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公文,史称“官文书”、“公牍”,是指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各社会集团在自己的工作活动中为处理公务而形成并使用的文字材料。公文的种类(简称文种),按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有十类十五种。我院所用的公文,一般都是具有通行性质的公文,用以指挥工作、请示问题,报告情况、记载活动、联系事务等等。常用的文种有决议、决定、报告、请示、通知、通  相似文献   

2.
书信作为社会生活的交际工具,是人们最为广泛运用的文体之一。在通讯工具不发达的古代,书信是传递信息的主要传播媒介,出现的频率也很高。根据古时写信的不同材料,书信还有“札”、“函”、“笺”、“尺素”、“书简”、“尺牍”等名称。在古代诗词里,由于表达的需要,在已有的语言材料和构词方法的基础上,又创造出了一些表达“书信”的  相似文献   

3.
“请示”和“报告”是我国国家机关现行九类十五种正式公文中的两种,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用途和写法。但在目前的公文行文中,却经常遇到对此区分不清的现象,特别是应当用“请示”文体时,有的常常用“报告”代替,或者冠以“请示报告”这种不伦不类的标题,违反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见国办发[1981]15号文件)的规定,给公文写作造成混乱,甚至贻误了工作。因此,有必要对“请示”与“报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从总体上说还存在着体制上的弊端,这主要表现在:(1)“国家干部”的概念过于笼统,缺乏科学的分类。我国“国家干部”队伍之庞杂为各国所罕见,达数千万之多,包括党务系统、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机关系统以及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人员,可以说除了“群众”之外便是“干部”。单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称谓就有“行政人员”、“机关职工”、“公务人员”、“行政干部”等十余种。这些称谓重叠交叉,很不规范,使用十分混乱。(2)管理权限过分集中,管人与管事相脱节。在党和国家相互关系方面,存在着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政企不分、职责不明的现象,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至企事业单位、经济组织和群众团体都是靠党的组织系统来联结,再加上党内结构上的高度集权,因此,在干部人事决策方面形成了事无巨细、统统归集于党委,乃至集中于党的第一书记手中,使行政机关难以建立相对独立的、强有力的工作系统。(3)管理方式陈旧单一,阻碍了人才的成长和合理使用。长期以来,我们继续沿用战  相似文献   

5.
略论“请示”与“报告”的区分周森甲不少论者认为请示与报告是互不相干的两个不同文种,要截然分开。但数十年来.二者界线仍未划清。新中国成立前,在晋察冀边区《改革公文程式的理论与实践》与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中,“请示”与“报告”是分开的,但其职能划分不...  相似文献   

6.
新诗诗律论中的“顿”概念来源于古代表示顿歇意思的“句读”概念和“顿”概念。在现代,“顿”概念通过“节”和“音尺”两个概念而扩大成为既包含顿歇又包含音组(节奏单位)两方面意思的概念。至当代,它却变得往往偏指音组这一方面的意思了。在上述演变中,英语诗律论中的“音步”概念曾被借鉴过。了解上述演变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探索新诗的节奏和格律  相似文献   

7.
请示和报告互相混淆的问题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一九八一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对这两类公文的使用范围作了明确规定后,报刊上发表的这方面的文章多达百篇以上,论及这方面的专著有几十本之多,但是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很好解决,这两类公文互相混淆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特别是中下层机关更多。  相似文献   

8.
通知,作为国家机关的正式公文之一,使用十分广泛。它既可作下行文,又可作平行文,是一个高频率使用的文种。但是,如何根据通知所反映的內容,将它分成若干类型,以利提高通知内容的准确性,增强其使用效果,至今还没有确切的说法。因此,有必要对此作一探讨。国务院办公厅于一九八一年二月二十七日颁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中,对“通知”的使用范围作了这样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新政新知     
《社区》2014,(4):6-7
上海开通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于去年12月底开通试运行,并将于今年4月正式开通运行。届时,“失信行为将无处藏身”。在这个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上,包括47家行政机关、1家司法机关以及水、电、煤、电信、轨道交通等9家公用事业单位在内的57家单位已确认向平台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0.
“政治经济学”这个名词,并非一开始就有,它有个产生和发展过程。 最初“经济学”一词见于古希腊学者色诺芬著的《经济论》中。“经济学”希腊原文为oikovouikos,这个词由oikos和vouos两个字组成。前者是“家”的意思,后者是“法律”或“支配”的意思。因此,合起来这个字本意是“家庭管理”。在古希腊奴隶社会里,生产以家庭为单位,所以这个家庭管理也就是奴隶主如何经营管理自己的生产。色诺芬主张,家庭管理应成为一门学问。它的研究对象是优秀的主人如何管理好自  相似文献   

11.
“法”字释     
何谓法,它的本义是什么?这是法学研究最基本的课题之一。“法”字在各个国家不同的语言里虽表达方式不一样,但其词义大同小异,都含有法则、法律、命令、权力的意思。 “法”字在古汉语里写作“灋”,实际包含三个字:水、廌和去。其中“水”字指“平之如水”,就是同一个水平面,一碗水端平的意思。可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口号与“法”的本义是一致的。当然,在阶级社会里,不可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廌”字读作zhì,是一种像牛模样的哺  相似文献   

12.
我有一句座右铭:“不使用没有经过自己批判的语言.”意思是说,一要对自己使用的语言有负责精神,二要坚持独立思考的精神.无批判地(即不经过自己的思考)使用某一语言,就是无批判接受和这个语言在一起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菡子,小时候听父亲说起这个名字时,心里总会想起三角函数,想起背不完的公式,解不完的题目。长大后,才知道菡子这个名字的意义。菡萏是伏在水面的荷花,“小荷才露尖尖角”,自然也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意思。当时,菡子的父亲不许她的名字带有芬芳的气息,改为“涵之”,  相似文献   

14.
字义和词义     
一根据字义区别词义(一)课文内容有些同义词,既有相同的词素,也有不同的词素。这些同义词,它们相同或相近的意义主要表现在相同的词素上,不同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不同的词素上。因此,区别它们不同词素的意义,对于了解同义词之间意义上的细微差别,有一定作用。例如,在“爱护”和“爱惜”这一对同义词中,因为它们都包含“爱”这个词素,所以都有“珍爱”的意思;又因为它们也有不同的词素——“护”、“惜”,所以“爱护”还有“保护”的意思,“爱惜”还有看重、舍不得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行政调解作为行政司法的一种调解制度,在处理行政纠纷和民事纠纷及经济纠纷方面,越来越显露出重要作用,被国家各级行政机关所重视。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今天,有必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种制度。本文试就行政调解中有关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行政调解的概念和性质 什么是行政调解?理论界提法颇多,观点各异。目前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三种:一是认为“行政调解是国家行政机关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第二种认为“行政调解是指行政机关主持的,以国家政策法律为依据,以自愿为原则,通过说服教育的方法促使双方当事人友好协商,互让互谅,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诉讼外调解活动。”第三种观点认为“行政调解是行政司法的一种,指行政机关,依法调解纠纷的行政行为。”这三种观点的共同点在  相似文献   

16.
任海杰 《可乐》2010,(3):69-69
当年,卡拉扬如日中天,被指挥界奉为“指挥皇帝”。有个人却不买他的账,公开对媒体说:“卡拉扬?可口可乐是也。”这个人就是传奇指挥大师切利比达克。他的这句点评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卡拉扬的音乐媚俗,只会迎合大众;二是指卡拉扬是靠录音唱片来推销包装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行政立法主体,不仅包括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政机关,还应当包括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授权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其他行政机关。因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可以、而且有必要把某些立法权授予其他行政机关行使;其他行政机关依授权制定“规范性文件”,实质上就是一种立法行为。认识和肯定这种行政立法主体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行政立法主体补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立法主体,不仅包括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政机关,还应当包括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授权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其他行政机关。因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可以、而且有必要把某些立法权授予其他行政机关行使;其他行政机关依授权制定“规范性文件”,实质上就是一种立法行为。认识和肯定这种行政立法主体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引言 艺术,这个词,在中国古代的《后汉书》(安帝纪)和《晋书》(艺术传)等书里就看到了。它的广义是指一般的技艺和学术,狭义则指咒术、占卜术等,同我们现在使用的“艺术”这个词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现在使用的“艺术”一词,是在明治维新后被广泛运用的英语的“art”或德语的“kunt”的译文,不管是在本文或现代日语中所使用的“艺术”一词,都是这样。  相似文献   

20.
在希腊的奥林帕斯山上,住着许许多多的神,其中有一位宙斯,他主宰着其他的神和人类的一切。宙斯有一只镶(xiān)着珍珠的非常漂亮的匣子,他把这只匣子送给了一个名叫潘多拉的少女,她高兴极了。宙斯又叮咛潘多拉:“你千万不能打开这个匣子,要是打开了,你将后悔莫及。”潘多拉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