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以头版头条显著位置刊载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刹时,中国大地沸腾起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干部到群众,掀起了学习焦裕禄同志的热潮,其声势不亚于1963年的全国学雷锋。1979年6月25日,云南日报重新刊登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并且以本报编  相似文献   

2.
穆青  冯健  周原 《21世纪》2014,(4):12-16
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习近平总书记3月17日在兰考考察时指出,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本刊今日重新刊登新华社1966年2月播发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节选),以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恪守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把党的群众路线落实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中。  相似文献   

3.
焦裕禄是中国共产党员的楷模,是人民的好公仆。他之所以能够赢得人民的敬重,与他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分不开,他属于古人所谓"三不朽"人物中以"立德"著称于世的典型代表。学习和宣传焦裕禄,就必须以焦裕禄精神为核心,将它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当前,中国共产党肩负着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也面临着严峻考验。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党员干部树立为人民服务、清正廉洁、务实低调和坚忍不拔等高尚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4.
南风 《老友》2014,(6):52-52
正焦裕禄纪念园位于河南省兰考县城北关原黄河故堤沙丘上,始建于1966年2月,占地面积91.7亩,由革命烈士纪念碑、焦裕禄烈士墓、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和焦桐林组成。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纪念园南部的中心部位,1993年5月建成,碑高19.64米(寓意纪念焦裕禄同志1964年逝世)。碑体正面镌刻着毛主席手体"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座四面刻有"访贫问苦""查三害""解放兰考"和"碑记"。该碑图文并茂地诠释了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的经历。焦裕禄烈士墓碑位于革命烈士纪念碑北侧墓区最  相似文献   

5.
1966年,在全国人民学习焦裕禄先进事迹的热潮中,作者去兰考实地学习参观之后,创作了此幅作品,并被选入有关展览在北京和香港展出。进入新时期,作品被兰考县委宣传部选入兰考"焦裕禄纪念馆"陈列。让作者意外的是,前几年,伦敦木版画基金会主席来太原收藏作者的一批版画时,竟收藏了这幅木刻,作者问他为什么收藏这幅作品,他回答说:"这是中国好人!"  相似文献   

6.
难过清明节     
焦守云 《老友》2015,(4):15-16
2014年清明节之前,习近平同志视察兰考,在焦裕禄纪念馆会见了焦裕禄的5个子女和当地部分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总书记说:虽然焦裕禄离开我们50年了,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禄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体现了共产党人精神和党的宗旨,要大力弘扬。只要我们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要我们还是共产党,这种精神就要传递下去。党中央号召全党继续学习焦裕禄精神。  相似文献   

7.
在群众路线教育时,重提焦裕禄精神,因为焦裕禄精神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完善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党的宗旨的综合体现。本文试图在分析焦裕禄精神产生的根源和时代价值的基础上,探索提出如何实现焦裕禄精神的常态化,这对于充分发挥焦裕禄精神带动社会前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凌欣 《21世纪》2014,(4):6-7
2014年3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第二次来到兰考,缅怀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对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号召全党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相似文献   

9.
公仆精神就是服务精神。焦裕禄是人民公仆的典型写照。焦裕禄公仆思想包含着强烈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是我们正确认识权力来源,正确行使权力,提高领导干部责任意识的思想前提;勤俭节约、廉洁奉公作为焦裕禄公仆思想的原则,是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行为准则,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着力点;群众路线是焦裕禄公仆思想的实践依托,提醒广大党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尊重人民主体性地位,一切工作要为了人民并依靠人民。学习焦裕禄公仆思想,就是要让领导干部换思想、转作风,让权力从管治走向服务。  相似文献   

10.
焦裕禄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公认的好党员、好公仆、县委书记和广大干部的好榜样。为了深切缅怀这位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笔者专程拜谒了位于河南省兰考县城北的焦裕禄烈士陵园,并从焦裕禄的亲人及早年与其一同工作过的老同志那里,了解到焦裕禄生前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随军南下扛过枪矿机厂里是内行焦裕禄生于1922年8月16日,家住山东省淄博市北崮村。由于焦裕禄的爷爷焦念礼不识字,被财主欺骗过,在焦裕禄6岁时,老人家力主全家勒紧裤带供孙子读书,焦裕禄才勉强上了4年小学。1939年,焦裕禄的父亲被财主逼债而死,同年,焦裕禄又被日本鬼子抓到辽宁的…  相似文献   

11.
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在越南河内发表“艳电”,响应日本第三次“近卫声明”,公开叛国投敌。作为中共中央在国统区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在整个抗战期间,始终站在反对汪伪斗争的最前列,对汪精卫的卖国行径和南京傀儡政权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敌斗争的坚决性和彻底性,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强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12.
今天的媒介经营管理实践和学术研究中,媒介的品牌形象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命题。《申报》是我国历史上商业报刊品牌的典范,其在品牌形象的建立方面有许多独到的地方。《申报》为了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而进行了成功的自我宣传,《申报》的自我宣传手法对于今天媒体的发展也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走向日常生活的审美意识形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审美与意识形态紧密相联,一方面,审美是意识形态的形式之一,另一方面,意识形态也多通过审美的方式表征出来。消费时代的日常生活越发呈现出这种联系的紧密。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并非虚假意识,也不是对现实的虚幻再现,它并不提供逃避现实的乌托邦。审美意识形态再生产着真实的社会关系,是用来支撑我们“现实”的幻象建构;它形塑、组织、扩展并支配着我们的日常存在,是我们无从逃避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存在本身。  相似文献   

14.
日常生活世界的基本内容通常包括日常的观念、交往与物质活动。常人的大多数时间处于日常生活世界之中。西方存在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都指出了现代的日常生活世界无可挽回地趋向于异化、沉沦与单调平庸的状态,已非人类可以完全信赖与依托的"精神家园"。马克思主义认为日常生活世界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社会历史过程中的存在,具有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双重特点。传统中国是由熟人所形成日常生活世界的社会,其特点是人们之间的信息对称与重复博弈,这是奠基于伦理关系基础之上所生成的以道德生活为内核的世界。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与信息网络技术化时代,这将国人的生活置入了多种可能的日常生活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15.
新记《大公报》是在原来《大公报》基础上继办的。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的代言人 ,新记《大公报》具有民族独立、政治民主的革命性倾向 ,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主张一致对外 ,抵御外侵。但同时又不可避免地表现出软弱性和政治统治依附性的一面 ,导致理想与现实的严重悖离  相似文献   

16.
否定主义哲学认为,在意义问题已不能像以往那样采取从众的方式去解决的情况下, 我们每个人只能依赖自己对事物的个体化理解, 来建立一种不可重复的意义。它表现在日常行为中追问“我行我的什么素?”; 表现在两性领域中珍视不可重复的爱情体验; 表现在本职工作中追求自己的创意; 表现在将成为自己作为人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徐法超 《肇庆学院学报》2012,33(4):11-16,32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趋势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结构和生命体验的模式,但人们对这一现象的态度和评价却往往是含混失序的。原因除了现实的社会文化环境的驱迫,和人作为有限的存在者的必然的瞻顾外,还在于人们在古典的、现代主义的和(尤其是消极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的审美观念之间的游移不定。为了克服这种含混,就要历史性地反省审美活动的本性,审查各种美学观念的合理性及其范围。而″审美暴力″这一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最能引发争议的现象,可以为这种反省提供例证和动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全面转型 ,作为人的一种生活样态的日常生活世界 ,它的现实重建问题日渐引起的关注。文章从三个方面 ,即日常生活世界的基本特征 ;对待日常生活世界的两种基本态度 ;日常生活世界的重建前提 ,阐述了日常生活世界及其重建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皖北薛村为个案,以农村妇女交往互动的圈子为研究对象,描述了薛村妇女交往的主要形式以及互动圈子的具体特征,并对制约妇女交往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讨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大量留守妇女的存在,使得妇女的交往互动成为闲暇的主要活动方式,交往圈子的构成既有传统的基于亲缘关系的家门圈子,也有现代性的趣缘群体。由于传统与现代性交融的乡村转型特征,使得农村妇女交往互动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在传统向现代性过渡之中,现代性的互动方式日益开始取代传统互动特征,这样就兴起了一个以妇女个人为本位的并不稳固的交往圈子。而如何在日益理性化的农村中构建村庄妇女的良性交往和互动是值得探讨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日常语言是各种汉语诗歌语言的母体和基础 ,由于审美活动的需要 ,诗歌语言要在社会语言规则的前提下进行有效而有限的创造 ,这涉及诗歌语言构成技巧等许多问题 ,也体现了人的创造本质。本文通过大量实例对日常用语背景下的汉语诗歌语言进行了分析 ,来说明诗歌的世界是超越我们的日常生活物象的 ,然而超越不是无限的 ,诗歌有它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