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朋克最初由音乐起源并带有很鲜明的反主流文化特征。在朋克文化最辉煌的70年代,年轻人流行通过反叛的装束来满足多重精神需求。Vivienne Westwood成为了这场文化革命的最大受益者,她用铆钉等视觉化符号使朋克精神在服装上彻底具象化,也轻易地把朋克精神及其文化以时装为载体引入了流行风尚。到21世纪的今天,朋克文化依旧影响着当代时装设计,许多时装设计师仍然钟情于运用这种反传统的设计手段来为自己的服装品牌标注风格,然而朋克主题在装束中的精神已经悄然变化,它开始越来越显现出关爱与温情。它从原来的小众走向流行,从颓废破旧走向精致高端,从中性硬朗走向性感浪漫,此外朋克文化在服装中的内涵与外延也变得更加包容,各大品牌的设计师都可以借品牌精神诠释出多元化的朋克内涵,在材料运用与工艺制作上手段更加丰富,这是一种文化在新时代的环境下与时俱进的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2.
萌蘖于启蒙运动的浪漫主义,堪称人的存在的生命之流中一次壮丽的喷涌。它从哲学上对个体生命及其自由的肯定和追寻,对自身传统的固守和捍卫,构成了对理性主义和线性进步史观的巨大反叛。然而,这种反叛并没有走向完全意义的反题,而是一个有力的反拨和矫正。浪漫主义对生命及其自由的追寻,成为马克思进入哲学的最初动因。作为思想生长的可能性前提,这位哲学变革者与浪漫主义的精神共鸣意义重大,马克思对意志自由及其历史实现的求索、对人类童年作为历史生成及其复归的价值参照的肯定以及对反讽形式的重建都依稀留有浪漫主义的精神基因,就此而言,浪漫主义足以奠定其作为马克思哲学思想史前提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男人的哈雷     
哈雷·戴维森公司从制造第一辆车起,就潜心致力于创造一种凝聚青年一代梦想、反叛精神、奋斗意识的摩托车文化。经过百年积淀,哈雷·戴维森品牌成为年轻人彰显富有、自由、活力的典型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哈雷·戴维森公司抓住时机,生产了约两万辆军用摩托车,获得可  相似文献   

4.
作为人间宫廷的神话缩影,《西游记》中的天庭属于典型的专制政权,并行使镇压异端等专政职能.面对孙悟空这样一个充满反叛精神、斗争精神的异端,天庭首先将其纳入团队生活,令其接受师傅及同门的人情化育而涤荡野性.同时,借助官僚化的降妖模式使其丧失战斗意志而自觉沦为天庭关系网络上的一个节点.不仅如此,倚靠金箍儿的约束性力量,强行剥夺孙悟空的自由和尊严,最终使其同质化、平庸化,进而甘心皈依.事实上,天庭改造孙悟空所暴露出的正是封建制度的残酷、高效、反人道本质.  相似文献   

5.
美国嬉皮士中“寒山热”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寒山诗中暗含的禅宗精神符合嬉皮士反西方传统文化的心态和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禅宗精神成了寒山与嬉皮士相识相知的“红娘”,相似的精神追求使他们都选择了不羁的生活方式、超脱的精神境界和执着的问道之路.  相似文献   

6.
艾丽斯·沃克与妇女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丽斯·沃克在其小说和文学评论中提出的"妇女主义"概念受到了美国黑人权力运动和妇女运动的深刻影响,同时又是对这两大运动思想体系的一种反叛.妇女主义以其反性别主义、反种族主义、非洲中心主义和人道主义等特点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黑人妇女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现代西方哲学在“拒斥形而上学”的致思下一再发出“形而上学终结”的死亡通知单,然形而上学作为人类精神的不死之鸟其冲动有增无减。它被“反叛”的重要启示在于形而上学只有在超验思想之域才是合法有效的。形而上学具有不可缺省的思想价值,昭示着自由、批判和超越的纯洁精神。思想是其本性,真正符合思想本性的思维方式则是辩证法。在一个“不思不想”的物化氛围中更需要一种纯粹的理论态度及其坚韧的形而上学姿态。  相似文献   

8.
凯特·萧邦的小说《觉醒》不但具有明显的反传统意识形态的倾向,而且表现出女性主义文学的特征,从而展示女性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存困境。作者通过塑造独特的女性人物形象,采用反叛男权意识形态的话语,描述反传统的女性行为,超越与男权制社会文化相联系的象征秩序以及运用弗洛伊德式意象等方式,形成了对传统意识形态的颠覆和反叛,引起了一场反映女性主义精神要求的“话语革命”。这是一部表现女性反传统意识形态的女性主义经典小说。  相似文献   

9.
自由精神洋溢在鲁迅《摩罗诗力说》的字里行间,并以鲁迅式的独特阐释给人们以重要启示。针对中国缺乏自由精神的病状,鲁迅开出了药方:建立自由意识,争取自由权利,在斗争而非逃避妥协中保障强化自由。同时,鲁迅立足社会,从文学的感化作用提出自由精神的实现途径。鲁迅对于自由精神的推崇和追求超越了时代局限,对我们今天依然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2 0世纪初 ,东西文化都在某些方面反叛了自己的传统与同时向对方反叛的传统靠拢。在两种文化反叛的同时 ,2 0世纪又出现了两种经济反叛 ,这种经济反叛与文化反叛相似。文化反叛与经济反叛的出现说明世界发展的趋势———文化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对此 ,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下对《发条橙》中的纳查奇语进行了考察。在小说中,纳查奇语作为一种青少年反语言,是反文化身份的重要表征方式,而反文化身份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对主流文化的反叛。青少年的话语建构了他们的反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2.
反对专制是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自由观的共同目标.尊重经验和传统的经验主义自由观,无论是在哲学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带有试探和尝试的精神,这种反权威主义的精神气质使其在宪政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欧洲大陆缺乏英国那样的自由传统,大陆理性主义自由观的解放意义不容否定,经验主义自由观在保护个人自由方面的建设意义更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13.
"自由的人"是巴赫金诗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具有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的"主体之人"、"思想的人"以及"人身上的人",狂欢精神是其内在精神,但"自由的人"的"自由"又必然是相对的。巴赫金的自由思想是深深植根于俄国文化传统和知识分子精神之中的,"一切都是对话,自由才是目的","自由"是对话的根本目的,"自由的人"超越了社会学诗学的范围,成为巴赫金诗学体系的原点和归宿,引领巴赫金及其诗学研究走向生活、艺术与人类理想交融互渗的自由之境。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晚生代作家,生活在一个精神自由、价值多元的时代,他们秉持对经典、秩序、权威的断裂和反叛姿态,在写作中呈现出欲望写实特征:平面化地讲述欲望;物化现实的欲望城市;单向度的欲望人性。遗憾的是他们在断裂的宣言中却面临晚生文化英雄的尴尬,陷入平面写实与追求终极的悖论,丧失批判的勇气。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后矇胧诗"群,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由于"后朦胧诗"群的驳杂与庞大,学术界对这一诗群的认识始终停留在有限的、在当时由于发表鲜明"反叛"宣言的那几个派别上面,从而忽略了这个庞大群体的多元性,结果造成了历史性的误读。这一误读主要表现在把整个"后朦胧诗"群看作是一个反文化、反传统的诗歌群体和对它们语言革新的不认可。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对自由的认识、论述和他为劳动群众争取自由奋斗一生的历程紧密相连,有一个形成发展过程;在此发展过程中,他最终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由观.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里只有资本才有真正的自由,而劳动群众的自由才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具有真正自由的主要标志.由于国家对自由的限制,所以必须让国家成为完全服从于社会的机关.共产主义社会人人自由全面发展,人们才拥有真正的自由.马克思的自由观对我们今天建设自由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巴蜀地域文化角度探讨四川现代文学,发现现代四川作家具有比较明显的反叛精神,这一反叛精神促使他们冲破僵化的传统观念,在现代文化思潮中多次扮演“时代先锋”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三个标准的终止》是杜尚反叛现代主义艺术的开始,其中所体现出的反艺术、反理性的特点及其智性形成了杜尚成熟期艺术创作的思想核心。这种作品中体现出的思想倾向最终贯穿了杜尚的艺术创作及人生,从而也使杜尚成为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19.
在二十世纪,反叛、个性成为美国社会中一种张扬个性的新的力量,“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家凯鲁亚克在他的《在路上》一书中向我们描述了美国20世纪中期社会叛逆者的生活方式和他们不懈追求的精神向往.他们执着追求自由,敢于独自冒险的精神值得我们去探索.《在路上》一书中尽管多处展现了主人公禁欲、享乐的一面,但它真正的意义在于体现了主人公们在精神上的探索,而非生活上的放纵.  相似文献   

20.
从基督宗教伦理观出发,将预言诗《天堂与地狱的婚姻》置于圣经背景下进行观照,可以揭示布莱克的反律法主义信念。布莱克否认律法的重要性,从人本神学观出发对圣经进行重新阐释与改写,其反律法主义宗教伦理观在该诗作中体现为对圣经教义的反叛,以及对性爱的开放态度;同时,在另外一方面也成就了其诗歌形式上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