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对发展高校科技企业的思考包括:一是坚持校企分开原则是高校科技企业发展的前提,二是加强骨干队伍建设是高校科技企业发展的关键,三是建立产权激励机制是高校科技企业发展的核心,四是努力进行技术创新是高校科技企业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技企业已经成为中国高校产业发展的主体,其正确估值对于高校科技企业的规范管理,吸引风险投资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高校科技企业估值中所具有的期权特性和高校科技企业估值中存在的主要期权类型,提出了高校科技企业估值的实物期权方法分析框架并探讨了实物期权方法在高校科技企业估值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高校科技企业发展迅速,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国家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高校科技企业发展、管理中一些问题仍然存在,矛盾依旧突出,迫切需要加以深入探讨以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探析了价值管理(VBM)理论内涵及其4M要素,并以价值管理4M架构分析了高校科技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价值管理理论提出了高校科技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校科技产业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办科技企业,是大学功能的拓展.推进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是大学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核心.本文对我国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高校办科技产业的意义及其定位认识,高校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科技产业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如何认识、面对高校办科技企业,如何规避校办科技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校校办科技企业是我国高校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力军,它们充分运用了大学智力密集、科技成果集中、人才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为我国高校技术创新成果快速转化发展提供了有利途径。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梳理了高校校办科技企业的现实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实现高校校办科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小科技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是企业发展进程中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其重要性是因为它代表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参与市场竞争。它需要从人才、资金、管理、技术、产销、制度、结构、文化等多方面进行经营选择。由于高校中小科技企业发展依傍着高校的生长环境,企业的内涵包括内容更多,企业的先天优势和后天不足明显,因而更需特别重视。文章通过分析高校中小科技企业发展战略涉及的特殊点和困难点,围绕高校环境的特殊性进行讨论,为高校中小科技企业战略经营选择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高校-企业科技合作的动力机制作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促进高校-企业科技合作的三种主要动力因素: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高校-企业生存与发展需要、个人生存和发展需要,继而对科技合作动力机制建立要求的外部和内部条件,进行了探讨,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技市场建立与完善、以及建立与动力机制相配套的合作机制、调节机制、约束机制是科技合作动力机制建立的外部条件,特别是高校-企业之间要建立双向内在联系,使相互之间具有吸引力的内部条件。文章最后提出了高校-企业科技合作互惠互利与优势互补相结合,物质利益驱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高校-企业科技合作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高校科技企业所具有的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项目成果优势、环境优势,以及著名企业和品牌产品等优势。提出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高校科技企业的发展方向是走集团化和社会化的道路。探讨了挖掘高校科技企业发展潜力的有效途径转变管理模式,实施人才战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打造品牌产品等,以应对入世挑战。  相似文献   

9.
山东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韩金远,王志田一、山东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特点高校科技产业是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生事物。我们1993年通过对分布于理。工、农、医、师范等23所山东高校的187个科技企业调查,基本上掌握了校办科技企业发展的状况。综合...  相似文献   

10.
许多高校在创办科技企业过程中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但同时也遇到了不少阻力和障碍 ,这些阻力则是由一些深层次的基本矛盾引发的。这些基本矛盾不解决 ,高校科技企业就难以向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型的重要时期,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大社会主体格局逐步确立。湖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代表,其政府的管理职能亦在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亟须社会组织参与其中。科技社团作为湖北省社会组织的重要力量,在参与社会治理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当前湖北省科技社团虽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一定的角色功能,但也存在较严重的角色缺位,尚未真正形成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成熟的第三方力量。因此,湖北省科技社团应采取积极的行动策略,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科技企业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驱动者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研究开发的重要参与者,科学评价科技企业创新能力有助于企业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在分析国内外新区科技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研发投入、研发基础、研发效益和现代科技四个角度,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系统,并通过实证分析说明评价系统的可靠性;根据评价系统测算出现阶段雄安新区科技企业创新能力,通过与成熟新区科技企业的比较,发现其短板和不足,力图为决策者科学合理评价、管理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科技创新的要素进行分析是进行科技创新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对沈阳市155家装备制造类企业基本情况和科技创新情况的调研,分析沈阳市装备制造类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情况、技术人员情况、专利申请及授予情况、核心技术与主导产品情况、技术与工程中心情况以及人才引进情况等科技创新要素,以期为进一步推动装备制造类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供给侧改革是企业追求高质量创新路径的重要引导,是新时代创新战略的必然选择。基于科技创新供给侧改革视角,构建政府与企业的科技创新演化博弈模型,并以深沪A股124家企业2011-2017年专利和研发数据,分析科技创新供给侧改革前后科技政策对企业创新策略以及创新产出的影响并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政府与企业的博弈最终趋向于"激励-实质性创新"的均衡解。供给侧改革前,企业注重追求"高速度、高数量"的创新产出;供给侧改革后,企业开始逐渐增加"高质量"的发明专利申请,减少实用型专利和外观专利的科技创新产出,企业规模和股权结构对企业实质创新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当深化科技创新供给侧改革力度,构建以企业实质性创新绩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推动大规模企业创新进程,重点扶持中小规模企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虽然在绩效评价方面已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而国有科技型企业的绩效评价研究至今仍是空白。文章针对国有科技型企业的特征,将平衡计分卡应用于科技型企业,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及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对国有科技型企业的绩效评价作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发挥科技中介在我国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现代国家创新体系中,科技中介机构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促成研究机构和企业以及企业之间共同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中国的科技中介服务及其中介机构目前尚处在初始、蓬勃发展的阶段,存在一些迫切需要克服和纠正的缺陷和问题,提出在我国的科技中介事业从发展中应建立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建立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完善服务系统,培育科技中介市场提升科技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和协同作战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湖北省通过加强政府与企业合作,引导科技研发加快产学研结合,并积极发展社区试点探索经验,循环经济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在治污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有鉴于此,湖北省亟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绿色GDP核算体系,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环保宣传,建立市场机制导向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了避免区域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等科技物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率,推动区域高校科技的协同发展,探索区域内各高校主体之间科技物理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路径和创新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湖北省为例,分析了目前湖北省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的现状和障碍因素,从共享文化、制度环境、共享服务系统和共享平台管理等方面论述了如何构建湖北省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并购活动成为科技企业扩张规模、获取技术的重要手段。从资本结构与金融性资本结构两个维度出发,资本结构指企业资产负债率,金融性资本结构指企业有息负债占资本比例,以A股科技型上市公司2015—2019年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科技企业并购活动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型企业并购活动会导致资本结构及金融性资本结构中权益比例提高;科技型企业并购活动会加剧当期资本结构偏离目标资本结构程度,但其会通过调整下期经营性负债来减缓资本结构偏离程度;科技型企业并购活动在现金支付、非关联交易、技术并购、纵向并购以及跨省市并购的情况时,资本结构偏离程度会进一步加剧;科技型企业并购活动会提高当期与下期的资本结构、金融性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但调整速度整体较低。研究成果为科技型企业提高并购绩效、避免资本结构偏离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缺乏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表现 ,是消化吸收技术的能力不强。究其原因 ,就在于中国企业缺乏引进单项专业技术的能力 ,因此难以对自己的产品实施改进。中国的科技部门 ,特别是从事应用开发的科技部门 ,则是以专业为主线来组织研究开发的。在这种情况下 ,科技界和企业界难以对接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必须建立以柔性人才管理制度为特点的综合研究单位 ,以便对各专业技术单元进行综合 ,使科技成果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