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尚联 《职业》2007,(9):75-76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通过导入求职CI的策划设计,在求职时更好地展示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特色,从而有效提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新的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求职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求职就业是毕业生走向社会的转折点,不仅是如何找到用人单位,而且涉及到毕业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没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将很难顺利、快速地就业.下面将对两则求职案例进行分析,分析当时求职失败的原因,以对即将迈入社会的毕业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印象管理策略研究目前在本科学院或普通大专高校已经广泛地开展,但针对行业高职院校学生的还较少。文章选取民航高职院校已经参加实习或参加就业面试3次以上的二、三年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求职面试印象管理研究。通过发放学生印象管理策略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并收集数据,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试图了解行业性质办学院校学生与一般院校学生在面试印象管理中的差别,通过分析不同人格特征学生的印象管理策略,探讨高校毕业生求职面试印象管理,为高校毕业生求职面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职场动态     
《职业》2003,(7)
2003年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启动面对今年较为严峻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教育部共同启动了2003年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该工程从6月持续到9月,将集中职业技能培训优质资源,对高职院校中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并为培训合格者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对鉴定合格者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组织专门的求职招聘活动,提供职业介绍服务,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实现自主就业创造条件。此项工程的实施重点是高职院校布局比较集中且就业任务重的大中城市、当前尚未落实用人单…  相似文献   

5.
石强  张宝华 《职业》2008,(32):81-82
<正>现如今大学毕业生比比皆是,而招聘单位也注重人才的质量,所以毕业生求职成为越来越棘手的难题。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在客观上注定了求职与供职双方面竞争的激烈性。笔者依据自身的工作对高校毕业生的求职话题作一点  相似文献   

6.
栾福志 《职业》2017,(13):58-60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结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学以致用、顺利就业成为技工院校毕业生的美好期待.但应当看到,在同等条件下,有的毕业生能轻松就业,而有的毕业生却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未能如愿,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求职过程中缺乏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7.
大学毕业生的求职过程是一次展现自身综合素质的过程.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毕业生求职时面对的竞争也越来越大,而大多数大学生仍欠缺正确的职业观和求职技巧,或求职技巧运用不当,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对求职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毕业生能否在简短的求职中充分把握时机,展现自己的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并被录用,求职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求职技巧必须通过科学的训练与指导方法,才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惠友 《职业》2002,(8):25
一般来说,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到人才市场求职时,都是根据自己所学专业选择职位应聘.但是,如果某些专业的毕业生供过于求,或求职毕业生因其他原因被拒绝,那么,他们就业就很困难了.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利用自己的潜能,抛开专业,串位求职应聘,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新的就业形势对高校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找寻到用人单位与求职学生之间的对接方式,应注重对毕业生的求职技巧的指导。求职技巧的训练关系到求职的成败,每一个大学生要获得自己理想的职业从而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需要虚心学习、反复训练用于实践,熟练掌握求职技巧。  相似文献   

10.
李卫光 《职业》2007,(21):27-28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据了解,今年2007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比往年更加严峻.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五一长假期间,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推出精心制作的特别节目"青春的选择".该特别节目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例,从多层面、多角度反映了当前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在七集节目中,有寻找新职业的大学生:长春工业大学2007年应届毕业生裴旭,选择了与自己专业并不对口的男育婴师的职业;2003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叶从,经过了三年的"啃老"(靠父母供养)后,开始学习修脚,成为了正式的修脚工.也有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从小患有小脑偏瘫的何志雄以双学位毕业于武汉科技学院,在就业市场上屡屡碰壁后,拿着母亲资助的1000块钱,在社区里租房开办电脑维修店."青春的选择"还介绍了一群在北京求职客栈里的大学生,他们当中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有普通大学的毕业生,还有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他们的求职道路都并不十分顺利.……  相似文献   

11.
先就业后择业不失为一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要招聘两三名编辑,编辑部接待了好几十名求职人员,其中绝大多数是应届大学毕业生.从与他们的谈话中得知,今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对他们每个人来说,编辑部都不是第一家求职单位,而对其中绝大多数人来说,也将不是最后一家求职单位.于是,我们决定做一期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专题,以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关心他们.这期的"特别策划"一共登出了4篇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文章,有我们的记者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综合分析,也有关于就业中的户籍问题、性别问题的专门采访,还有一位毕业生写的求职经历.  相似文献   

12.
以陕西省六所高校的3832名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从调查个体在求职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入手,同时涉及个体的就业压力、应对压力的方式、对就业压力的归因,对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评定,以对导致不良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解释说明,构建高校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模型。采用心理测量学的研究思路设计调查问卷并实施,本文对高校毕业生求职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描述,并采用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揭示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供需矛盾突出、企业接收毕业生存在政策性障碍、毕业生择业存在盲目性、大学生实践能力差等问题。调查显示,学用脱节导致求职困难。求职大学生中63%的人表示"缺乏工作经验"成为  相似文献   

14.
杨莉 《职业》2009,(16)
求职简历是招聘单位了解应聘者的第一扇窗口,是毕业生自我宣传、自我推销的有效媒介,也是求职者与招聘单位沟通的第一通道.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求职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写出一份既符合自己风格、反映自己能力,又能在成百上千份简历中脱颖而出的求职简历成了很多毕业生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结婚要进婚纱店,求职是不是也要进一趟"求职服装店"呢?日前,一项专为求职人士打造的服装店火红地亮相了。这个独具匠心的投资点子,既方便他人,又可以掘金。市场前景如今用人单位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一纸文凭而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要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谋取一份理想职业实属不易。因此,毕业生在求职前还是有必要把自己包装一下,给招聘者留下良  相似文献   

16.
杨莉 《职业》2009,(6):61-61
求职简历是招聘单位了解应聘者的第一扇窗口是毕业生自我宣传、自我推销的有效媒介,也是求职者与招聘单位沟通的第一通道。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求职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写出一份既符合自己风格、反映自己能力,又能在成百上千份简历中脱颖而出的求职简历成了很多毕业生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曾锐 《职业时空》2008,4(9):36-36
高职毕业生求职材料包括求职信和个人履历表两个部分。随着就业竞争日益激烈,求职信和个人履历的写作已成为一种倍受重视的应用文体。笔者在长期从事就业指导和应用写作教学工作中发现,写好毕业生求职材料对学生就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正值校园招聘黄金季节,在这场愈演愈烈的招聘求职大战面前,应届毕业生各自出招应对,有的主动出击,有的多点开花,有的“曲线救国”,有的重点聚焦,也有的不紧不慢。“过来人”更是拿出样板理论,言传身教。总之一句话,希望各位应届毕业生求职路上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19.
牛拥 《职业时空》2012,(6):134+136
求职简历是大学毕业生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推销自己的敲门砖,更是用人单位了解求职者的第一扇窗口。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要重视对毕业生简历制作的指导,要通过明确简历制作中"有效建立关系"、"调整优势呈现顺序"、"组合资源"的指导思想,使大学毕业生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求职需要去提升简历制作的质量和水平,以更有效地提升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高校毕业生社会支持、求职意向与求职行为的关系对于大学生就业辅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观支持对求职行为有正向影响,来自于亲人、朋友等社会资本的扶持及其心理上的情感支持尤其影响求职行为;另一方面,求职意向在社会支持和求职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个体可以积极寻求主观支持,调整求职意向的强弱,进而实施求职行为促进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