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7 毫秒
1.
论三峡传统聚居与民居形态的地域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峡沿江地域大量的传统民居,是峡区古代文明信息的物化载体,其聚居群落、建筑形态等包含了十分浓郁的地方文化特征,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通过对三峡地区主要以古场镇为特征的聚居形态、以吊脚楼式、南方天井式为主要建构方式的民居类型以及与之相关的材料、装饰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三峡传统民居在峡区特定的山江环境中所形成的地域性特征及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探究其与自然互为依存的艺术成就,汲取其设计精华,为现代人居环境的建设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2.
将西方现代主义典型的设计审美要素与我国苏州传统园林建筑的本体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西方现代设计审美观念与我国江南传统民居建筑审美思想在视觉形态的秩序化、简约化和几何化等方面具有一致性的特征,这些特征的内涵都存在着时代因素、环境现象及内在进步的动因。历经重大变革而形成的西方强势现代设计审美观念与我国传统的园林建筑美学特征具有不谋而合之处,表明我国江南传统民居建筑所内涵的超前设计理念和对国际设计美学发展的影响所产生的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3.
徽州民居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建筑发轫较早,至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阶段,此时的徽州建筑已经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特征的建筑艺术风格,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建筑流派之一。徽州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民居与村落遗存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徽州民居的形成有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原因、经济条件、民居理念及审美特征。有着悠久历史的徽派文化,体现在徽州民居建筑艺术特征中,它不仅具有基于封建儒家伦理纲常的成人伦、助教化的审美功效,同时也具有道家的玄素相间的整体形态,它以自然为基础,以对立统一与线性造型的形式为审美法则,使徽州成为一处别开生面的中国传统文化集散地。  相似文献   

4.
新疆喀什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多民族多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喀什维吾尔民居中的柱廊空间作为户外生活的特色空间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民居廊道文化,其柱廊装饰艺术在多元文化以及伊斯兰宗教文化的渗透影响下,形成了既具有传统民居形态,又突出表现出穆斯林的审美意识和宗教心理的民居建筑风貌。本文以喀什维吾尔民居柱廊部位装饰元素为视角来探讨民居装饰特征中体现出的地域民居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南通老城区内遗存的大量传统民居建筑是江南吴地民居与北方民居之间的一种介体,建筑手法兼具南北两地民居建筑的特点。通过对南通老城区120多座传统民居的实地调研和测绘,对其平面布局、建筑结构及外观特征等予以解析,深入探讨了南通老城区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6.
作为乡村人类学研究个案,白岩河聚落形成于湖广移民入川之后,具有隐蔽性和领域感的环境特征,其村落建筑具有南方民居以"院"为基本组合单位的形式特征,又不乏丰富多变的景观特色.所显现的文化的民间形态,应成为独特的资源而进入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民居建筑形式在我国分布最为广泛,与人的生活最为紧密.它能适应地方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并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通过对甘肃回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形成原因、民居建筑内涵进行了分析,着眼伊斯兰文化对其建筑的影响,以及其建筑布局、民居特征、历史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对甘肃伊斯兰传统民居建筑的总体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并对构建地域性建筑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庄园(谿卡)建筑是西藏民主改革前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从建筑社会学角度出发,庄园的建筑形式和布局是由西藏民主改革之前藏区社会性质所决定的,是西藏封建农奴制的等级制度、人身依附制度以及社会封闭状态在建筑形态上的体现。本文试图通过对西藏民主改革之前农业庄园建筑布局及建筑物本身特征的社会学意义分析,从另一侧面研究西藏农业庄园的建筑社会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居建筑>可谓一部综述中国民居建筑美的巨作, 它以多元的视角分析了民居建筑的不同审美特质, 展现了民居建筑的造型美、意境美和环境美, 给人以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和深刻的学术启发.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的启动将使丹江口库区大量传统街区和民居建筑被淹没,因此对库区传统民居建筑进行抢救性研究显得尤为迫切。从民居类型与分布、空间布局、结构体系、构造特征以及细部装饰等角度对丹江口、郧县、张湾区等重点乡镇的传统民居进行比较分析,从生态性和地域性两方面论述了丹江口水库淹没区传统民居特征。  相似文献   

11.
居住区环境问题的探讨与设计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住区环境是景观建筑设计所涉及的最小一部分内容 ,但在我国却成为景观工程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文章提出当前居住区环境的两个主要设计问题 :一是居住区环境与城市及住宅的非关联性 ,二是忽视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及对风格、形态的滥用。主张强化空间概念 ,重视功能性因素本身景观的利用 ,并以作者的工程实践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2.
从现阶段居住建筑的主要形态居住小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首次提出了居住小区的整体设计理念,旨在提升居住小区的人居环境。通过系统论原理,分析了整体设计的可行性与优势,指出了优化居住小区人居环境对设计师提出的知识要求,并且总结了居住小区整体设计的思路框架以及各阶段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亚洲建筑师走廊”环境及建筑的体验,结合建筑师的创作进行分析、反思,进而探讨理想的个性化居住建筑.  相似文献   

14.
居住建筑群体中交往空间的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宅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为人提供居住的空间与场所,更要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来满足居住者的社会和心理需求。文章通过对城市居住建筑群体环境中交往空间的元素与素材的分析以及对交往空间层次的划分,探讨了交往空间的产生途径,提出积极营造适合现代人居住的多维化与人性化的交往空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建筑节能已成为全世界人们共同关注的课题。阐述居住建筑节能的涵义,并对我国居住建筑节能现状及居住节能型建筑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整体规划设计到建筑物单体设计以及建筑细部构造设计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完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以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在有限的条件下将建筑功能、艺术与建筑技术三者更好地结合,达到建造低成本、高效率节能型居住建筑的目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建设性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审美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居环境是人的生存家园的基本载体。人与环境作为两大要素,其和谐关系是人居环境的基本运作机理。建设性人居环境是以人的自然性生存结构为基础,以生态化、艺术审美化为参照,直视人的未来性优存的人居环境。生态化和审美化的融合方式实际也是归复绿色的构合方式,这体现出人居环境的优化原则。  相似文献   

17.
对传统居住环境的研究是中国传统住宅研究的重要构成部分 ,本文试图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 ,阐述传统居住环境与古典文化之间互为影响、互为促进的互动关系 ,探寻传统居住环境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 ,从而引发对于现代居住环境文化价值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在最大量建设的居住建筑中,建筑本身的软硬件条件是规划者、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需要关注的问题,居住在其中的人们交流交往等精神需求,也是应当引起关注的焦点。居住区的户外公共空间,就是满足这些需求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改善是时代赋予建筑师的新命题。通过对我国部分城市老年人居住环境现状的考察,初步分析现在的问题,为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切实改善提供依据。并介绍了日本该领域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视点,以提供参考借鉴.关键词:##4老年人;;老年人设施;;居住环境;;人──环境关系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建筑与生态文化关系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生态文化,例举并分析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黄河中下游地区北方典型建筑形态、四合院布局形式、北部及西部边疆等地区的民居形式,提出传统建筑艺术的生态文化对当代城市生态建设的启示,即当代城市生态建设应吸收传统建筑艺术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人性化的四大生态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