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世纪70年代早期以来,西欧和北美就日益关注西方和伊斯兰的冲突。这些关注集中在当今的移民潮——从南方到北方,从东部到西部,伴之以改变西方民族国家的种族和宗教结构的潜在力量。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不仅担心其自由社会价值观将会改变,而且担心其民主和资本主义的传统也将会改变。对于那些信仰种族、文明或文化的纯粹化的西方人来说,这种种族的空间移动正威胁他们所珍视的单一的西方社会的理想。对于许多人来说,它代表一种重要的人口移动——一个巨大的文化挑战,其影响是不可预测和不可预知的,因为这需要移入国和新移民的各种调适。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受关注。从2006年开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国家话语体系,作为其底层支撑物的口头文化改变了自身的民间性,成为与官方文化系统互构共生的部分,但这不能违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属性,即人的存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前提,非遗项目的确认是由民众所决定的,是遗产的传承人或传承社区说了算。很多地域如山西安泽,从政府主导出发,学者或文化精英参与,从文化基址到仪式,重新构建一套新的地域文化符号或标志。文化基址或许会成为某一地域新的文化景观或文化标志物,但缺失信仰核心的仪式之重构只能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已经结束,现阶段尚存有一些民族成份确认的问题。一些未识别民族以及谋求更改民族成份的群体,他们在自我构建的民族认同上,存在着矛盾的成份,这种矛盾的成份是随着场景变化而修正的。因此,坚持民族成份确认的基本原则不变,有助于国家政策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4.
当代少数民族文化重构中贯穿了民族精英意识,民族政治精英决定文化重构的方向;民族知识精英为文化重构提供理论支持和舆论造势,民族文化精英为民族文化重构提供载体。经济利益和民族共同情感是当前推动民族精英意识转化为群体认同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科学研究证明,灵魂世界和鬼神世界都是不存在的。然而,在我国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的观念中,却存在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但又有现实世界影子的虚幻的灵魂世界和鬼神世界。这个虚幻世界的产生及其之所以带有现实世界的影子,与少数民族通过视觉、听觉或者幻觉而获得的幻象,对不可知事物的恐惧、期望和向往,以及人们按照现实世界的模样所进行的虚构和想象有关。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意象是民族文化特有的文化符号,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也可以说是民族文化身份的表征.在少数民族文化翻译过程中,民族文化意象的重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着民族文化的整体传播,同时也影响现阶段的民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基于此,本文从少数民族文化翻译中的意象重构的重要性入手,深入开展分析,明确其意象重构过程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英语世界对王士祯的研究迄今已硕果颇多。本文将以“英语世界中的王士祯”为研究对象,从王士祯诗作英译、英语世界对王士祯及其作品的研究介绍以及英语世界王士祯的整体接受特点等方面进行爬梳分析,从而更加丰富王士祯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传统漆艺保护为视角,分析了现阶段传统漆艺的发展状态,阐释了传统漆艺的文化内涵和当代属性.同时,结合具体现状,提出了传统漆艺现代重构的几种思路和路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我国多年来有关信用制度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理出信用制度研究的内在脉络,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析,并针对我国信用制度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重构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11.
黎族妇女用灵巧双手纺织出彩虹般的黎锦,是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黎锦线条流畅,构图简朴,色彩斑斓,不仅体现出黎族妇女杰出的纺织技术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同时也为世人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符号世界。点线含万物点和线,是黎锦中经常使用的最简单的符号。点和线的表现形式简约朴素,黎锦除了单独用于点缀和美饰之外,还是构成其它图案花纹的基本符号。  相似文献   

12.
人是生活在社会网络关系体系中的一个“社会再造体”,社会关系网络是人的社会资本.移民社会中,社会关系的重构,是移民获得社会资本的主要途径.伊犁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回族在这个移民社会中,通过三种模式不断地重构其社会网络关系:一是自清末以来,内地回族人在“亲串亲,邻串邻”的模式下,不断迁移到伊犁,移植故有的社会关系,建构了“亲串亲,邻串邻”模式的社会关系;二是与当地人建立婚姻关系,建构了婚姻模式的社会关系;三是交接朋友,在新疆伊犁地区回族之间玩着一种互帮互助的社会资本,即“玩恰依”,建构了回族内部朋友模式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客家人文精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客家人文精神的要件中,不论是传统义利观、入世意识、成才观念及人生价值判定,还是民众的日常人文关怀和生态观念等方面都有表现。在对市场经济下客家人文精神改造与重构中,必须要引导客家人及客家人聚集地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及自我完善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壮族传统节日自成系列,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稻作文化色彩.壮族称过节为“吃节”.因而,节日是壮家人畅饮的盛宴、祭祀的盛典、娱乐的平台、交友的良机,凝聚着壮民族深厚的情结,承载着壮家人对人寿年丰、平安生活的追求与期待,储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铭刻着壮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印记,具有调节身心、振奋精神、促进团结、增强信心、丰富文化生活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在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加强对其节日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实现节日文化的重构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中,"洋节"越来越热,民族传统节日则逐渐被淡化,通过梳理民族传统节日的变化,以关注仪式在节日传播中的重要性;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带来了文化的变迁,而与文化相关的节日变化则明显滞后,滞后的直接表现即仪式的逐渐淡化和完全消失;只有重新梳理我们的传统文化或者建构新的节日仪式,才能完成节日传播中的文化重构和传承.  相似文献   

16.
17.
断裂与重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中的潜在课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所探讨的潜在课程重点在于“潜在”上,目的是想说明在少数民族地区现代性学校教育中的潜在课程是如何存在的,它潜在地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经研究发现,潜在课程与少数民族文化是一种冲突的关系,表现出了“断裂”与“重构”的文化现象。因此,本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探讨潜在课程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和个体的潜在作用:作为文化断裂,类似于强制地要求停止你以前的思考和习惯;身份重构则要求你必须获得与以往不同的身份和意识,并先适应学校中生活和现代性要求。  相似文献   

18.
重构双语教学模式把双语教学作为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从整体上形成一种在过程和结果上都具有民族多元文化特征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并在不断实践中逐渐形成一套具有固定行为特征的教育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9.
当前,智能手机使用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乡村已普及。M村民与外界信息接触及其互动交流方式及意义发生变革,智能手机使用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日益深远的影响。这个传统边远的西南边疆民族乡村自然而然地与更高效便捷的智能手机裹挟其中,他们也能够看到世界各地区的人们在观看新闻、娱乐、教育等信息。智能手机成为M村村民最重要的媒介,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寓教于乐和社交往来的重要方式之一,更是他们获得外界信息和热点聚焦共同经验的来源。智能手机使用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智能手机使用超越时空边界,外界保持沟通、互动和联系,从而影响身份、族群和国家认同,重构社会文化网络。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中国建立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理由与依据,审视与检讨中国现行公职人员收入申报制度的缺陷,提出了完善中国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