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工程师作为工程活动的主体,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伦理问题.工程师的伦理责任要远远超过做好本职工作.工程师必须加强工程伦理教育,在工程活动中具有伦理责任感.在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的情况下,加强理工科高校工程伦理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大批面向生产一线的、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要求的实用工程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和技能人才,在构建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时,要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文章从五个方面积极探索如何将工程伦理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力求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工程伦理观.  相似文献   

3.
我国工程实践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对工程伦理提出了新要求.个体主义进路的工程伦理研究由于对工程共同体和工程师职业活动的社会语境缺乏关注,希望仅仅通过提升工程师的道德敏感性和伦理责任意识来解决工程伦理问题不断遭遇现实的困境.国内外学者为了弥补个体主义工程伦理的不足,提出整体主义进路的工程伦理研究新思路.整体主义工程伦理是一种通过促进工程共同体的整体伦理来解决工程伦理问题的伦理思想.网格化分布的工程伦理责任、工程伦理责任的实践延展和以负责任创新为导向的工程伦理整合构成整体主义工程伦理的基本向度.整体主义工程伦理是工程伦理研究的新进路,对个体主义工程伦理具有重要的补充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工程师伦理自觉涵盖道德自觉,是对工程活动中伦理关系的高度重视和按照优良道德的要求去行事的高度自觉。在现代工程活动中,由于工程自身技术的高度复杂性和与世界联系的广泛性,作为工程的技术设计者和施工的组织者的工程师的伦理自觉已迫在眉睫。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来推动工程师伦理自觉的实现,加强工程研究者与伦理研究者的对话,共同解决现代工程活动带来的各种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工程伦理教育与理工科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工程伦理教育是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相交叉、融合的学科。当前我国理工科大学生迫切需要进行工程伦理教育,以掌握对现代工程活动进行社会评价和道德评价的基本规则。这一方面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理工科院校应该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进行相关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工程伦理教育是现代社会高素质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理工科大学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本文从实践层面探讨理工科大学为主体开展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出从广泛宣传,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职员工对工程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构建组织体系,搭建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工作平台、科学规划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二课堂"体系、建设工程伦理教育网络阵地五个方面构建理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7.
工程与伦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就工程而言,其中蕴涵了十分丰富的伦理内涵:首先,工程中蕴涵了多元伦理关系,包括工程与自然、社会、人的伦理关系以及工程与经济、政治、文化、国防的伦理关系等;其次,工程运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蕴涵了多重伦理机制,既有宏观的、中观的,又有微观的,既有观念维度的引领,又有实践维度的协调;再次,工程及其运作会产生多维伦理效应,包括在一定时空维度产生的对于自然一社会一人的伦理效应,也包括对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伦理效应等,因此,工程伦理的核心问题之一便是工程活动主体的伦理责任。在当代,工程活动主体的伦理责任又具有多重性,其一是由于工程活动的复杂性、综合性和多样性;其二是由于在工程活动中,工程活动主体所遇到的伦理风险千差万别,其道德选择也具有多样性;其三是工程活动主体的伦理责任不仅指工程活动的个体,更是指作为工程活动主体的共同体。为此,必须十分注重对工程活动主体进行工程伦理教育,并转化为工程活动主体内心的道德信念和工程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8.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开展负责任的创新实践、培养负责任的创新主体.负责任创新理念强调技术创新过程中多方行动者共担责任,共同实现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引发了工程伦理中底线责任的提升、激励性维度的突显以及责任主体的扩展,对侧重于工程师职业伦理规范、过失-责任追究的工程伦理实践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负责任创新的视角,中国工程伦理实践教育可着力于3个方面的发展——培养多元伦理行动者、提升前置性伦理敏感度、增强参与性伦理行动力,以回应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9.
工程师是技术的创造者和监管者,维护工程安全是工程师的首要责任和义务。然而,功利主义影响下的狭隘的名利观扭曲了工程师的价值理性,阻碍了工程师之间的合作、交流;角色、利益冲突也使工程师很难做出维护工程安全的正义之举,从而陷入伦理困境;而现有的工程职业伦理规范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也难以引导和调控工程实践。这些因素构成了工程安全问题的伦理成因。只有通过工程伦理教育来提升工程师的内在德性,建立和完善维护工程安全的制度伦理环境及公众参与工程决策的伦理机制,才能有效地维护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10.
考察电动自行车的设计与管理过程,可知工程活动的现场性决定了现场工程师的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即工程师须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服务社会,满足特定社会需求,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为此,应赋予工程师相应的职业权力,即改革社会管理体制,让工程师参与工程决策与管理;健全相关的法律,保障他们能够独立地进行技术判断和决策等。同时,现场工程师不仅要有技术创新的能力以应对工程现场的问题,更应拓展伦理视野,坚持造福社会的基本宗旨,遵循生命安全的原则,提高伦理认知与价值选择能力,以适应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教育为手段使人臻于成熟理性的最高目标便是社会道德的养成,而培养这样的尽善道德观所需要的教材应该在各式各样的"共同体"里选择,以此来为人的完整性服务。社会教育就是要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团体生活和民族生活等各种生活中产生关联作用,促进生活共同体的提升。因为所有教育的根本和生活的根本均是要取得公民道德陶冶、社会道德建设完善、社会共同体和谐的终极效果。  相似文献   

12.
保持社会稳定,法律和道德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社会规范,权力道德更是事关社会稳定的大局。加强权力道德建设,要进行权力道德教育,使各级官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界定社会主义权力道德规范,"永做人民公仆"。  相似文献   

13.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严重缺失。本文在分析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运用社会支持理论,提出以家庭为中心,建立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各种社会支持主体在内的社会支持网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以及在公共领域中,大学生言语失范的现象大量存在,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美好形象,也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社会评价,所以言语素质的培养不应该受到忽视而应该成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点。大学生言语行为往往同道德认知、身心发展与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可以通过弘扬优良的言语道德传统和加强言语道德的研究、教育与实践来提高大学生的言语素质。  相似文献   

15.
道德建设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目前在中学道德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重社会价值、轻个人价值,重智育、轻德育,重德育课程、轻社会实践,重单向灌输、轻双向互动等弊端。因此,剖析产生这些矛盾的根源,探索应对之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历史和社会现实造成大学德育陷入重重误区,人们疾呼道德重构。道德重构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德育反思:道德教育应该保持自身相对独立的形态,不能在“大德育观”中迷失自我;道德教育必须重视道德实践,使德育研究与道德践行同步;教师不仅要用自己的言行去证明道德理论的正确性,还须帮助学生领会由幸福感而衍生的道德对个人的生命意义和对他人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个人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个人品德状况如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程度与和谐社会发展进程,也直接或间接影响大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当前,大学生个人品德存在着诚信缺失、浪费严重、爱情道德失守、自私自利等问题,应通过发挥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建立大学生个人品德状况评价与奖惩机制、提高大学生家庭品德教育实效、促进大学生进行个人品德自我教育等途径提高高校大学生个人品德水平。  相似文献   

18.
试论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 ,计算机信息网络在中国迅猛发展 ,给社会生活带来诸多方面的影响 ,其中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尤为广泛而深刻 ,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 ,也有消极的。为此 ,网络时代高校要与时俱进 ,大力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一方面 ,要注重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和进行网络心理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以及选择网络信息的能力 ,引导他们以正确的网络观看待互联网给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另一方面 ,要加强领导 ,保持网络的优势 ,大力开发德育信息资源 ,建立网络安全体系和一支高素质的政工队伍。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现状与不足,指出在社会生活快速发展、公共空间日益扩张并且传统道德偏重私德的现实历史语境中,大学生公德教育亟需改进教学理念与方法。文章提出,公德教育必须注意两个层次的问题:公德规范与德行动力,即“知”与“行”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接受公德规范与激发践行规范的精神动力,需要立足理性、情感与效益三条有效路径,并对这些路径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知行差异是青年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的难点,其产生与道德形成过程、社会道德状况、道德教育水平密切相关。矫正青年学生道德知行差异,需要建立道德教育的隐形教育机制以改进道德教育方法,建立社会教育机制以形成道德教育合力,建立网络教育机制以拓展道德教育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