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论》第一卷研究的中心问题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亦即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马克思是在遵循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提出、分析和解决而进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研究的。所以,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提出、分析和解决可以看作是从一般商品与货币的研究到资本生产过  相似文献   

2.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章(即整个第二篇)中着力阐述的一个重要问题。正确理解它,是我们理解货币怎样转化为资本以及剩余价值来源的关键所在。但在这个问题上,目前学术界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主要有两种表面上看来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把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理解为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要求的矛盾,一种是把它理解为价值增殖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Ⅵ、资本特有矛盾的个别性——资本与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矛盾《资本论》一卷考察了资本与劳动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一般的、本质的矛盾;二卷在一卷的基础上把本来意义的流通过程引进来,考察了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体,即单个资本的循环与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也就是考察了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在资本运动过程中的特殊表现;三卷在二卷的基础上,把剩余价值的分配过程引进来,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考察了具体的资本形式和利润形式。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具体形式是相互对立的。这里有产业资本家之间,产业资本家与商业资本家之间以及工商业资本家与借贷资本家之间的对立。因此,研究总过程,研究资本的具体形式,也就是要研究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
一马克思在“资本的总公式”中,把资本流通形式和商品流通形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初步揭示出资本流通的形式特征和最一般的本质特征。马克思说:“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马克思的这句话直接点明了什么是总公式的矛盾。当然,这并不是把关于资本流通形式与商品流通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和周转的理论,是从个别资本的角度分析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一般规律,着重从流通过程进一步揭露资本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撇开资本主义的形式和特点,马克思的达一理论,对社会主义社会无疑也是适用的。因为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这一人类历史上特定的社会经济形态时,也涉及了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的一般规律,特别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高度发达的商品生产,因而马克思也就揭示了关于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这些一般规律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斯大林指出:“马克思的再生产公式决不只限于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它同时还包含有对于一切社会形态——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发生效力的许多关于再生产的基本原理。”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很好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和周转的理论,没有很好地掌握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规  相似文献   

6.
政治经济学最先是在资本主义部分的“资本积累”章讲到再生产。但该章是研究生产过程,再生产在那里只是作为研究资本积累的背景来观察的。再生产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它是资本从生产过程到流通过程、又从流通过程回到生产过程,不断重复和更新的资本循环运动过程。政治经济学中的“资本循环与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两章就是专门研究再生产的。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的主要内容。第二卷的总标题是“资本的流通过程”。有两种涵义的流通:一种是商品的卖和买的运动,一种是资本不断通过三个连续阶段的循环运动。所以,再生产的研究对象是流通:既包含第一涵义的流通,也包含第二涵义的流通。研究再生产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中,曾涉及到中国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何时开始的问题——实质上即是资本主义萌芽与资本原始积累的关系问题。最近,在中国资本原始积累问题的讨论中,意见之所以分歧,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对资本主义萌芽与资本原始积累的关系,持有不同的见解而产生的。一种意见认为:资本原始积累过程是和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一同开始的。这在关梦觉和陈乃圣两先生的文章中有系统的论述。关梦觉先生在其  相似文献   

8.
资本精神是指在资本运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善恶观念.本文从资本循环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分别对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资本精神加以阐述,从而提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倡导的资本精神.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篇第四章开始,从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入手,分析了从货币到资本的转化,以揭示剩余价值的起源和资本的本质. 资本总公式G-W-G'(货币-商品-增大的货币)与简单商品流通公式W-G-W(商品-货币-商品)的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资本总公式中产生了价值增殖“G'=G+_ΔG'即等于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我把这个增殖额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做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财政的指导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在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性质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与灭亡的规律时,也阐述了社会化大生产与商品货币运动的一般规律。其中《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中阐述的资本的循环、资本的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的理论,对于我国有计划地运用客观规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资本论》中,考察剩余价值的产生也就是考察剩余价值概念的形成,是从分析资本总公式G—W—G'的矛盾开始的。矛盾是很清楚的。单纯流通就其物质内容来看,是不同种使用价值的交换,是物质变换过程;就其经济形式规定来看,是价值的形式变化,即价值由商品形式变为货币形式和由货币形式变为商品形式的过程。商品价值在商品进入流通以前已经存在,流通既不创造价值,也不会引起价值的增殖,只能是等价物的交换。所以,这  相似文献   

12.
在前面一章里,我们主要讲了剩余价值怎样产生的问题,认清了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的秘密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这一章关于资本积累的问题,是研究剩余价值怎样转化为资本的,也就是研究资本的积累过程。研究这个问题,可以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在生产技术领域发展迅速,但在茶叶流通不断推进升级的过程中,流通体制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我国茶叶流通效率的瓶颈。通过对渠道权力理论的概述,分析了我国茶叶流通渠道特点以及权力结构和渠道权力结构中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培育多元化流通主体、改革政府政策支持手段,有效解决茶叶流通渠道中权力结构失衡的问题,从而解决"小茶农"与"大市场"的矛盾,促进茶叶流通效率提升和茶农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毛泽东同志把这个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他在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时,丰富和发展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一、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概念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首先创立的。他们在进行资本主义社会历史过程的研究的时候,看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看出了由这个矛盾所产生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这些矛盾都作了经  相似文献   

15.
商品、货币和资本三者是不同的理论层面,货币是商品的完成,资本是货币的完成。从商品中,马克思看到的是异化;透过货币,马克思走向了物化;只有站在资本层面,才能看到资本承载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才能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程中,去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马克思对这三者的步步深入,达成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机理的分析和批判。对马克思资本概念的理解,关系到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涉及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亦有其内在矛盾。我们既要认同这种现实状况又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当下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6.
分析综合的方法是《资本论》分析资本主义现象、揭示资本主义本质的基本逻辑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分析与综合作为一个统一的辩证方法来运用。在科学和逻辑的发展史上,分析综合的运用,存在着颇为复杂的情况。有的只强调分析,而不讲综合;有的只讲综合而不讲分析。也有的虽然在实际应用中,既应用了分析方法,也用了综合方法,但在方法论的概括上,却又陷入片面地强调一个而忽视另一个的形而上学的泥潭。马克思克服了这种片面性,把分析与综合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成为统一的辩证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这样一个著名的命题,他说:“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这个命题是说,剩余价值的产生,要以等价交换为前提,它不能在买卖中产生,但又必须通过买卖  相似文献   

17.
由商品价格与商品使用价值的变化引伸出价值规律与价格形成的矛盾,针对商品生产与资本生产、资本生产的连续性、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互相影响及供求关系的分析,可以提出价值规律与价格形成过程矛盾产生的原因,将这个分析应用于现实的市场经济现象,会加深对政治经济学概念实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正> 对于我们所处的是什么时代的问题,或者说怎样去概括我们时代的问题,看法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我们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立统一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成熟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正在生成的时代”等。我认为用“社会主义时代”来概括我们的时代,更为简单、明了、准确,能更好地揭示我们时代的本质。划分时代的根本标准应该是时代的根本矛盾或基本矛盾。基本矛盾是决定事物性质、与事物过程同始终的矛盾。一旦这个矛盾解决了,不存在了,这个事物的过程就会终止,事物就会变质。一个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与资本的空间布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克思的资本逻辑出发,全球化是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展开,这是继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之后出现的跨国资本主义时代,有的学者甚至将之看作是一种新“帝国”的形成。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传统模式提出许多挑战,并开启了传统研究中许多被忽视的领域,特别是全球资本主义运行中资本的空间布展问题,使得空间的生产与规划和资本的权力结构关系日益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从马克思的流通理论来看,资本的再生产过程是包括资本的全部循环的运动,而这种循环运动不断地反复,就形成了资本的周转运动。而各个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构成社会资本的运动。当一些资本家用货币在市场上购买机器设备材料等生产资料,实现从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转化时,同时又是另一些资本家出售产品,实现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转化的过程。于是,各个单个资本的互相交错运动便汇成一个整体运动,即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马克思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这一篇重写了多遍,“马克思善于把多少东西压缩到这个篇幅中去。”(《资本论》第二卷第8页)其主要之点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