常鲜明。  相似文献   

14.
远古时期,中国主流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在实用理性方面的过度强化造成了对原始诗性智慧的极度疏离以及超越性精神价值的缺失,由此给中国文人带来精神困境与家园缺失。而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文化恰是对这种缺失的一种有效补充。作为在理性文明时代迷失了"家园"、陷入精神困境后在"神性"世界进行精神探索的写作者,我们不难发现其超越世俗、追求神圣的人格倾向,以及对"神话昆仑"、"人神之恋"等神性意象和主题的浓厚兴趣与强烈关注。对此,我们一直以来总是以"浪漫主义"、"想象力丰富"等批评话语来解读,总觉得过于皮毛,未入其里。在笔者看来,屈原以其天赋之才所建构的神话世界已然不是远古意义上的神话,它是以神话思维构筑的一种独特的隐喻系统和精神符号,表达的是理性文明时代的诗人情怀,是诗人心灵深处对深层记忆中的天地圆通、神人交和的神性世界的虔心膜拜,是诗人在现实的人生苦难中升华出的对神圣性精神家园的诗意期待。  相似文献   

15.
李炳海 《东岳论丛》2004,25(4):139-143
汉武帝在求仙过程中兼顾昆仑神话和蓬莱神话 ,是造成二者融合的契机。由于蓬莱神话在汉代的影响超过昆仑神话 ,这就使得它在与昆仑神话融合时居于主导地位。蓬莱神话对昆仑神话的同化 ,造成昆仑神话在两个方面发生变化 :一是昆仑神境的形态变成下狭上广 ,是东海三神山的投影 ;二是昆仑神境的仙性得到强化 ,最后成为道教圣地和天地的中心  相似文献   

16.
宋小克 《云梦学刊》2010,31(1):40-43
屈原有很深的昆仑情结,其神游天地多以昆仑为中心。屈原在运用原有昆仑神话的同时,也改造、构建神话:其一,增加了许多《山海经》中原本没有的地名、物象,诸如县圃、成池、春宫等,丰富昆仑神境;其二,调整神话物象的方位,重新构建昆仑格局;其三,以空间运动超越时间,赋予昆仑以新的生命内涵;其四,颠覆了昆仑的神人关系,人成为神境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青海昆仑玉产业发展探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奥运会选定昆仑玉作为奖牌镶玉,为青海昆仑玉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历史契机。目前,该产业已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主要问题。本文在详析昆仑玉的类型、品质、分布及产业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产业促进政策措施,以期推进昆仑玉产业实现发展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青海地域辽阔、资源富集,自然景观、地理地貌、民族文化、人文风情等都具有原生态、多样性和不可替代的特点。用国家公园的模式,以昆仑山为精神载体,将青海部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整合、提升和包装,建设以昆仑命名的国家公园,对于青海实现绿色发展、不断改善民生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古昆仑地处环青海湖,其众多的山水神灵像卫星拱托在周边,彰显了渊源于中华民族昆仑文化的光辉灿烂。  相似文献   

20.
人类对影像的认知是十分古老的,但由于对影像复制能力的局限,影响了古代人类影像认知能力的发展.在影像复制技术和影像传输技术全面发展的今天,人类基本实现了用"视觉判断"来理解世界的古老梦想,"影像化生存",在今天的社会里已经不是神话.但我们人类对人类影像文化的理解并不深刻,有影像化语言支撑的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文化,是用两条腿走路的文化,它能与原有的语言文字符号系统一起结构人类文化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