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朴素真诚的作风敏锐的艺术悟性─—漫谈宋遂良及其文学评论金文,丛路田仲济教授说:“宋遂良同志是当前在全国文学评论届中较为受人注目的人物,他视野广阔,感觉灵敏,难能的是他具有一颗善良的心,又有一个能周祥、细致深沉思维的脑海。在论文集中明显地看出除了放眼全...  相似文献   

2.
读《陈辽文学评论选》(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冯牧、阎纲、刘锡诚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评论丛书》之一),留下了一个深刻印象:他的文章,不随人俯仰,有独到之见,而衡文照辞激扬着深沉的历史感,尤显其特色。因此,在朴实的行文里每每表现出他对生活、艺术的睿智透视,娓娓而谈中有一种撼人心旌的思辨力量。有比较才有鉴别。文学评论中的历史感,表现出评论家观察、评论作家作品时,掌握了俯仰自得、高瞻周览的自由透视法。或者说他为立体地、真切地把握评论对象找到了两个可资比较的参照系统:一个是作为文学源泉的社会历史人生系统,一个是反映继  相似文献   

3.
李广田的文学实践活动是多方面的。从三十年代末开始,他不仅继续从事多种文学体裁作品的创作,而且朝气蓬勃地活跃在文学评论、文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园地里。在散文领域中,他同样把创作、评论和理论研究集于一身,相辅相成地耕耘着丰沃的艺术土壤。方敬同志说:李广田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可贵的成就,“同时,在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评论工作方面,他也做出了贡献,留下值得传诵”的成果(《李广田文学评论选序》)。李广田的散文理论研究成果,在他所作出的理论贡献中占有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4.
影视文学评论是通过对影视艺术中的文学因素,其中主要是对影视文学剧本的分析和评价,对影视文学的创作规律进行的探讨。影视文学评论与其他各体文学评论在评论范畴,评论内容和评论任务等方面既有共通性,又有差异性、影视文学评必须特别注意自身的个性,即影视剧作的视听因素,直观性语言以及突破时空限制的独特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5.
1979年第3期的《人民文学》上有一个短篇小说《月兰》,这篇貌似平凡的小说在读者当中起了极大的反响,小说的作者韩少功由此受到人们的关注。随后,他的《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连续获得1980、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到1983年,韩少功写出了一系列优秀小说,成为文坛一位十分活跃的青年作家。随着新时期文学的日趋繁荣,步入中年的韩少功,他的创作也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境地。1985年,他创作出《归去来》、《蓝盖子》、《爸爸爸》、《女女女》等作品,成为“寻根”文学作家中惹人注目的人物,到目前为止,他已有3个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和《诱惑》。关于他近期创作的评论文章很多,本文在此以引起争论最为激烈,被普遍认为是用以体现他的“寻根”主张的小说《爸爸爸》为中心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我最初认识李赛时,他是云南一个地区师专的青年教师,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一些诗歌作品。我欣喜地陆续读到了他在《诗刊》、《人民文学》上发表的诗。他的长诗《圣母》在1995年第9期《人民文学》刊出后.曾引起评论界的关注,被称为“具有史诗精神的佳作”更令人高兴的是,在教学岗位上的彝族青年诗人李春,不但学诗,也积极从事文学的研究和评论。1994年,我读到了他24万字的文学评论集《作家的艺术世界》(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集子中,既有大量研究和评论云南各民族老中青作家作品以及全省文学发展态势的文章,也有放…  相似文献   

7.
几年前,当王蒙同志著文对我国作家“非学者化”现象表示忧虑时,有人认为,这个问题由他来论及,颇为适宜。王蒙的文学活动,有所谓“两栖”的特征,即创作——评论。三十年来压抑、凝聚的才智、灵气与文思,一朝冲决,既在文学创作的地表冲刷出一道汨汨奔涌的江流,又在文学批评的空间激射出一股股银进玉溅式的喷泉。最近,王蒙的文学评论集《创作是一种燃烧》出版了,它作为小说家王蒙学者化的一个力证,引起人们关注是理所当  相似文献   

8.
简讯     
由《文学评论》、《上海文学》、《当代文艺探索》三个编辑部和天津市文联、厦门大学语言史学研究所联合发起的全国文学评论方法论讨论会,于三月十七日至二十三日在厦门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七十多名代表会聚一堂,围绕文学评论方法论的变革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与会者大多是近几年来比较活跃的中青年文艺评论工作者,他们各抒己见,会议气氛十分热烈。会议收到论文十多篇,将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结集出版。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创作中 ,贾平凹是一个不断探索且有个性的作家。《高老庄》比其以往作品更平实而厚重。《高老庄》是贾平凹关注现实品格的又一体现。其中精神关怀是最为迫切的关怀。作者通过对高老庄鲜活现实的原生态描写 ,表达出对历史与现实、乡土意识与现代文明的思考 ,传达出深沉的忧患意识 ,并赋予这种忧患以普遍的意义。同时 ,他又热切地表达了对生活的理想 ,给泥淖中的人们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1931年,丁玲在开始主编“左联”机关刊物《北斗》前夕完成短篇小说《水》的创作。《水》在发表后引起了冯雪峰、钱杏邨、茅盾等左翼文学批评家的关注,并在1933年丁玲失踪事件后演变为左翼文学评论的一个小高潮。对丁玲及《水》的评论为左翼作家主体与文学文本的阐释打开了空间,成为早期左翼文学文本经典化的一次有效尝试。这一时期左翼文学批评强调对苏俄理论资源的“挪用”,进而确立起左翼文学的经典性与权威性,“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在《水》的文本批评实践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同时,这一创作方法存在的问题也为中国左翼文学自身独特性反思提供了可能性。重新梳理这一时期关于《水》评论的发生与影响,既是对早期左翼文学批评实践的考察,也是审视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独立性价值的有效视角。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先生是一位文艺革新的战斗者,他认为作家“必须博采众家,取其所长,才能够独立”。他是从众多的文学大师那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后,才创作出风格独特影响深远的作品。1924—1926年他创作《野草》时,已积累了大量的外国文学资料,又能科学地借鉴慎重地吸收,因此才写得如此深沉博大。鲁迅散文诗的创作,同他的小说杂文创作同时开始,并延续到晚年。不过,集中地采用象征主义尼采文风来抒写心情、表露斗士心迹则是在《野草》里,可以说《野草》  相似文献   

12.
书评,即图书评论,是具有较高鉴赏能力和阅读水平的人,对其所选定的图书的形式和内容所进行的评论.在我国,书评具有优良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三国时,曹丕以其《典论·论文》开文学评论之先河.南朝钟嵘在其诗歌批评专著《诗品》中,对自汉至梁120多个诗人诗作的优劣得失进行了评价.与钟嵘同时代的刘勰,撰写的《文心雕龙》更是登上了那个时代文学书评的高峰.除文学评论外,我国史学评论也开始得较早,唐朝刘知己的《史通》,则对以往史书有系统的评论……以上若干评论,由于受到书评者主观认识和客观历史的限制,亦有不尽恰当之处.但总的说来,这些评论对我国文学和史学的发展是作出了重大贡献的.  相似文献   

13.
在活跃于今天文坛的一批中年文学评论家中,潘旭澜是引人瞩目的一位。近几年来,他踔厉奋发,辛勤笔耕,陆续发表许多论文,出版了三本著作:《艺术断想》(百花文艺出版社)、《中国作家艺术散论》(江苏人民出版社)、《潘旭澜文学评论选》(湖南人民出版社),另一本专著《论杜鹏程小说》也已完稿,交付出版。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他去日本讲学,应《每日新闻》、《咿哑》杂志之约,撰写了《五年来中国文学随想》、《近年来的中国长篇小说》等文学评论,受到日本读者的重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潘旭澜喜欢引用的一句话。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用来比况潘旭澜从事文学评论的实践。五十年代中期,当他还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时,便与文学评论结下了不  相似文献   

14.
艺术是人们审美感受的高级的、稳定的形式,这是为人们所公认的。但是,艺术并不是人们获得审美感受的唯一领域。人们在各种创造性劳动中,都是可以获得审美感受的。文学评论,从文体的角度来看,它并不属于艺术的范畴,人们也并不要求它必须有美感。但是,如果文学评论既科学、准确地评论了文学现象,又使人们获得了美的感受,岂不更好吗?果能如此,则文学评论本身的作用和价值也必然更大、更高。阎纲的文学评论,尤其是他近几年写的对我国“文革”以后的文学运动、文学现象的评论,就是这样的。这些评论,读起来使人感到高、深、新、活。  相似文献   

15.
西海固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现象,自提出至今,经过西海固作家不断努力的创作及评论家的积极理论梳理与建构,在文学界内受到充分关注和肯定,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评论,相关的评论文章非常多见.在地域文学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当下,对西海固文学这样一种较为典型的地城文学现象进行深入梳理与研究,很有必要和意义,对相关西海固文学评论文章的梳理与研究更显得重要.避开此研究领域内大多数论者普遍论及的西海固文学主题,视角转向对西海固文学评论文章的研究,在梳理西海固文学评论文章的基础上,分析西海固文学评论发展的情况,包括西海固文学评论存在的现状、价值、视域、问题与前景等.同时,努力探求西海固文学发展与评论之间的深入关系、相互作用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语:白雪生是当代辽宁作家里的“杂家”,创作体裁、范围非常广泛:涉及话剧、广播剧、电视剧剧本创作,辞赋创作,歌词创作,散文创作;兼及文学评论和民俗研究。创作题材也相当广泛:历史的、现实的,同时也是各种体裁文学创作获奖专业户。涉猎之广、范围之杂,也属于当代辽宁作家里的“另类”。他的所有体裁的作品都呈显着历史的厚重与斑斓、挽携着时代的韵律与风流的风格特征。话剧《张鸣岐》反映现实,电视评书《辽沈战役》书写历史,诗词歌赋表达风土人情与个人情怀,这些都凝聚着作者的“文学介入现实”创作观念。一个作家不仅要关注、思考历史与传统,更要关注、参与现实与民生,这是白雪生创作的原动力,也是其作品的文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本刊一直致力于当代辽宁作家研究。当代辽宁作家群作为一个地域性写作群体,它的繁盛必有与其伴生的地域性文学评论群体。但目前的现实是,在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对作品的研究远远多于对文学评论的研究,辽宁亦然。韩春燕作为辽宁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一直关注新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发表过大量相关评论和学术文章。本专栏此次推出韩春燕学术专著《文字里的村庄》的评论专辑,是在关注辽宁地域性文学创作的同时,亦在关注文学评论,以期达到当代辽宁文学创作与评论双翼飞翔的效果,并希望引起相应的重视。韩春燕出版的学术专著《文字里的村庄———当代中国小说的村庄叙事》于2012年获得第七届辽宁文学奖文学评论奖。著名学者王向峰、刘恩波、秦朝晖分别就这部专著撰写了评论文章。其中对该专著中所谈及的"村庄文化"问题给予了高度评价。村庄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文人极为关注的话题,是社会发展与变迁的晴雨表。在中国,村庄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基本单位,一直成为作家书写的对象,但描写村庄文化的文学作品也不都能反应村庄的全部。而韩春燕却以饱含深情的态度、精细巧妙的构思、敏锐的独特视角和散文式的笔法,将当代中国作家笔下的村庄融为一体,梳理了文学研究视界里的文化的村庄和村庄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作家胡柯,1935年生于大庸。大学毕业后即进行业余创作,且入迷成瘾。60年代初在县文化馆任文学专干。说是“专干”,其实不专:为了辅导文学新人,四大文体都要尝试;采编民间文艺资料,更是日常事务。后来又主编自治州党报文艺副刊,后来又担任《雪峰》文学杂志社主编。小说创作数量可观,发表、出版3部长篇:《映花河畔》、《叛将风云》、《雾山野男女》;中短篇已结集的有《鸳鸯岭》。创作小说累计近百万字。我们关于胡柯的研究将涵盖他的全部创作,本篇评论则止于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9.
青年钱钟书与西方哲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讨论钱钟书三、四十年代治学与创作的一个侧面———西方哲学对他的影响以及他的回应。认为 ,在文学观念上 ,他广泛吸收了西方哲学和美学研究成果 ,对什么是文学以及文学史观作出独特解释 ;他的小说创作特别是《围城》 ,叙事具有浓郁反讽意味 ,笔锋直指人性的弱点 ,并打上了克尔凯郭尔、乃至于存在主义某种“印迹” ;他治学以诗学 (文艺 )为中心 ,取向是打通学科 (文史哲)、地域 (中西 )、时间 (古今 )等界限。这种治学方式 ,提供了人文学科研究的一种“范式” ,并蕴涵着深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金代鲜卑族杰出诗人元好问,诗文冠金元两代,是我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家。他的《论诗绝句三十首》,是他二十八岁时,仿效杜甫的《戏为六绝句》而创作的。在这一组诗中,他对汉、魏至宋代的许多重要诗人和几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作了较系统的评论。他慨叹于“正体无人与细论”,以“疏凿手”自任,有杜甫“别裁伪体”之意,企图使文学史上好坏两种倾向象“泾渭”一样分明。虽然这是以诗论诗,属于韵语,不可能象散文那样详尽直说,又由于篇幅太短,不可能环绕一个中心问题而畅发议论,但三十首诗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