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构"策略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堂家 《河北学刊》2003,23(2):54-57
通过考察德里达对哲学与文学作品的解构性诠释,本文提示了德里达思想的两个基本倾向,即强调哲学与文学的亲缘关系,突出哲学与政治的内在关联;追溯了他的解构策略的历史起源,分析了德里达的解构实践,指出了"解构作为一种阅读方式和写作方式,并非消极的破坏,而是一种积极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文化政治的形成与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不无关系.德里达在开创解构理论之始就表现出建立一门"人文科学"和标举"人的目的"的巨大热情,而人的问题的展开,便是文化政治所涉的具体现象和各种义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奉行"逻各斯中心主义",其要义在于本质论、二分法和等级制,对此德里达表示质疑并予以拆解.德里达的解构理论虽然萌发在语言学之中,但却秉有天生的入世冲动和政治热情,这就使之必须同时在形式主义与历史主义两个战场上作战.它是在形式主义营垒中发生的化蛹为蝶的蜕变,但却不乏历史主义的价值取向,对于文化政治起到了深层次的导向作用.30余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型所带来的巨变,使得文化政治形成了特有的中国问题.尽管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作为一种前卫的后现代理论与中国古典哲学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但也不乏相通之处,二者相互补益、相须为用,当有利于进一步思考和破解文化政治的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3.
德里达既解构了哲学史上的形而上学传统,同时也在政治和历史领域坚持了形而上学批判的主旨。德里达在20世纪90年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向马克思致敬"既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同时也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也体现为从异化史观经由实践向唯物史观发展过程中的形而上学批判和超越。从德里达解构逻辑的角度理解马克思的哲学变革,还要深入辨析他们的历史观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与我们通常的印象相反,德里达的政治哲学具有先验维度;不仅如此,让我们惊讶的是,他还更进一步,通过对胡塞尔先验唯心论的解构和极端化,从而获得了一种"过先验论"的理论立场。本文将先验论分解为平行性、无条件性、严格性、意愿性、规范性和目的性等六大特征,结合胡塞尔和德里达的相关文本,复原出先验论从胡塞尔到德里达的演进过程及其在政治历史领域的应用并对其逻辑严格性和理论合理性作出了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德里达的政治哲学观点是他对形而上学解构策略的延续,是苏联解体之后的所谓“后冷战”时期西方政治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德里达破除传统政治中“对立统一”的思维模式,不再以区分敌我或者非此即彼作为思考的出发点,而是以亚里士多德的“啊,朋友,没有朋友”作为重新建构的桥梁,肯定自相矛盾判断的正当性,肯定就要到来的是一个没有传统政治意义上的敌人与朋友的人类新时代,从中引出了一套悖谬的微观意义上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6.
对德里达的思想流行着三种解释模式,分别是解构传统形而上学的海德格尔模式,以文学对抗哲学的德曼模式以及他者的伦理和政治的列维纳斯模式.德里达借助于列维纳斯模式实现了他晚年政治哲学的转向,提出了一套以宽恕、友爱、好客、新国际等概念为核心范畴的新政治哲学,对全球化时代的新国际政治秩序和人权政治给出了深刻而负责任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陈晓明 《河北学刊》2007,27(4):146-153
德里达一直致力于对人道主义、人性、伦理这些论域的解构,这使人们容易认为,解构与伦理学相对立。德里达早年对列维纳斯的批评,亦使人们相信,德里达也把伦理学列入解构的重点。但德里达后期却明显地转向伦理学,此时他所提出的所有的问题,实际上都可以归结为他者的伦理问题。而德里达后期关于他者、礼物、宽恕、死亡、绝境、没有宗教的宗教性等思想,都印有列维纳斯影响的痕迹。解构的伦理性已经是理解解构主义重要的维度,正是在解构伦理学中,解构给予了一种伦理性。这也使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德里达早年对列维纳斯的批判。德里达正是清理了列维纳斯关于他者的同一性思想,而发展出他的解构思想。尽管那时的德里达怀疑希伯来进向的可能性,后来却从列维纳斯给予的希伯来的某种思想资源中获益匪浅。从德里达早期对列维纳斯的思想批判中,可以看出德里达解构思想最初运作的思路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德里达原本是一位哲学家,但他在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界的影响却大于哲学界。尽管在许多方面,马克思主义与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之间的差异多于相同,但德里达至少在三方面与东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持有相同或相近的观点:一是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性,这一点尤其接近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二是马克思主义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尤其在当今时代更是如此;三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中仍有着巨大的影响。尤其应当指出的是,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原先的一批左翼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暂时受挫感到失望,而德里达则和詹姆逊一样,却坚定地相信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终结,因为它已经渗透进包括文学理论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若从文学理论和文化批评的视角来考察德里达的学术思想,应该承认,德里达的思想更多地是被美国的文学理论批评界所接纳。随着德里达的去世,当代文学理论和文化批评进入了一个"后德里达时代"或曰"后理论时代",解构的一些主要原则成为一种经典的批评原则和研究方法。解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既相互抵牾同时又有一些共通之处,这一点尤其体现于德里达的专著《马克思的幽灵》。在书中,德里达试图在传统和当代的以及东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与解构之间发现一些共通的东西。在德里达本人的认可和直接参与下,解构理论在美国批评界一度发展演变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一大批评流派,一批解构批评家、新历史主义批评家以及后殖民批评家卓有成效地将马克思主义与解构理论糅为一体,在批评实践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德里达从"发生"概念出发去解构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德里达指出,胡塞尔的现象学存在着一个心理学主义与逻辑主义的平行性观念,由于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立场,使其无法解决这一根本性矛盾.德里达为发生与结构找到了一个共源,这种源初的统一性是作为一种奠基性事实存在的.哲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把握意识的历史产物的这一先验本源,即重新激活发生.  相似文献   

10.
陈涛  徐选国 《理论界》2011,(10):95-98
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尤其是解构理论的杰出代表,德里达的解构思想备受国内外学术界青睐。笔者认为,德里达解构理论归根结底围绕着"三个一"而展开:即一个问题,对"本原"问题的解构;一个思想,"延异"论思想;以及一个策略,"解构"策略。笔者旨在理清德里达解构主义思想脉络,并对其三要素之间关系进行论证,以期弥补国内外学术界已有研究的缺陷,并为人们今后研究德里达解构思想提供一个清晰明了的思想导论。  相似文献   

11.
德里达解构的核心内容是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本文以言语与书写、哲学文本与文学文本这两对典型的解构为例,考察德里达的解构运作过程,并从德里达的写作风格、隐喻策略以及他关于真理与意义的看法这三个方面来剖析德里达的解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幽灵》是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政治哲学论著中一部最深刻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其核心论题是"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的问题。德里达通过他的解构主义手法,一方面深刻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一味高赞的世界"同一性"自由主义制度的观点,同时也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永恒价值和不可或缺性,呼吁人类社会应该存在"多样性"。德里达的这种解构主义可以说是对马克思主义解构后的新的后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德里达认为欧洲柏拉图以还的理性主义思想传统,是一种设定真理在语言之先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而颠覆这一传统的一个关键步骤,乃是致力于对一系列二元对立概念的解构。本文力求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对德里达上述理论的内容及实质来作介绍和分析,并揭示解构不仅是一个哲学和批评术语,更难分难解地牵涉到意义构架、思想模式,以及价值、权威确立等等的最终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陈晓明 《社会科学》2008,2(1):161-169
德里达后期的著作<友爱的政治学>对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展开思考,他从古希腊的友爱来源于血亲兄弟之关系,来讨论城邦政治,正是血亲关系建构了社会共同体.德里达对施米特的"敌意"展开解构,在德里达看来,我们可能生活在一个既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的时代,既没有友爱也没有敌意,这也就是说,朋友与敌人构成一种奇妙的转化关系.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中突显出的"敌意",在德里达的解构中,那就是"幻影朋友之回归".  相似文献   

15.
解构思想是德里达最重要的哲学思想,它的内容主要有:解构、延异是事物结构的差异运动,是事物的内在属性;解构是一种普遍方法和策略,是防止虚无主义的有效手段;解构思想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德里达的解构思想深刻揭示了事物结构的解构性质、解构方法和解构的实践路径,为后现代文化建设、应对文化霸权主义和其他极权主义提供了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6.
德里达在他后来收入《哲学的边缘》一书的“签名、事件、语境”一文中,曾对约翰·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有过一番推敲。这是一段容易被人忽略的文字,对了解德里达的解构思想却颇为重要。事实上英美哲学界对德里达姗姗来迟的第一个抵制信号,便是1977年美国语言哲学家约翰·塞尔在《雕象》杂志上,就奥斯汀的学说同德里达展开的论争。本文无意急于判定这场笔战孰是孰非,只想就德里达对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解构和批评,对言语行为和文本理解中意义确定所遇到的困难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7.
关于德里达与维特根斯坦的比较研究,从斯坦顿到加尔弗和李承宗,都强调德里达和维特根斯坦攻讦形而上学的方法可以互补,换言之,两人分别代表的文学和哲学的方法可以互补。但是,德里达的解构理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代表文学的方法,抑或本身是哲学解构之必然?这是值得认真探讨的。维特根斯坦后期以语言游戏替代图式说,以日常语言替代理想语言的哲学思想,与后期德里达的人文建构,可视为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8.
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雅克.德里达批判了以逻各斯中心主义意义观为基础的结构主义传统语言学流派的哲学基础,并以其独特的书写语言学、符号学意义观、延异理论等建构了后现代语言哲学思想体系。其解构性和寄生性成为德里达颠覆以逻各斯中心论、语音中心主义为别名的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哲学和传统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德里达语言思想的实践为后现代主义者阐释后现代文化现象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并为后现代思维范式的到来和哲学思维的回归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使得自身成为后现代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德里达解构哲学与汉语文化语境的遭遇提供了汉语文化语境下的学者寻求对话的契机 ,展开了同西方互相观视的地平线 ;但汉语学界对于解构哲学的策应 ,一方面暴露了解构哲学的限度 ,另一方面又激发了汉语语言体制的原创性自觉 ,延续着对汉语及其历史命运的沉思  相似文献   

20.
解构的概念与德里达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无疑是一项政治工程。德里达在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王国的友爱政治理想的批判中,清楚明白地揭示了党同伐异的思想观念是政治学的本体论思想观念。而对此的勘定,最重要的是分析语言,是语言而不是现实才使民主总是不能差强人意。为此,解构西方政治思想借以阐释民主的那一套语汇,才有希望通达一个新的政治学观念。但是,即便做到了这一点,民主也会因为处于解构利刃之下,仍然难以担保不成为一个语言无以名状的幽灵。在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关照下,虽然他的弥赛雅救世主义乌托邦的民主社会概念对批判地思考我们社会有所帮助,但是,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兜着圈子,回避了“人们如何到达那里”的问题或历史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