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士风訾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士农工商,古称“四民”。士为“四民”之首,社会风气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于士风的好坏.梁启超《新民说》列了一幅《中国历代民德升降原因表》,以东汉“民德”为最高尚,明代次之,表现为“尚名节”。他所说的“民德”,实际上指士风。所谓“尚名节”,如果指方孝孺、杨继盛和东林党一类人,大致不差。但在总体上,明  相似文献   

2.
“以德治国”理论具有双重内涵,即官德建设和民德建设。官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核心和关键;民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基础和目的。要以德治国,首先要以德治党、以德治官。以德治国能否实现,也主要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对全社会成员进行道德教育。“德治”和“法治”是治国方略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只有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才能确保社会调节手段的完备和有效。  相似文献   

3.
启蒙的两种类型:严复梁启超比较论俞祖华严复和梁启超是上一个世纪之交中国最有影响的两位启蒙思想家。他们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思想和新民理论,都意识到了人的近代化的历史课题,进行了大量的启蒙宣传工作,促进了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的发展。这是他们...  相似文献   

4.
严复作为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是清末向西方寻求真理,挽救国家于危亡的重要人物。他通过对中国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反思,指出最根本的问题是国民素质中的民德问题。展开对严复在近代政治转型时期民德思想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对近代思想的理解,也对我国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公民教育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5.
严复的"新民德"思想为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状况提供了新视角,在中西国民素质及其教育比较中,他着眼于剖析近代国民道德的缺陷,痛切地对国民素质进行深刻的反思,主张通过自由、民主、平等道德观念,来重新塑造国民道德主体性,培养一代具有独立自主人格的新国民。严复的新民德思想对当代如何提高国民素质教育、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多方面的启示和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试论严复的译名创新陆道夫严复是我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启蒙思想家,是一位划时代的、独具特色的翻译家。他试图通过翻译“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把当时先进的欧洲思想文化系统地输入给中国,成为我国‘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严复自1897年首...  相似文献   

7.
必须坚持法治主导、德治辅助、民主监督,三管齐下.官德重于民德,官德的优劣决定民德的好坏,关系社会的兴衰、国家的强弱与政权的得失.与当代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当代中国的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来源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同时,必须与国际接轨,充分吸收借鉴包括法律、道德在内的西方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8.
就在同时,民主德国的领导对事态发展的影响力变得愈来愈小。1990年4月24日切尔尼亚耶夫在为接待民德总理洛塔尔·德梅齐埃而给戈尔巴乔夫呈送的报告中写道:"现在已经很清楚,'德国的调整安排'愈来愈少地取决于民德政府,您现在能对他说点什么新意  相似文献   

9.
作为五教之首,《诗》全面涵括了学校课程应有的社会功能,即民德、民风、民情、民声、人伦、政治以及博物知识,体现了个体、社会、知识与自然相整合的价值取向。《诗经》因其反映生民风气、习俗的美善,成为体恤民生、化育民众的经典教育素材。  相似文献   

10.
《论语》“慎终追远”章章义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对“慎终追远”章的解释基本上是一致的:以尽哀尽礼治丧解“慎终”;以尽敬尽诚祭祀解“追远”;以“君能行此二者”、“下民化之”、其德归厚,解“民德归厚”。但若结合当时的文化语境细究起来,就会发现这延续了两千多年之解释的不当。经考证,“慎终”应指德行善举的一而贯之,有始而能终;“追远”指行仁之道——“死而后已”;“民德归厚”指民众若能做到“慎终追远”,自会德性复归于先前之淳厚。  相似文献   

11.
领导干部道德修养不单纯是个人的事情,它关乎党和政府形象,关乎民德和社会风气。长期以来德的考核标准概念化、考评内容抽象化影响了干部德的考评结果的全面性、科学性、准确性。只有明确德的内涵和标准,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完善的德的评价程序,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才能从根本上推进领导干部“德”的考核工作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小说观念及实践的过渡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梁启超作为中国小说现代化的起点 ,考察其小说观念与实践在历史过渡时期的“过渡性”特征———其时代舆论、民德再造、文体重塑的杂糅诸特征 ,以及对一个世纪的小说观念与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下半叶的西学东渐之风,使中国许多开明人士在传统与现实之间徘徊,表现出既对将出现的新事物向往,又对将失去的旧传统留恋的矛盾心理。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严复对中学进行了严厉批判,大力提倡学习西学,并提出“教育救国论”,希望通过“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教育兴国强民,以求在“物竞天择”中立于不败之地。严复这一教育价值观实际上是完全服从、服务于其保守的政治立场的,这就决定了“教育救国论”的最终破产。  相似文献   

14.
“悠悠历史,代代江山,震天地而惊人伦者,中华医术也。然,医道扬国威,药理显民神。巍巍乎国粹,浩浩乎民德;夫,敬祖先之志,重祖业之业者,当珍之,尊之,切。”这是建国初期朱鹤亭挥毫泼墨所书之愿。这位道家传人玄鹤子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顽强的毅力和信心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重整旗鼓,成为享誉海内外,精通道学、医术、养生术等学问的专家学者。重祖业之业当山东青岛还是一个荒凉渔村的时候,朱鹤亭的祖辈逃荒来到这里。在贫寒中长大的朱鹤亭的父亲靠灵敏的头脑做起小生意,以贩运马料为生,并从此发迹,逐步成为青岛的巨商…  相似文献   

15.
《孝经》中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一个孝敬父母的人,一定是讲仁义道德,能以和谐的心态和行为处理各方面关系的人。孝道可使自身和谐,家庭和谐,进而达到社会和谐。人人讲孝道,能促进经济发展,"民德归厚",天下太平。  相似文献   

16.
关于传统戏曲的社会教化功能,前人大都给予肯定,不过细察前人与时人的有关论述,却仅限于“药人寿世”、“助成教化”等原则性结论,不仅在具体内容上语焉不详,而且对戏曲社会教化功能发挥的内在机制更是缺乏系统研究。以前人戏曲理论及戏曲在民间社会的生存实态为基本史料,指出传统戏曲社会教化功能的发挥机制大致包含三个层面:1.文以载道,助成教化;2.异质言说,传承民德;3.戏谑讽喻,化郁制序。  相似文献   

17.
《离骚》中的六处“民”字不能一概而论。综合文学史上各家之说,结合全诗意脉,并考之屈原的生平与思想,可知:六处“民”字均可作“人”通释,但所指不尽相同。在“哀民生之多艰”句中偏指屈原自己;在“终不察夫民心”句中兼指朝臣中的善恶两方;在“民生各有所乐兮”和“民好恶其不同兮”二句中均泛指人们、一般人;在“览民德焉错辅”和“相观民之计极”二句中都特指国君。  相似文献   

18.
北洋中央政府与孔教派尊孔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洋中央政府和孔教派是民国初期鼓吹尊孔读经的两股重要势力。在尊孔问题上 ,他们有诸多共同之处 ,都认为孔子是中国文化和道德的象征 ,相信尊孔可以巩固共和、培养民德和保存国粹。但是认识的差异和利益的冲突决定着他们的尊孔主张不可能完全一致。他们在是否应该定孔教为国教 ,以及读经的方式上存在很大意见分歧 ,致使他们在互为利用的同时 ,彼此之间也互相制约  相似文献   

19.
公民道德建设需要我们突出加强社会教育.社会教育领域孕育着丰富的公民德育资源,它主要指学校教育系统以外,面向全民的各种社会文化教育形式.社会教育具有教育性、公益性和对策性等特点.加强社会教育可以继承传统教化的优点,辅助解决社会问题,"开民智","新民德",弥补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的不足.规范、整理与创新社会教育事业是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论新时期的公仆道德和百姓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仆道德和百姓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内容的两个不同层次。公仆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主导道德,它直接影响着民德民风,也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成败的关键。人民群众的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现以德治国的基础。百姓道德不但包括社会公德,也包括个人私德。在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区分公仆道德和百姓道德两个层次,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