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1 毫秒
1.
本文以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分析了人际媒介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力度和方式.初步探讨了人际媒介在大学生政治认同养成过程中的功能反差:它越来越不是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但这不妨碍它依然是影响学生思想观念的主要媒介.在此基础上观察到校内外人际交往对于政治认同的不同影响,并指出人格化的人际媒介在各种入际交往形式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面对互联网SNS构建的新型人际交往方式,当代大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认同度和参与热情,SNS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本文从SNS人际传播的特征入手,分析了SNS人际传播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和问题隐忧,并提出SNS网络新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指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现存政治体系及其价值系统表示认可、接纳的一种情感倾向和心理归属。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由于民族及民族文化与现存政治体系及其价值系统的彼此相对独立性,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认同生成有着重要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民族学生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信念和政治行为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短信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手机短信有助于学生人际交往,但也让大学生进入人际交往误区;它带来了方便快捷,也助长了大学生的不诚信;它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但不良短信也给大学生带来危害;它丰富了大学校园文化,但其品位还不高。科信学院实施的"短信教育工程"实践说明,利用网络的延伸体-手机短信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受众广泛、传播迅捷、双向互动、经济实用、真实可信、安全隐秘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培养大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需把握的原则为教育原则、自主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支持与正确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网络媒介所不具备的人际传播优势,当务之急是为思想政治教育“加湿”,而不是被网络魅力所迷惑去以短击长;应根植本土引领青年大学生走向世界,并在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媒介选择上,成为“主流媒介”。  相似文献   

7.
国家认同是一种重要的国民意识,人们只有确认了自己的国民身份并将自己归属于国家,才会关心国家利益,才会对国家发展自愿地负起责任.当今中国,各种内外综合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的形成,应该注意却没引起注意的生态环境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国家认同的重要因素,包括对大学生国家认同物质环境、人际氛圉、政治环境以及对大学生国家认同中重要部分的政府认同的影响.只有我们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对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影响,才能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从而增强国家的团结稳定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与人际交往的关系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表明:(1)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人际交往在独生子女因素上影响不显著;(2)性别对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的影响显著;(3)专业对社会支持影响显著;(4)年级、家庭居住地、父母职业对于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及人际交往的影响显著;(5)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人际交往密切相关;(6)回归分析表明,普遍信任与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均能预测大学生人际交往,表明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是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与人际交往的关系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表明:(1)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人际交往在独生子女因素上影响不显著;(2)性别对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的影响显著;(3) 专业对社会支持影响显著; (4) 年级、家庭居住地、父母职业对于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及人际交往的影响显著;(5)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人际交往密切相关;(6)回归分析表明,普遍信任与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均能预测大学生人际交往,表明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是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政治认同是大学生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产生的情感和行为,对大学生个人的政治社会化和国家的政治文明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基于调研数据,通过出身不同社会阶层家庭的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差异来分析社会分层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调研发现出身不同社会阶层家庭的大学生之间的确存在着政治认同差异,但这些差异并未显示出规律性或倾向性,说明社会分层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不具有决定性.高校应重视不同社会阶层家庭的大学生在政治认同中的差异,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并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镜中我"理论强调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将"镜中我"理论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满足大学生的"自我需求"、"归属需求"和"控制需求",创新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浅析当代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男生相比,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交往动机理想化、交往圈子生活化和交往行为技巧化三个方面.这三个特点决定了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对其心理上的影响要比男生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13.
网络人际互动是以电子邮件、博客、微博、微信、QQ、飞信、论坛等交互工具为载体的新型交往实践形式,以其平等互助的人际交往模式、即时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多元丰富的海量信息等优势使得网络互动平台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可能。应分清网络人际互动的主流与支流,破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因素,以此平台作为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作用、实效性和育人功能的载体。  相似文献   

14.
大学是人生中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人际关系又是这个时期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社会化及个性发展完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在交往中也有突出的特点,因此,必须注意大学生人际交往原则。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其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能力。学习人际交往的知识 ,培养人际交往的技能 ,是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人际交往的知识主要包括人际交往心理学知识和社交礼仪知识 ,培养人际交往的技能主要通过个体咨询、团体咨询、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加强班集体建设、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对一个人的人生、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良的人际关系不仅影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及其身心的发展,而且对大学生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与此同时,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还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才能使交往得以维持与继续。大学生的交往应该遵循诚实信用、公正平等、宽容谦让、互助互利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从统计分析角度出发,基于整体抽样和问卷调查,对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进行探讨。通过统计分析、差异性比较可知,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心理、恋爱观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